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VS1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维护检修项目和标准,以便使运行中的设备更加安全并延长使用寿命,本标准适用于变配电站(所)及10kV馈电线路上的VS1型真空断路器。
二、参照标准GB 1984 交流高压断路器GB1985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3906 3- 35k V交流金属封14开关设备SD/T318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DUT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ur403 10- 35 kV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404 户内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486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DL/T593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三、项目四、标准4.1 灭弧室灭弧原理VS1-12/M断路器(配永磁操动机构)采用真空灭弧室,以真空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灭弧室具有极高的真空度,当动、静触头在操动机构作用下带电分闸时,在触头间将会产生真空电弧,同时由于触头的特殊结构,在触头间隙中也会产生适当的纵磁场,促使真空电弧保持为扩散型,并使电弧均匀分布在触头表面燃烧,维持低的电弧电压,在电流自然过零时,残留的离子、电子和金属蒸汽在微秒数量级的时间内就可复合或聚在触头表面和屏蔽罩上,灭弧室断口的介质绝缘强度很快被恢复,从而电弧被熄灭,达到分断的目的,由于该真空断路器采用磁场控制真空电弧,因而具有强而稳的开断电流的能力。
图一灭弧室结构1.动触头导杆2.波纹管3.屏蔽罩4.动触头5.静触头6.陶瓷外壳7.静触头导杆8.真空管盖表一VS1电气性能4.2 断路器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度检测标准交流耐压法是运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要定期对断路器主回路对地,相间及断口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其方法是触头开距为额定开距,在触头间施加额定试验电压,如果真空灭弧室内发出连续击穿或持续放电,表明真空度严重减低。
否则表明真空度符合要求。
真空度检验中注意事项.①真空灭弧室的触头要求保持在额定开距。
②.加压过程中是电压自零逐渐升至70%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时,稳定1min.然后再用0.5kv/min均匀升至额定交流试验电压,能保持1min不出现试验设备跳闸或电流突变即为合格。
表二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系统标准电压(KV)设备最高电压(KV)试验电压(有效值)电压时间(1min)相对地相间断口3 3.6252525167.2303030110124242421 4.3储能电机维修技术标准4.3.1储能电机技术参数采用永磁式单相直流电动机,操作电压允许采用交,直流电源其技术参数4.3.2 储能电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⑴电机不能储能:①储能回路整流桥击穿,处理方法检测更换②电机短路,电机碳刷接触不良。
处理方法电机更换.拆除储能链条,将固定电机螺钉松开拧下,将减速箱及链轮整体拆下更换新电机,按照拆时的逆向方法安装。
③电机端极性接反,电机反转,储不上能。
处理方法重新接好,电机导线蓝线为负极,红线为正极,CT-25为负极端,CT-35为正极端。
④电机不停的转,电机回路微动开关没切换。
电机储能到位后,拨板将微动开关没压到位,SP1与SP2触点没断开。
处理方法重新调整行程,调整与凸轮连接的拨板行程。
4.4 分合闸动作机构维修技术标准;4.4.1操动机构为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一台操动机构操作三相真空灭弧室。
操动机构主要包括两个储能用拉伸弹簧、合闸储能装置、传力至各相灭弧室的连板、拐臂以及分闸脱扣装置,此外,在框架前方还装有诸如储能电动机、脱扣器、辅助开关、控制设备、分合闸按钮、手动储能轴、储能状态指示牌、合分闸指示牌等部件。
操动机构适用于自动重合闸的操作,并且,由于电动机储能时间很短,同样也能够进行多次重合闸操作。
操动机构弹簧有手动储能和电动机储能两种储能方式。
