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绿色发展
--浅析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下的环保理念
为了学习工业园区发展新理念,寻找在发展新形势下传统工业园区发展的新出路,XX主任率领考察团一行人赴苏州工业园考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位。

作为开发区环保分局局长,如何保持我区环境与经济友好发展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考察我获益良多,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中的环保理念对我启示很大。

现在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一、苏州工业园区环保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在加快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了以环境规划为龙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具体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划先行,制定了科学的生态功能规划。

苏州工业园融合新加坡与国际上先进的城市规划经验,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口、交通、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突出了科技发展,注重生活和环境质量,具有“体系完善、设计
超前、思路科学”的特点,并设定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不仅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同时也考虑到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二是坚持适度超前,建立了一流的环保基础设施。

例如:苏州园区规划要求污水100%截流,而当时“国家环保模范城”也只要求污水50%截流;规划要求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就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三是坚持环保优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从建园开始始终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不仅树立了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环保“提前介入”、“一票否决”,同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重视科技创新,为产城融合提供有利产业条件,推动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园区注重生态建设,高标准建设了环金鸡湖中央公园、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五是坚持区镇联动,实现区域防治全覆盖。

二、我区工业园区环保现状及改善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加速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且长远的城市规划。

我区工业园区存在规划不够超前、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合理、区域功能较为
单一、仍是生产型、居住型、商务型地块分离的传统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化不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同时,也不符合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及超前的规划,是我区实现产城融合先决条件;其次是注重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水平。

产城融合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可持续、高科技、生态的产业,是要通过产城实现快速城镇化,用新的产业发展城市,是科学城、智慧城、知识城,而不是工业城。

这也充分契合了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

观我区各工业园产业中,食品、机械、饲料加工等传统行业较多,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和创新技术型行业较少。

因此建立相应退出机制,淘汰“两高一资”产业,加速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刻不容缓。

(二)落实环保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全区上下努力推进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实行绿色招商、落实环保前置是处理好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环保的提前介入,提高项目准入环保门槛,也为开发区控制污染总量、提升环境容量和环境资源承载力提供有力保障。

而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衡量产城融合长久性和可持续的软实力,是实现“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目标的必经途径。

以金凤湖示范区为例,在打造度假、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一体化示范区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保护核
心,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科学规划,推动项目开发的同时,保护重点饮用水源,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态景观,实现了产城共融的生态化发展。

(三)提高服务意识,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
在对苏州工业园的考察中,最让我最触动的就是园区管理部门高效周到的行政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内设管委会,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下设九个职能部门,对园内企业进行前期服务和后期服务。

前期服务方面,实行一站式的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并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跟踪和指引。

管委会的办事程序简化,收费项目较少,办事效率非常高,他们全面实行承诺制,建设项目从立项至开工建设,全部审批时间不到1个月。

在后期服务方面,他们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定期走访客户,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观我区,项目实施须办理入区、立项、国土、规划、环评、安监、消防一系列手续,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全部审批时间慢的达半年之久。

因此我认为,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服务门槛也迫在眉睫。

要实现产城融合生态化,环境治理和监管也必不可少。

由于工业园传统发展模式是产业先行,老旧企业准入门槛低,产业规模参差不齐,环保配套设施滞后,直接影响我区空气质量和水体水质。

督促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类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
“清淤-治水-取土-造景”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是保障产城融合生态化的有效措施。

通过这次考察,我清晰地认识到我区环保工作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区XX分局积极配合开发区科学制定环保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加大环境治理和监管,为开发区实现产城融合生态化作出贡献。

2016年3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