吴英案分析 (2)
将是非常重要的。
2014-12-27
大家也可以下去自己思考一下,对于吴英案 的审理,社会还是存在颇多争议。
2014-12-27
2014-12-27
第二,吴英为给社会公众造成其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假象,采用短时 间大量虚假注册公司,并用这些公司装扮东阳市本色一条街 第三,一旦有中间人拉来资金大户,吴英即带其参观本色公司一条街 从而使得为数众多的受害人对吴英的财富信之不疑 第四,到集资诈骗后期,为了应付挤满本色概念酒店的讨债人和继续 集资诈骗,吴英还伪造了 4900 万元假的工商银行汇票和私刻了两枚 广发银行业务专用章。
八亿元,并由此位列2006年“ 第6位。
胡润百富榜”第68位、“女富豪榜”
2014-12-27
2014-12-27
吴英,一个年仅26岁的女子,却在三个月内,购
下100多间商铺、创建8家实业公司,成立本色集
团并自任董事长;跑车、珠宝、别墅,张扬的个
性,使她成为2006年中国商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 一。
(1)吴英是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并向社会公众作虚假 宣传的方法非法集资。
第一,在案证据证实,吴英在向他人进行高利集资时,均 虚构投资商铺、做煤和石油生意、炒期货赚钱、资金周转 等各种虚假理由,如在向林卫平、杨志昴、杨卫江、龚益 峰等人集资时,虚构合作投资广州白马服饰城地下商铺
2014-12-27
从刑法角度来看,吴英的无罪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吴英在借款过程中没有使用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 财物,借款人都是自愿将钱款借给吴英。该案中涉及的被 害人仅为11人,而且均是吴英的亲戚朋友和熟人,不属于
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不能以非法集资论。
2014-12-27
关于吴英案的争议
2、吴英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所借款项由于种 种原因客观上无力返还而不是有能力归还故意霸占不予返 还,且大部分款项用于与公司经营相关的房产、汽车、购 买股权活动中,符合集资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的主观构成要 件。
多万元;公司员工外出办事结余 90万元,主动要其不必上交财务等
等,最终导致3.8亿元集资款无法归还。
4、为了进行集资,吴英隐瞒其资金均来源于高息集资并负有巨额债
务的真相,并通过短时间内注册成立多家公司和签订大量购房合同等
进行虚假宣传,为其塑造“亿万富姐”的虚假形象。集资时,其还向 被害人编造欲投资收购商铺、烂尾楼和做煤、石油生意等“高回报项 目”,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并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2月
11日东阳市政府发出一纸通告,表示吴英及其本
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重大
犯罪嫌疑,并已由东阳市公安局立案侦查。短短
数月“吴英神话”从辉煌走向破灭。
2014-12-27
案情审理
2008年浙江省金华市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起诉吴 英。
2009 年 4 月 16 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首 次开庭审理此案。2009年金华市中院一审判处吴 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应本报称,被举报官员名单未公布
2014-12-27
最终审判结果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
后,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案作出终审
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
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2014-12-27
判决依据
1、吴英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吴英在早期高息集资已形成巨 额外债的情况下,明知必然无法归还,却使用欺骗手段继续以高息 (多为每万元每天40-50元,最高年利率超过180%)不断地从林卫
2014-12-27
吴英案件的启示
第四,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
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我可以
告诉大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 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第五,在言论自由和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局外 观察者的我们,需要在保持司法敬畏和尊重法律精神的前 提下,更加理性和冷静地看待问题,而这对案件的进展也
2010年吴英不服判决上诉
2014-12-27
案情审理
2011 年 4 月二审开庭时,吴英主动承认非法吸收
公众存款罪,但继续否认集资诈骗罪。吴英二审 代理律师称,吴英检举7名官员
2011年8月24日,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3名官员
参与写联名信,要求一审法院判处吴英死刑
2011 年 8 月 25 日,东阳市政府宣传部门负责人回
(2)吴英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第一,吴英明知自己没有归还能力仍大肆高息非法集资。 第二,吴英以高额利息或高回报率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
2014-12-27
