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制定《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大意义(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乡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农业产业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

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州第八次、县第十三次、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桂花特色农业产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立足县内市场,积极开拓州内外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合理增长,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

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加速主导产业发展,兼顾发展一坚持统筹协调原则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乡域经济发展。

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紧盯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农业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产加销、农工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展目标经过五年(20112015 年)努力,全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累计新增 2.3 万亩,总规模稳定在 19 万亩以上,基本实现最佳适宜区全覆盖;对现有种植业基地加强综合管理措施,提高基地产能,使一半以上面积实现提质增效。

畜牧产业中,牛存栏 6486 头、出栏达 1590 头,猪存栏 12794 头、出栏 13615 头,羊存栏 29580 只、出栏 11124 只,家禽存笼 35176 只,出笼 56666 只。

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6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农业产业的收入达到 1500 元以上。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一)核桃产业核桃产业 1、发展现状:到 2010 年底,全乡适宜核桃种植地块已全发展现状:部种植有核桃,全乡核桃面积达 15.77 万亩,产量 1975 吨,人均有核桃树 147 株,人均核桃收入达 4474 元。

全乡 3131 户农户中,核桃收入在 13 万元的有 1535 户,35 万元的有437 户,5 万元以上的有 56 户。

核桃已成为桂花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到 2015 年全乡共争发展目标:取实施核桃中低产林改造 1.5 万亩,实施集约化管理 5000 亩以上,实施核桃配水5000 亩,新建核桃烘烤房 500 座,核桃总面积达到 16.5 万亩以上,产量 264.3 万公斤,产值 6850 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 5980 元以上。

3、优势区域:全乡 9 个村委会 64 个村民小组所有适宜种优势区域:植核桃的地块,新修村组公路道路两侧,通过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后坡台地内种植核桃。

4、主要任务:依托**县中国核桃之乡全国经济林主要任务:建设示范县****核桃的资源和市场品牌优势,倾全、乡之力,加快核桃产业化、规模化步伐,把桂花建设成为** 县的重点核桃产业区。

一是一是加强工程治理。

对水土流失严重的一是核桃河箐,采取打拦砂坝、筑反坡台、实施坡改台、砌围埂等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管理,强化保水保肥功能,维护核桃树生长环境。

二是二是强化经营管理。

加强经营管理,是改善土壤结构二是和土壤养分状况,确保核桃树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

可通过实施中耕管理(主要以松土、除草为主,每年耕翻土壤 2 次,分别在春季和晚秋进行)、科学施肥(如果缺少核桃所需的营养素,将会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这就需要施肥补充)、适时灌水和排水(如果雨季来得迟出现干旱,需要及时灌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每月灌水 2 次;同时为减少水份蒸发,可以在冬春季浇水后盖上地膜和树干涂白,预防霜冻和干旱,保水保肥。

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林粮间作(可间作其它果树、各种农作物、药材等,适宜间作的作物主要是薯类、豆类、乔籽等矮杆作物,它们能增加土壤肥力和土质梳松,有利于核桃树生长)、修剪和更新复状(可采用梳枝、缓放、回缩的方式培养树体,对进入衰老期的老树采取主干更新、主枝更新、侧枝更新的方式做好更新工作,促使幼树早挂果、老树常挂果)三。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核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

因此,必须积极进行核桃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才能保障核桃的正常生长及高产、稳产。

在我乡,危害核桃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刺蛾、天牛、木蠹蛾(核桃虫)等,主要病害有根腐、干腐病、炭疽病、褐斑病、霜冻等,要加强虫害、病害监测防治,确保核桃树健康成长。

四是四是提高核桃品质。

引导农户成熟采收,约有 1/4~1/3 的青皮果在树上自然开裂的为成熟,如采收过早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

采收后要及时脱皮、漂白、晾晒。

对漂白后的核桃要充分干燥,以核桃烘烤房烘干为主,逐步消除烟熏火燎的传统方法烘干,加快水分散发和干燥速度。

推行分级包装,将充分干燥后的核桃按果大小及质量好坏分级包装,以级销售,提高销售单价,增加农户收入。

(二)畜牧产业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0 年全乡猪存栏 10580 头,出栏 13900 发展现状:头,同比增 4250 头;牛存栏 5250 头,出栏 1400 头,同比增 150 头;羊存栏 26836 只,出栏 8240 只,同比增 110 只;家禽存栏 35080 羽,出栏 78490 羽,同比增 32908 羽。

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为 131%、26%、32%。

猪、牛、羊出栏率同比分别增 45.3%、3.3%、1.7%。

完成猪种改良 2223 胎,其中人工受精 286 。

胎,本交 1846 胎。

肉牛冻精改良 62 胎。

其中黄牛 43 胎、水牛 19 胎。

组织农户饲料套种 4150 亩,推广猪饲料熟改生喂 778 户,4016 头;推广青贮饲料 2500 吨、氨化饲料 1000 吨,全乡种植黑麦草 270 亩;仔猪补饲 947 窝、8897 头,畜牧科技培训 36 期、1000 人次。

2010 年内分别出栏猪 20 头,牛 3 头,羊 25 只,鸡 10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农户达 22 户。

2、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发展目标: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4874 万元,年均增长 15%;肉类总产量达到 1925 吨,年均增长 8%;猪出栏 13615 头,年均增长 5.0%;牛出栏 1590 头,年均增长5.4%;羊出栏 11124 只,年均增长 5.3%;禽出栏 56666 只,年均增长 1.9%。

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在立新、马茨、皮左黑、大河等村委会重点优势区域:发展**羊养殖,在大村、小河、桂花等重点区域发展肉牛养殖;在树皮厂、乌**等村委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全乡辖区内发动群众养殖土鸡;在十四林新建一个年出栏生猪 3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