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汤红艳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我将从以下三大方面,六小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
一、说课标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2、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说教材1、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内容结构2、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评价建议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一、说课标: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认、简单分数。
(分母小于10)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认识时间单位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空间与图形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1、这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创新实用开放(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笔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例如22页教学笔算减法时,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在解决旅游距离问题的情境中教学笔算减法。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在教学时分秒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一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度。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这两部分。
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就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
另外教材还加强了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第五页第三题就是先估测,在测量。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可能性”这一单元,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
“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
67页的“填一填,说一说’,118页的“掷一掷”。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15页主题图,通过教学笔算加法,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40页介绍七巧板及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编排体例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我以第三单元四边形为例,首先教材提供了校园场景图,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你发现了哪些图形”这个问题仔细观察图画,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然后借助小精灵聪聪的问题,探究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其次建立模型,知道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把各种四边形分类,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进一步把握了这些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特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范围:接下来为大家展示的是本册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下面我就时分秒这一知识点做以具体阐述: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时分秒,这一单元包括: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
它按照先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再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再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体验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
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再教学时间的计算,最后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已经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一年下学期已经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一时=60分,这都为掌握时分秒这一整体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三年级上册是认识时分秒,这一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认识小时、分钟,以及换算简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是小学生学习时间单位的最后阶段。
因此,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基础,而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又是三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延伸。
所以,时间这类知识是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来呈现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亲自体验,感受一千米的长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长度单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一千米的实际长度,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调兵山的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课堂中我们应用“问题引导教法”,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例如《平行四边形》一课,我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推拉门可以伸缩”展开讨论,进而借助用硬纸条订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73页第10题。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了周长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买彩带把班级的学习园地围一圈,把它布置的更美观。
2、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之一就是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应体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还应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在学习解决问题时,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
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准确的计算能力。
(二)注重情感评价科学界已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而情商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评价,这样会促进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师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对学生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评价。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如成长记录袋。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这里包括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以及练习题后的资料袋。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都是经专家、学者,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书中的“你知道吗?”介绍了加减号的出现史,分数表示法的发展史,还安排了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曹冲称象的故事,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等,这些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每天都会按照课表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课。
(3)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随机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教师要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使这些生成性资源变成教育资源。
学生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回避,要把这些错误信息看做是孩子们思维的火花,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孩子出现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如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建筑工地的升降梯、家里的晾衣架、小时候的玩具都应用了这一特征,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课标和教材的具体解读,可以说这次说教材,说课标的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让我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不足之处恳请领导给予指点,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青莲巷小学的教学春天会更加明媚,教育教学更会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