表三分合闸动作机构机械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数据1 触头行程mm 10~122 接触行程mm 3~43 三相合分闸同期性ms ≤24 合闸触头弹跳时间ms ≤35 极间中心距mm 210±1.5 (275±1.5)6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KA 20KA25KA31.5KA 40KA7 合闸触头接触压力N 2000±2002200±2003100±200 4500±2008 平均分闸速度(触头分开~6MM)m/s 0.9~1.2 (1.1±0.2 )9 平均合闸速度m/s 0.6±0.210 分闸时间ms 20~5011 合闸时间ms 35~7012 动,静,触头允许磨损厚度mm ≤313 每相主回路电阻µΩ≤50(630A)≤45(1250~1600A)≤25(2500A以上)4.4.2分合闸线圈参数4.4.3 VS1-12/M真空断路器永磁操动机构永磁操作机构共由七个零件组成:1静铁芯,为机构提供磁路通道;2动铁芯,是整个机构中最重要的运动部件;3、4永久磁体,为机构提供保持时所需的动力;5、6分闸线圈;7驱动杆,是机构与断路器传动机构的联接纽带。
克服了传统电磁机构和弹簧机构的固有弊端,取消了传统机构中易损的储能、锁扣机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性能可靠、耐磨损、免维护的特点。
表四永磁操作机构的技术参数1脱扣半轴2脱扣弯板3合闸保持掣子4分闸电磁铁5合闸电磁铁6传动链条7手动储能蜗轮蜗杆部装8储能电机9凸轮10电机传动链轮子11储能传动轮12储能拐臂13储能保持滚轮14储能保持掣子巧储能保持轴16主轴17分闸弹簧18合闸弹簧图二操作机构构造4.5 手车行程机构维修技术标准4.5.1 接触行程的调整:将扳手从此处插入,松两螺母往上旋一圈,超程减小0.65mm左右,反之增加,锁紧螺母。
4.5.2 触头开距的调整:①当三相达不到标准时,可以增加或减少油缓冲的垫片以达到要求。
②当单相调整时,可以通过调节对应的绝缘拉杆螺杆的长度来达到要求。
4.5.3触头开距与接触行程的计算公式:①.接触行程L=合L1-刚合L2②触头开距L=刚合L2-分L14.5.4 .触头开距与接触行程调整说明:触头开距和接触行程是相对应的,当触头开距增大,则接触行程应减少;当触头开距减少,则接触行程应增大。
在调整时必须注意两者相互间的关系。
否则只顾一参数的调整而忽视了另一参数,会容易出现不达要求的现象。
4.5.5三相分闸同期性的调整参考三相触头开距的数据而定,将过于偏大或偏小的1相(要注意该相的接触行程)绝缘拉杆螺栓长度旋入或旋出进行调整,使三相触头开距参数相接近。
4.5.6合闸触头弹跳的调整①接触行程偏大,接近或超过4MM,致使触头压力过大,其反作用力也相应会偏大,引起触头弹跳,将接触行程调整到 3.5MM较适宜。
②触头平面与中心轴垂直度不好,碰合时产生横向滑动等所致,如果因为灭弧室触头端面垂直度不好而产生弹跳,可将灭弧室分别转动90度或者180度,270度安装。
③检查所有的螺丝有无松动,切记螺丝都应拧紧。
4.5.6合分闸时间的调整:分合闸时间与操作电压的高低,线接头接触,合分闸半轴扣接多少有关。
4.6 二次控制电缆及附件维修技术标准4.6.1 表五主回路电阻主要二次电气原件4.6.2 部分二次元器件电气参数表4.6.2部分二次电气元件(辅助开关)合格标准(以下所述插针号仅供参考,维修时应以出厂文件中的实际接线图为准)附录附录二维修检修项目2.1 操动机构部分检查2.1.1 目测检查所有元件是否有损坏,如:分、合闸线圈、计数器、油缓冲、二次导线的绝缘层等。
2.1.3检查机械连接件、紧固件有无松动,定位销、卡簧有无震动断裂、脱落。
检查机构内部传动及摩擦部位润滑是否良好,并对机构需润滑的部件涂抹润滑脂。
2.1.5检查二次部分所有电气端子有否松动。
检查电机储能微动开关S1、辅助开关QF工作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予以更换。
2.2 与底盘车联锁的检查2.2.1 检查与底盘车的联锁固定螺钉是否松脱;2.2.2 用手柄操作底盘车,检查与合闸的联锁动作情况。
2.3 断路器本体检查2.3.1 检查断路器机构与主回路绝缘拉杆相连接部分2.3.3检查并擦拭环氧树脂外壳。
对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及合闸弹跳时间的测试。
2.3.4 检查分合闸动作电压及脱扣器的直流电阻。
2.3.5 测试断路器每相主回路电阻。
(标准见维修导则3.3)2.3.6 测量主回路的对地、相间及断口间绝缘电阻。
测量辅助回路的绝缘电阻。
2.3.7 对断路器进行耐压试验。
2.3.8 对断路器进行继保整组试验。
附录三维修工艺及质量标准操动机构执行检查工作之前必须确定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机构储能弹簧处于释放状态,并切断操作、储能电源,拔下二次插头。
注:在维修更换零部件时,重新固定后的螺纹联接无防松措施处须涂厌氧胶;采用带尼龙防松圈的螺母拆下后需更换新的。
3.1 检查操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零件应无变形,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卡簧、挡圈和弹簧销等)应锁紧,有松动的要予以重新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