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复习的经验分享考研数学复习的经验分享基础复习阶段(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
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阶段。
这段时间我主要看《复习指南》。
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
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
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1)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
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
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
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一定要动笔做题。
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
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
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唯一标准。
基础复习阶段(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
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月底开始第二阶段的。
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第二遍“扫荡”。
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
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复习指南》,再次巩固。
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真题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
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不过1周的时间,原因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
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感受一下。
当时的体会和判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注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
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大概是11月中旬),出现一个麻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也会遇到。
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容易忘,做题时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了。
针对此种情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
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覆盖每个知识点,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知识。
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回一遍好得多。
套题模拟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模拟考场: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
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
必须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
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压力。
3)善用答案:每套模拟题完成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照答案,并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这个时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
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知识在你大脑中有序地存储的过程。
切忌草草看一遍答案,说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
4)注意反思:每做几套,也需要回头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些知识点,哪些章节,哪种类型的题目中容易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
必要时,可以借助辅助资料进行专题训练,予以突破。
复习总规划1、第一阶段:3至6月参考资料:三本数学教材及课后习题解答任务:(1)至少看完1-2遍课本。
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导等基础一定要熟知且有些重点的公式一定要能自己推导(非常重要);(2)做完课后习题(一定要动手做)。
注意事项:(1)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注重基础,不可一味地贪快,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奏熟练的掌握;(2)要根据考研大纲来复习,不要重复地做无用功。
(考研大纲上没有要求的不需要准备;(4)对于一些课后习题觉得受到启发会觉得很巧妙地一定要做好笔记,可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下自己认为很巧妙的或很容易犯错的题,最好还能对数学的一些自己觉得很模糊的知识点做些梳理,对定义公式定理等写写自己的看法理解。
