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触电安全技术

防触电安全技术

时的统计资料为例来分析一下用电安全水平和电力事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20 至60年代,尽管这期间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年平均用电量仍逐年增加, 而在这一时期,触电死亡人数的增加比用电量的增加慢多了,使得年平均用电 量与触电人数的比值也逐年增加,这就是说,用电安全的水平在逐年提高。显 然,用电安全水平的提高与电力事业的发展应当是一致的。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二、触电事故案例
1、2009年1—8月,某省通报的触电事故情况 (9)7月2日8时40分左右,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的安置小区87号挖孔桩旁 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 (10)7月17日10时30分左右,某纸业有限公司1名员工在拆除爆气池污泥泵上 的电源时被电击到死亡。 (11)7月19日16时20分左右,某玻璃有限公司1名电焊工在焊接搅拌机上盖时 触电死亡。 (12)7月24日19时20分左右,某工业设备安装公司1名焊工在为某食品有限公 司新建酒精罐区焊接管道时触电死亡。 (13)8月1日6时15分左右,某建设有限公司在承建的某建筑工地,2名木工在 搬运电锯时触电,造成2人死亡。 (14)8月6日10时左右,某船舶制造有限公司1名油漆工在船舱底部作业时,因 修理磨光机导致触电死亡。 (15)8月13日15时30分左右,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某广场工地,3名架 子工在对工地外墙进行粉刷时,因铁质脚手架接触高压线,造成2人死亡,1人 重伤。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防触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应当看到,在接地和接零防护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
距。关于低压配电防护系统,涉及电工专业知识,这里不做详述,只介绍几个 概念:
①中性线N——引自电源中性点的导线。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的工作电流、三相 电路中的不平衡电流以及当设备金属外壳与之相连后防止人体间接触电。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触电事故案例
三、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四、防触电小常识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二、触电事故案例
1、2009年1—8月,某省通报的触电事故情况 (1)1月17日17时20分左右,某建设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吊装路灯杆时,因吊车 碰到上方高压线,造成1人死亡。 (2)3月17日11时25分左右,某供电公司修试所开关一班在对变电站35KV电容 器361开关检修时,因检修人员距离带电部位较近,发生弧光放电,造成1人死 亡。 (3)4月9日10时左右,某村农民建房,因瓦工在拉钢筋时触电,造成1死1伤。 (4)5月15日14时17分左右,某涂装机械有限公司为某阀门有限公司安装阀门 涂装生产线现场,因工人在焊接作业时触电,造成1人死亡。 (5)5月22日11时左右,某大酒店在进行楼顶防水施工时,因工人不慎碰到楼 顶上方约1.5米高压线,造成1人死亡。 (6)6月9日16时30分左右,某养殖公司员工在清洗鸡蛋筐时触电,造成1人死 亡。 (7)6月17日18时左右,某汽车维修部工人在维修汽车时触电,造成1人死亡。 (8)6月20日20时后,某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一名电焊工在作业时触电死亡。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二、触电事故案例
2、事故原因分析 (1)夏季高温多雨导致触电事故易发。15起事故中有10起事故发生在6月至8月 之间,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及前后多雨,空气湿度增大,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 低;温度高,人体湿度增加,人体皮肤电阻减小,诱发触电事故。 (2)部分单位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流于形式,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 施工作业现场管理不严、职责不清,电气设备不按规定配装漏电保护装置,临 时用电线路随意拉扯,导线绝缘层破损、裸露;从事电气作业和与之相关的交 叉作业时,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等现象;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执行不严格,劳保用品使用不规范,触电急救知识 不普及。 (3)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习惯性违章作业,存在侥幸心理,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护用品。
⑤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导电部分经各自的PE线直 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系统。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防触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安全电压等标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尚有待进一步推广。安全电压的正确
选用和正确接线有待进一步明确,有关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漏电保护、双重绝缘、电气隔离等都属于防触电新兴技术。新技术的应用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防触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防触电技术涉及安全标准、安全规范、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也涉及大
量的不同用电装置、不同用电环境、不同用电条件、不同用电要求等。 总之,防范触电事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只有同时做好了防触电技术措