第三,吴英并未将集资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吴英的上述种种行为显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我国的刑法第一百九 十二条、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 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 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相关规定相符。
吴英, 1981 年出生,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人。 1999年吴英从技校中途辍学后在当地一家美容店 当学徒,2005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在东阳市区经营 理发休闲屋、美容美体中心等。
2014-12-27
吴英的辉煌
2006年下半年,吴英以一亿注册资金先后创办了“本色集团”的八家公司,行业
涉及酒店、商贸、建材、婚庆、广告、物流、网络等。外界一度传闻其资产高达三十
吴英案分析
演讲人:胡文碧 参与人员会计4班:程一凡 胡文碧 方渺
龚小菊 黄轶雯 雷则
2014-12-27
2014-12-27
目录
一、吴英简介 二、吴英的辉煌 三、吴英暴富的内幕 四、案情始末
五、案情审理
六、关于吴英案的争议
七、吴英案的启示
2014-12-27
吴英简介
平等人处非法集资。
2、吴英将集资款部分用于偿付欠款和利息,部分用于购买房产、车 辆和个人挥霍,还对部分集资款进行随意处置和捐赠。吴英个人购买
服装、化妆品、吃喝等花费集资款逾1000万元,拥有4辆宝马车,还
花费375万元为自己购买法拉利跑车1辆。
2014-12-27
判决依据
3、吴英取得集资款项后,为了炫富,以骗取更多的资金而出手大方, 在向杨卫陵等人借款 3300万元炒期货全部亏损后,却谎称盈利,竟 另筹资分给杨等“红利”1600万元,后又陆续从杨处骗得资金5000
2014-12-27
关于吴英案的争议
一、吴英有罪的角度
现行刑法能否对一个行为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法律 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必须要遵守“罪刑法定”这一基本 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 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刑法》第三条对其的 表述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吴英的行为不是民间借贷,而是集资诈骗
二、吴英无罪的角度
当吴英案二审裁定出来以后,很多法学专家、金融学家、 社会学家坚定的认为吴英只是我国目前不完善的金融体制 的牺牲品和替罪羊,因为我们正身处一个市场经济仍有待 发育完善的特定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民间金融功罪交集的
2014-12-27
关于吴英案的争议
的时代,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的对资本的渴求和现行资 金供给体制之间的冲突已经尖锐化和公开化的时期。这也 是吴英案成为法治事件的经济背景。
3 、吴英的行为只是超出
民法保护 的高息民间
借贷行为,只是金融制度不完善的产物,远远没 有上升到用刑法严惩的程度
2014-12-27
吴英案的启示
第一,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 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 第二,对于案件的处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注意 到,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慎重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的通知,并且对吴英案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 第三,这件事情反映了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我们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求还不适应。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特别是 小型微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银行又不能满足,民间又 存有不少的资金。
2014-12-27
真相?
有谣传称拥有 38亿元身价的她,资金都是借来的。以 高额的借贷利率,向熟人及朋友四处筹资,100万的借款, 三个月后的还款额就达到了200万。如此诱人的回报再加 上吴英自身注重信用,如期归还了欠款和利息,许多人便 纷纷给吴英借钱,筹集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要偿还的高
额利润让吴英的公司入不敷出,很快公司便陷入了窘境。
2014-12-27
案情始末
2006年12月,就在外界风传吴英和她的本色集团 遭遇资金危机的关键时刻,吴英却突然神秘失踪 了。8天后,吴英重新现身,声称是被人绑架了。 她在失踪8天后的重新现身也未能化解本色集团的 这次资金危机。
2014-12-27
பைடு நூலகம்
案情始末
2007年2月7日吴英在首都机场被东阳警方抓获,
2014-12-27
判决依据
5、吴英非法集资对象为不特定公众。吴英委托杨某等人为其在社会 上寻找“做资金生意”的人,事先并无特定对象,事实上,其非法集 资的对象除林卫平等 11名直接被害人,还包括向林卫平等人提供资 金的100多名“下线”,也包括俞亚素等数十名直接向吴英提供资金 因先后归还或以房产等抵押未按诈骗对象认定的人。在集资诈骗的 11名直接被害人中,除了蒋辛幸、周忠红2人在被骗之前认识吴英外, 其余都是经中间人介绍而为其集资,并非所谓的“亲友”。林卫平等 人向更大范围的公众筹集资金,吴英对此完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