2、第二阶段:7至10月初注意事项:(1)在做第一遍时会觉得很难,很多题看完书后还是不会做,但是这个时候要坚持,对于不会的、计算错的、难以理解的、模糊的题一定要做好记号,以便在第二次做全书时有重点地进行复习;(2)一定要先自己做自己想,再看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是否一致;(3)做题一定要进行方法的总结(非常重要);(5)陈文灯那本书中关于中值定理以及积分方法写得很棒,值得借鉴。
3、第三阶段:10月至11月中旬任务:(1)再次复习李永乐全书;(2)开始做数学真题。
(2)再次做李永乐全书时一定要动笔,之前会做的没标注的也要动笔写写,有可能这时以前会做的现在也不会了,之前不会做的可能也还不会,不要慌,这属于正常现象;(3)开始接触真题,只要了解真题的出题思路即可;(4)这一阶段重点还是复习全书;(5)做真题时一定要掐表计时,把它当作真正的考试,规范答题。
4、第四阶段:11月至12月任务:(1)迅速地完成660;(2)继续做数学真题;(3)做1-2套模拟卷。
注意事项:(1)这一阶段660题与数学真题同时进行,660题一定要做。
因为660题是很重基础,全是选择题与填空题,特别注重定义的理解、定理公式地运用;(2)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要慌,要稳住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对于不理解不熟悉地一定要回去翻看笔记课本;(3)这一阶段重点是真题,每套真题要掐表像真正的考试(建议在上午做,考研数学在上午考)。
每套试卷一定要自己打分,自己做好总结,发现自己易错理解不深刻的地方,及时回去查漏补缺;学数学的一些建议:1、数学是做出来的;2、考研数学没想地那么难,基础很重要(近两年趋势是越来越重基础);3、考研数学计算量有点大,细致很重要;4、一天至少要花4个小时在数学上(数学大神另说);5、学数学要先喜欢上数学,兴趣很重要。
数学篇资料:同济版高数(二遍)、浙大概率(二遍)、线代(二遍)、李永乐的全书(二遍),李永乐的线代(二遍)、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十年真题(二遍),李永乐的公式(一遍),李永乐和王式安的6+2(半遍)、高教版出的数学模拟题(二遍)、李永乐660(未看)我考的是数三,相对数一来说,考试范围小些,难度没有那么大。
但是数一与数三的每年都有想类似的考题,特别是在线代与概率大题,一模一样。
你们可以看看,曾经我是看过的。
四月底的时候我把同济版二本高数看完,并做了部分课后习题。
(注意:如果你考数三,建议看微积分,那个难度没有同济的大,并且书上面的`大多数内容是数三的考点。
如果你直接看数一,对于数学基础为零的同学,你可能会感觉有些难,不会知道哪些是考点。
当时我就是看到别人说,准备数学就看同济版课本,后来无意看《微积分》那本书,发现当初就该看它)。
大三开学开始看数学课本(同济版本)。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好问,我不懂得数学题,我就跑去请教别人,直到自己弄懂为止。
整个过程复习下来,有些题我问了好几次才弄懂。
这样大概复习到7月初,这时也开始进入暑假我才把高数部分复习完,相对一些学习过的高数的同学,我的进度比较慢。
没有办法,自己的基础不行,只有慢慢来,那时心态一定要好,当时我一个朋友6月份复习的全书,他都要复习完了,我才看高数。
所有还是有点急,后来想想我们的基础不一样,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高数复习完,我就看开始看线代课本。
线代课本看完后,我又采用逐章复习法,看一章课本,再看视频,最后看的李永乐的线代,全书的线代部分我没有看。
大概是八月初复习完的。
概率复习,我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复习。
最后复习完是8月20多号左右。
第二轮全书复习时,我先复习的概率,然后线代,最后高数。
第二次复习的时候,看全书没有第一次那么的吃力了,可能大概看了一遍吧。
我第二轮看全书大概花了一个多月。
每天差不多7小时,我周边有人每天花四小时,二十多天就把全书看完。
在这里,我再次说明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不能与他们相比,我跟着自己的脚步走。
在九月份的时候,身边的人在考试做李永乐的660题,我开始做了一些,发现难度有些大,做错的题多,就放弃了。
开始复习会有很多困难,很多不懂。
复习到了最后,你看题就知道这个是哪种类型的题,考什么知识点。
看近几年的真题,能估算今年可能考那些类型的题。
所以,开始复习不要急,慢慢来的到,知识点了解透彻了,就能水到渠成了。
教训篇1、发现自己感觉自己成绩不是那样的,果断查分。
2、选择了考研,千万不要去找工作,更不要去面试,不用关注就业信息。
考研的时候,去面试了一个单位,感觉自己即使读研出来都不一定能进入那样好的单位,就想不读研就能去个好单位,何必读研呢,然后就有些放弃考研了。
最后工作也没有去成。
在考研的时候,看到别人找到好的工作,或许你读研出来找的工作都没有那么好,千万不要放弃考研,就选择工作了。
虽然读研出来还是要工作,或者读研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但是你要想想,很多东西不是你想的那样。
自己要保持一个继续求知学习的心态。
说不定你读研出来才5000一个月,你没有读研的同学工作不到一年就1万一个月月。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你不要想到我读研出来还不如本科生,或者其他的。
3、明确报考学校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去的。
心态篇选择考研,可能选择了孤独,放弃了一些娱乐。
当时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去找教室,找位子,教室一个人都不熟悉。
特别是看数学的时候,经常会不懂,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吧,不会懂得题必须要解决,我只有厚起脸皮问别人,问了一个又一个,因为有些同学不会常在。
有时在教室,看到别人认真的看书,自己想偷懒的时候,更有动力了。
大学认识的人很少,因为这一年准备考研,发现这一年认识的人是最多的。
考研到了后期,特别是12月份,看着自己很多没有复习好,很容易否定自己,自己放弃,每天上自习心不在焉,这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自己要给自己加油。
因为我发现周围很多人到了后期就是自己选择放弃了,包括我自己。
那时坚持不放弃,坚定目标,或许结果又不一样。
所以到了后期,一定不要被自己打败,即使感觉自己复习的太差,但是不知道结果你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一定不能放弃,要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