施和安全管理两大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使我们的用电安 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减少触电事故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国在农村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后, 触电死亡事故减少了1/2。在建筑施工等触电危险性大的场所推广漏电保护器也 将发挥明显的安全作用。双重绝缘的设备(Ⅱ类设备)的开发和推广为控制和 减少手持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的触电事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双重绝缘设备的 正确使用和维修尚待开发和普及。电气隔离是应用高绝缘隔离变压器将接地配 电网转换为小容量不接地配电网,隔断明显的故障电流回路的安全方法。这一 方法有待推广。对于其它新兴的防触电技术措施,如不导电环境、防触电本质 安全型电气装置也有待继续开发和探讨。
一般说来,管理差、技术水平低的单位触电事故多,湿热季节触电事故多, 各连接部位(导线与导线连接、导线与设备连接、设备与设备连接)触电事故 多,高温、潮湿、有导电性粉尘或腐蚀介质、现场混乱、现场金属设备多的作 业环境中触电事故多。应当充分研究触电事故的规律,熟悉、掌握才可能减少 触电事故的发生。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勘探局2010年基层干部HSE集中培训,安排了防触电安全技术知 识的内容,下面就相关内容分四个部分与各位共同进行交流、学习。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触电事故案例 三、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四、防触电小常识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我国用电安全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人均用电量接近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我们可以以英国当
②保护线PE——以防止触电为目的,用来与设备或线路的金属外壳、接地母 线、接线端子、接地极等作电气连接的导线。
③ 保护零线PEN——当零线与保护线PE共为一体,具有零线与保护线两种功 能的导线。
④IT系统(保护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经各自的保护 线PE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低压配电系统。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防触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绝缘、屏护、间矩、接地和接零、安全电压等是传统的防触电技术措施,
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时应注意保持其完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电状况的变化,有些传统方法需要完善和更新。其中,
最为突出的是接地和接零的问题。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的基本安全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电工对于接地和接零的防护原理、适用 范围、技术要求以及二者的区别认识不清,甚至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这些问 题也认识不清。因此,不少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场所接地和接零的现状是不 完善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应当接零的部位错误地采取了接地措施;错误地将 工作零线作为保护零线使用,或将保护零线作为工作零线作用;以及保护零线 没有足够的面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二、触电事故案例
3、触电事故的一般规律 (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电气事故多发生在分支线、接户线、地爬线、 接线端、压线头、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座、插头、插座、控制器、 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处。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电气 可靠性也较低,容易出现故障的缘故。 (5)农村触电事故多。据我国部分省、市统计资料表明,农村触电事故为城市 的6倍。主要是由于农村用电条件差、设备简陋、人员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 电气安全知识缺乏的缘故。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由于这些行业有潮湿、高温、 现场情况复杂、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或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存在, 因此触电事故较多。 (7)青、中年以及非电工事故多。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多是操作者,即多是接触 电气设备工作的人员。另外也由于经验不足,电气安全知识也不足的缘故。 (8)误操作事故多。主要是由于教育不够,以及安全措施不完备的缘故。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我,用电安全水平也大幅度地提
高。20年来,尽管我国的用电量迅速增加,供电区域迅速扩大,而每年触电死 亡人数的绝对值却呈下降趋势,我国用电安全水平的提高是显著的。20年来, 我国年发电量与触电死亡人数的比值从0.38×108kWh /人增至1.51×108kWh / 人。从这方面来看,用电安全水平大约提高了4倍。
作为对比,在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用电安全水平。以用电量与触 电死亡人数的比值来表征用电安全水平是常用的评价指标。目前,发达国家的 用电安全水平一般为每用电50×108kWh触电死亡1人。另外,评价用电安全水 平还应考虑用电人口及用电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
防触电安全技术知识
一、我国用电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我国用电安全的现状 我国用电安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比较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
距较大。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人均占有的发电量仅200kWh,而每年 平均触电死亡人数近6000人,大约每用电0.25~0.3×108kWh触电死亡1人,与 发达国家同期的用电安全水平相差几十倍。据劳动部门统计,1980年以前,我 国工矿企业单位触电死亡人数占因公死亡人数的6%~8%,排在第5、6位;进入 20世纪80年代,触电事故比例呈增加趋势;1980年,触电死亡人数占因公死亡 人数的10%以上,排在第4位;而1993年,触电事故又上升到职工伤亡事故的第 3位。在建筑行业和农村,触电事故还要严重一些。将触电死亡人数与用电量对 照分析,我国用电量与触电死亡人数之比不到2×108kWh /人,大约是发达国家 的1/25,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