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流通模式
我们先来描述一下目前大部分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的流通模式。
在做传统生意的时候,有一种模式叫“铺货”,就是先把自己的产品投放到别人的渠道里面,等到一定时间后或者一定的帐期后再去收钱,这大都是新产品刚上市或者开拓新的领域时常用的手法。
高值耗材在医院的流通就是这种模式,当然笔者也无意考究何种原因所致,总之是有别与药品、低值耗材的管理方式。
这里的“产品”就是医用高值耗材,“渠道”就是医院,付款方式就是先把高值耗材送到医院,病人使用后医院方给供货商付款。
下面我们再来描述一个使用场景:
张三是传说中的土豪,也许是纵欲过度的原因,最近比较蛋疼,这是让人很无奈的一件事情,因为小三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有钱人有病了是不会放弃治疗的,在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主治医师李四开出了择期手术申请,需要在明天上午9点在他的蛋蛋里放一个勃起器。
李四拿出自己的土豪金拨通了供货商王五的电话,说明需求。
王五把起搏器送到了李四的手上,第二天9点张三的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室的护士马六把勃起器给张三记账后,记账单随同王五带来的随货同行单再递交到器械科,开发票走付款流程就可以了。
医疗高值耗材在医院流通的过程,在医院中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以上场景所描述的情况;另一种叫做“跟台”,就是在手术前才通知供应商将耗材直接送到手术室,跟台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先拿到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然后再拿到手术室。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耗材供货商会带多个到医院,没有使用的直接再带回去。
以上两种使用场景更像在描述利益链的环节,我们知道任何方法、手段只是作了利益链的更换、转移,但医疗行业以安全为重,而信息化的流程再造,至少要保证它的闭环管理和追溯能力。
信息化的流程再造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加了GS1 Hong Kong(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Globe Standard 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多环节、多领域应用的全球统一商务语言,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是服务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开放的标准体系)举办的一场Supply Chain Workshop on tracking and tracing of medical supplies(医疗用品追踪工作坊)培训。
实现一个物品的追踪有三要素:
1.定立追踪点(生产处理、交接转移、使用);
2.记录(物品经过每个追踪点都要有书面记录);
3.串联(通用的代码、共同的电子记录格式、共同的分享制度)。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物品行踪,前进的位置和过去的所在。
一种高值耗材在院内的流通主要是这四个过程:采购、送货、收货、结算,而实现追踪的步骤主要有:(1)策划和组织;(2)整理主数据;(3)记录追踪数据;(4)请求追踪;(5)使用信息。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1.档案管理
过程透明、可跟踪、可检查,是信息化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从我们描述的使
用场景来看,肯定无法建立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真实、实时跟踪和监察,所以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对应到软件系统中就是我们的基础字典维护,包括生产厂家、供应商、物资项目,供货商与生产厂家、物资与生产厂家、项目与收费字典的对照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清楚地知道供货商供应的是哪些生产厂家的物品。
同时我们可以对供货商的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进行扫描,上传到文件服务器,作为档案的一部分;而对于它们的效期管理可以延伸到我们的采购计划,进行实时报警。
2.条码管理
一般一个高值耗材的包装有多个层次,每个包装上都有条码,而最里层包装的条码才能代表其唯一性,所以高值耗材会采用后置条码,即自己打印后粘贴上去。
笔者上面讲到了GS1,它致力于设计并推行供应链的标准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学习它的标准来制定条码的格式,通过一个条码就可以了解到我们所追溯的所有信息,图1所示仅供参考。
因为高值耗材在院内有“跟台”与“不跟台”两种流程,有些跟台的耗材是先到消毒供应室消毒再拿到手术室,所以条码的打印场地就会不同,相应的软件就要按实际业务流程进行设计。
不跟台的耗材,是放在设备科(总务科)部门打印条码。
而对于跟台的耗材,系统会在手麻系统中设置验收区,手术室进行验货后手术室人员打印条码。
手术完成后,会把软件系统中打印的条码和耗材本身最后代表其唯一性的条码同时粘贴在病历本上,对于电子病历已经无纸化的还会有知情同意书。
3.流程串联
首先是档案管理,有了这些完善的资料后,可以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一般高值耗材的采购类型都是专科采购,相关的病区或手术室可以发送科室采购计划给设备科,设备科汇总全院的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时如上面所说可以对供货商资料的效期进行预警。
这个供应链做得比较好的案例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过集成平台与各个供货商采用了B2B电子商务模式,物流系统发送采购申请到OA平台,OA相关领导审批之后一方面进入财务预算系统,另一方面将采购订单号发送给相应的供货商,供货商根据采购订单进行配送,申领单号、采购订单号、配送单号,三单合一校对,如图2所示。
物品到达医院后会先进行质量验收,可以用移动设备如PDA直接扫描条码进行验收,然后再到保管员进行入库操作,如图3所示。
从管理上来说,不管是否跟台的高值耗材,都需要物品先到设备科进行质量验收,首先验证厂家、品牌是否合格,对于晚上急诊跟台的,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开放给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操作,第二天设备科再进行复核。
开头所说高值耗材采用了“铺货”的模式,所以系统中会设置代销库和正式库两个库房,开始的入库是到代销库,病人使用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到正式库,同时产生入库单和出库单,所以正式库的高值耗材是零库存管理。
生成到正式库后,后续就是设备科会计和供货商进行结算了。
我们通过上面所述的三个方面阐述了采购、送货、收货、结算这四个过程,和策划组织、整理主数据、记录追踪数据、请求追踪、使用信息五个步骤的设计理念,大家可以和前面描述的传统使用场景进行对比。
【结束语】
本文还有些细节没有提及,有些特殊情况如可重复利用的耗材也不再赘述,文中所描述的一些内容、流程也不仅仅限于高值耗材。
对于高值耗材我们用了一物一码,实现闭环与追溯的管理,对于低值耗材我们也可以做到量化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这些内容以后再和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