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恩施市教研室冉正芳
一、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一)导学案的编制与呈现问题
l1、路线画得不直(教学结构比较复杂)
l2、路标指向不明(学法指导不具体)
l3、路程测量不准(每个环节用是多少不清楚)
l4、习题选编不精(训练题没有经过认真筛选)
l5、学案呈现不当(大多采用电子呈现)
(二)课堂中的自学与导引问题
l1、导入新课不简洁(半天进入不到主题)
l2、学生自学不充分(大多不到3分钟就叫停)
l3、小组合作不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l4、展示交流不精彩(一无重点,二无深度、三不精彩)
l5、教师牵引不放手(一是问得多、二是重复学生发言多、三是讲得多)
(三)小组的管理与评价问题
l1、小组成员分工不具体(大多数学生的身份不明确)
l2、小组汇报交流不艺术(在交流发言时不是代表小组)l3、小组学习习惯没养成(大多数学生还习惯于等老师发指令)
l4、小组管理评价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连形式都没有)
二、高效课堂要改进的措施
l(一)在导学案的编制上下功夫
l1、坚持五个原则
l(1)课时化原则
l(2)问题化原则
l(3)参与化原则
l(4)方法化原则
l(5)层次化原则
l2、落实四项要求
l(1)解读课标,深钻教材
l(2)活用教材,二度开发
l(3)紧扣目标,训练落实
l(4)预留空白,自然生成
(二)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讲艺术
l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做到“四个突出”:
l1、突出一个“导”字
l导学案要求教师做好引导、指导、开导、教导、训导。
l尤其是导入新课,要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直奔重点。
l2、突出一个“学”字
l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
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l关于自学,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到一读、二记、三思、四写。
l“一读”。
一读文本,即自学时,要先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用笔勾画圈点出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重点字词、定义概念、重要语段等等;二读导学练案上的补充知识点,同样要勾画圈点。
l“二记”。
一是作旁批,即在课本上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写下旁批,可谈感受,可写启示;二是默记重要的基础知识,如重点字词、定理公式等。
l“三思”。
即思考导学案上的自学问题和课后思考题,此环节要求必须在导学案或者书本上形成独学成果;二想自己学习本节内容的难点,并作好记载,形成自己掌握本节知识的突破点。
l“四写”。
一是脱书完成自学检测,必须独立完成;二是在导学练案上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用红笔
标记,学科组长做好统计并及时上报老师。
3、突出一个“法”字
l即方法指导,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如,合作学习是解决个人疑难的有效办法,目前,个别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合作,表面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好。
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必须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即:
l1、独学环节。
即老师抛出问题后,小组不要忙于讨论,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先独自思考,利用课本自学,并在书上或者导学案上形成文字答案,形成自己的独学成果。
此环节教室保持绝对安静,学生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检查完成是否认真。
老师巡视督促,并评价学习纪律。
l2、讨论环节。
先由学科组长指定本组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其他组员认真听,并用其它颜色的笔删减、增补自己的答案,如有不同,提出异议,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的答案。
学科组长要组织好该环节的活动,重点围绕疑难展开讨论,互相启发、补充,解决问题。
l3、展示环节。
小组形成答案后,老师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展示条件,即要求各小组选择ABC哪种层次的学生上台展示,各学科组长选择符合要求的组员到展示台展示,其它学生认真听,并用双色笔修正答案,如有不同意见可质疑对辩,最后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形成准确答案。
4、突出一个“研”字
l 即研究教师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要当研究型教师,学生要当研究性学生。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发现自己,在发现中完善自我,导学案不仅有着
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
l(三)在小组建设上动真格
l高效课堂的成败就在于小组建设。
l1、科学分组并明确组员的职责
l2、对小组长要进行专项培训
l3、明确小坐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l4、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l(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l(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l(3)当学生问题理解不全面时
l5、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l哪些需要合作学习?
l(1)开放性的内容
l(2)个人无法解决的内容
l(3)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l6、努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l(1)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l(2)建立团结互助、互信的关心
l(3)学会收集资料
l(4)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l(5)学会讨论问题
l(6)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l(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l7、老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
l(1)老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l(2)老师是促进者和合作者
l(3)老师是判决者和评价者
(四)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
l当堂训练,当堂过关,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达标。
不要把大量的作业留于课外去完成。
1、优化课内时间结构,提高课时效益
在现行的40分钟的授课体制下,课时结构大体安排为“自学、互动、展示”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当堂反馈不少于10分钟。
2、优化课内导学、促进自学思考
(1)诱导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动力
①课始2分钟,帮助学生明确并接受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课题的教学
活动
②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的不受别人干扰的自学时间。
③加强教师巡视,关注自学效度、梳理自学疑难。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自学情况,督
查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能走过场。
(2)内容具体明确,方法灵活多样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
②明确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等。
③交给学生自学方法。
及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3、优化课内互动,促进学生互助攻关
(1)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创设互动互助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鼓励
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各抒己见。
(2)教师必须在学生充分自学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有意识的资
助学子探究,让学生大胆质疑。
(3)互动合作学习时,杜绝课堂上的边缘人,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贡献成
果(口头、书面)。
(4)教师要把握好合作互动学习契机。
独立操作时间条件不充足时;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提出问题策略彼此间不统一有争议时;当学生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不深入时。
这些都是激发小组合作学
习的时机。
(5)教师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中应扮演好如下角色:设计者,涉及互动合作机制;组织者,把握互动合作契机,切忌盲目乱用;激发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中,去看、去听、及时矫正、反馈,有障碍时引导,处于“悱”“愤”时点拨,有情绪时调解。
(6)互动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式方法方式,必须让学生
明确“共同任务”及自己承担的责任。
4、优化课内展示,促进多边课堂生成
(1)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多边互动的过程,既是自学、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
又是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提升。
(2)教师预计的展示“话题”主要内容可有:①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②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共
性问题;③具有一定探究意义挑战问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展示氛围,鼓励学生感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4)严格“展示”习惯于素质训练。
会听,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对展示的同学要以尊重的姿态,欣赏的眼光对待,取得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乐于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赞美或指正。
敢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阅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时,或长篇大论或只言片语,要充满自信和激情,站姿挺立,目视全班,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大方,感情饱满。
善读,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诵读文本时,要站姿端正,平视文本,声音洪亮,用普通话,抑扬顿
挫。
能写,字体工整,快捷清晰。
导学稿上的课堂成果记录要用钢笔书写,重质保量;黑板展示要布局合理、美观,用笔规范(修改订正用彩色粉笔)书写流畅。
乐演,角色投入、体验深刻。
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围绕“目标达成”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运用形式不拘的表演加以呈现,实现课堂的愉悦性、生成性、互动性,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5、优化当堂反馈,促进目标达成
(1)明确“反馈内容”,留足时间保证。
(2)提高反馈信度当堂反馈实行教师不指导、学生相互间不讨论、也不准抄袭的三不训练原则。
(3)强化作业规范,落实批改评点各学科要设立“规范作业本”,强调学科作业要求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