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操作

2021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操作

发出存货计价办法和操作
公司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拟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存货计价办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存货计价办法,涉及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比较合理、精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合用范畴很小,仅用于不能代替使用存货等。

其她四种办法,由于采用了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会浮现不同发出、库存存货价值,从而影响公司损益。

因而,选取合理存货计价办法,可以减轻公司所得税税负。

为以便起见,下面以一种简朴例子进行分析。

某公司购销货状况如下:3月购进货品50万公斤,单价4元;4月购进货品60万公斤,单价4.5元;5月购进货品70万公斤,单价4.6元;6月销货160万公斤,单价5.5元;9月购进货品80万公斤,单价4.8元;11月购进货品40万公斤,单价5元;12月销货100万公斤,单价6元。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

除11月购进货品作为库存外,别的已售出,因而库存存货成本200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76万元,销售收入14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4万元,公司所得税100.32万元。

方案二:采用后进先出法。

库存存货成本176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2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0万元,公司所得税92.4万元。

方案三:采用加权平均法。

计算出加权平均价为4.587元,则库存存货成本183.47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92.5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7.47万元,公司所得税94.87万元。

方案四:采用移动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192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84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96万元,公司所得税97.68万元。

可见,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公司所得税税负由轻到重依次是: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公司存货计价办法最佳方案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此时期末存货成本最低,当期成本最高,利润减少,起到延缓缴纳公司所得税效果,能减少物价上涨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选取方案顺序正好与之顺序颠倒,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取先进先出法对公司有利。

需要指出是,存货计价办法选取,应符合税法规定。

《公司所得税暂行条例实行细则》规定,纳税人各项
存货发生和领用,其实际成本价计算办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办法中任选一种。

计价办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化,的确需要变化计价办法,应当在下一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因而,公司应在每年度末收集关于信息,力求精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结合自身状况,选取合理存货计价办法。

存货发出计价办法
1.个别计价法
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实际成本进行拟定一种办法。

需要对每一存货品种规格、入账时间、单位成本、存储地点等做详细记录。

合用于不能代替使用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者制造存货计价,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价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存货价格。

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及珠宝字画等名贵物品。

2.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进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进存货数量)
由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往往不能除尽,为了保证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单位成本与总成本一致,应先按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结存商品成本,然后倒减出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此办法以便易行,使用于存货收发比较贫乏公司。

但是由于存货计价在月末进行,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单价和金额,不利于管理。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
此办法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为管理存货提供所需信息.不合用于收发货比较频繁公司使用。

由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往往不能除尽,为了保证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单位成本与总成本一致,应先按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结存商品成本,然后倒减出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A公司5月1日甲材料结存300公斤,单价为2万元,5月6日发出100公斤,5月10日购进200公斤,单价2.2万元。

5月15日发出200公斤。

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15日结存原材料成本为多少?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
={(300-100)*2+200*2.2}/(300-100+200)
=2.1
2.1*(300-100+200-200)=420
3.先进先出法
以先入库存货先发出这一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于先发出存货按先入库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存货按后入库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拟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一种办法。

此办法计算比较繁琐。

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在物价下跌期间,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
成本核算基本办法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一种成本计算办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办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普通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派费用;以“品种”为重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合用范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环节生产公司。

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规定考核最后产品公司。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一种成本计算办法。

(2)成本对象
产品“批”。

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成本计算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定义。

可以按照下列方式拟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批”、生产批次、制药等公司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办法、其她公司需要并自定义“批”
(3)计算办法及要点
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普通采用“自,工期”,普通不存在生产费用在竣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派。

若生产费用在竣工产品、在产品间分派采用定额法。

(4)合用范畴
?单件、小批生产公司、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公司——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环节”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一种办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步”同样是广义,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灵活多样详细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状况随意组合
(3)计算办法及要点
较之其她办法,分步法在详细计算方式办法上很有不同,这重要是由于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环节计算成本所导致。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计算流程、办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普通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普通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竣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办法分派生产费用。

(4)合用范畴:大批大量多环节多阶段生产公司;管理上规定按照生产阶段、环节、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公司、其她某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公司等。

4、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一种办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产品类别。

(3)计算办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办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成本计算办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办法再分派到详细品种,以计算品种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原则产品”;定义其她产品与原则产品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成本分解计算到详细品种产品成本。

(4)合用范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类公司。

如:鞋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某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当前,已经被诸多国家采用。

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老式(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派对象)办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派办法,它可以更加合理地分派间接费用,使成本计算更加合理。

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一种分派办法,因而,公司事实上还要结合其她基本核算办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公司成本核算各种计算办法选取,但是,由于各个公司成本核算尚有许多详细、特殊规定,有公司随意性还比较大。

再此,建议公司在成本核算中,应当选取恰当成本核算办法,并规范成本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拟定一种成本核算办法之后,
不要随意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