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美.威廉贝纳德一条小面包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条面包。
等他们拿到了面包,顾不上向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
只有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
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
她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后才捧着面包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有一天,别的孩子走了之后,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一条比原来更小的面包。
但她依然不忘亲吻面包师,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
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里面竟然藏着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
妈妈惊奇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去,把钱亲自交给好心的面包师!当小姑娘把银币送回去的时候,面包师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特意把它们放进去的。
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他幸福。
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上帝的奖赏。
”篱笆上的铁钉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
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漸减少了。
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
终于有一天,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被全部拔光了。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
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
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
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
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
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父亲答应了。
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
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
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
”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
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
”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
”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仁慈的谎言1848年,美国南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一声刺耳的枪声划破了午后的沉寂。
刚人警察局不久的年轻助手,听到枪声,就随警长匆匆奔向出事地点。
一位青年人被发现倒在卧室的地板上,身下一片血迹,右手已无力地松开,手枪落在身旁的地上,身边的遗书笔迹纷乱。
他倾心钟情的女子,就在前一天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教堂。
屋外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死者的6位亲属都呆呆伫立着,年轻的警察禁不住向他们投去同情的一瞥。
他知道,他们的哀伤与绝望,不仅因为亲人的逝去,还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徒。
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自杀便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他的灵魂从此将在地狱里饱受烈焰焚烧.而风气保守的小镇居民,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从此不会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约会他们的女儿们,也不会有良家女子肯接受这个家族男子们的戒指和玫瑰。
这时,一直沉默着双眉锁紧的警长突然开了口:“这是一起谋杀。
’他弯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了许久,忽然转过头来,用威严的语调问道:“你们有谁看见他的银挂表吗?”那块银挂表,镇上的每个人都认得,是那个女子送给年轻人惟一的信物.人们都记得,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这个年轻人总是每隔几分钟便拿出这块表看一次时间。
在阳光下,银挂表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银色温柔的心。
所有的人都忙乱地否认,包括围在门外看热闹的那些人.警长严肃地站起身:“如果你们谁都没看到,那就一定是凶手拿走了,这是典型的谋财害命。
”死者的亲人们嚎啕大哭起来,耻辱的十字架突然化成了亲情的悲痛,原来冷眼旁观的邻居们也开始走近他们,表达慰问和吊唁。
警长充满信心地宣布:“只要找到银表,就可以找到凶手了。
”门外阳光明媚,六月的大草原绿浪滚滚。
年轻助手对警长明察秋毫的判断钦佩有加,他不无虔诚地问道:“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找这块表呢?”警长的嘴角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伸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银表。
年轻人禁不住叫出声来:“难道是……”警长看着周围广阔的草原,依然保持沉默。
“那么,他肯定是自杀。
你为什么硬要说是谋杀呢?”“这样说了,他的亲人们就不用担心他灵魂的去向,而他们自己在悲痛之后,还可以像任何一个基督徒一样开始清清白白的生活。
”“可是你说了谎,说谎也是违背十诫的。
”警长用锐利的眼睛盯着助手,一字一顿地说:“年轻人,请相信我,6个人的一生,比摩西十诫的百倍还重要。
而一句因为仁慈而说出的谎言,只怕上帝也会装着没有听见.”那是年轻警官遇到的第一桩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
我知道你是明星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
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都知道他,但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
”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
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
“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先生,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是您的工作。
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跑得很好。
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
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
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
您今天来修车,是我的顾客,我就像接待顾客一样接待您;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他沉默了。
在这个普通的女工面前,他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与狂妄。
“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现在,我送您回去。
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芬克斯”酒吧的原则有一位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开了一家名为“芬克斯”的酒吧。
酒吧的面积不大,只有30平方米,但它却声名远扬。
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那人用十分委婉的口气和他商量说:“我有lO个随从,他们将和我一起前往你的酒吧。
为了方便,你能谢绝其他顾客吗?”罗斯恰尔斯毫不犹豫地说:“我欢迎你们来,但要谢绝其他顾客,这不可能。
”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他是在访问中东的议程即将结束时,在别人的推荐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的。
基辛格最后坦言告诉他:“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
”罗斯恰尔斯礼貌地对他说:“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但是,因您的缘故而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我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基辛格博士听后,摔掉了手中的电话。
第二天傍晚,罗斯恰尔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电话。
首先他对昨天的失礼表示歉意,说明天只打算带三个人来,只订一桌,并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罗斯恰尔斯说:“非常感谢您,但是我还是无法满足您的要求.”基辛格很意外,问:“为什么?”“对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可是,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罗斯哈尔斯很诚恳地说:“不行,我是犹太人,您该知道,礼拜六是个神圣的日子,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玷污。
”基辛格无言以对,他只好无奈地离开了耶路撒冷,至今也没能在中东享受这家小酒吧的服务。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不信,但事实确是这样。
这家小酒吧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人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
一个只有30平方米的小酒吧,竟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美誉,的确令人惊讶。
但当你读过并相信了这个故事之后,恐怕对其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这是詹姆斯的儿子有一年夏天,拉姆的父亲叫他去为自己的农场买些铁丝和修栅栏用的木材。
当时拉姆16岁,特别喜欢驾驶自家那辆“追猎”牌小货车。
但是这一次他的情绪可不是那么高,因为父亲要他去一家商店赊货。
l6岁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一个年轻人想要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
当时是1976年,美国人的生活中到处仍笼罩着种族主义的阴影。
拉姆曾亲眼目睹过自己的朋友在向店老板赊账时屈辱地低头站着,而商店的老板则趾高气扬地盘问他是否有偿还能力。
拉姆知道,像他这样的黑人青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会像看贼一样地盯着他。
拉姆的父亲是个非常守本分的人,从来没有欠账不还的情况。
但谁知道别人会不会相信他们?拉姆来到戴维斯百货商店,只见老板巴克.戴维斯站在出纳机后面,正在与一位中年人谈话。
老板是位高个子男人,看上去饱经风霜。
拉姆走向五金柜台时,慌张地对老板点了点头。
拉姆花了很长时间选好了所需要的商品,然后有点胆怯地拿到出纳机前。
他小心地对老板说:“对不起,戴维斯先生,这次我们得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