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6一、选择题下列各题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的专门关系操作运算包括______。
A.显示、打印、制表B.选择、投影、连接C.关联、更新、排序D.排序、索引、统计答案:B[解答] 选择、投影、连接是基本的专门的关系运算。
关联相当于逻辑连接,排序、索引、统计、更新、显示、打印、制表是一个应用系统所能够支持的一系列功能,它们不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的专门关系操作运算。
2. 现代工业生产中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人员的工作条件,利用计算机控制、操作和管理生产设备的系统一般称为______。
A.CAT系统B.CAI系统C.CAD系统D.CAM系统答案:D[解答] CAM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控制、操作和管理的系统,它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有利于改善生产人员的工作条件。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CAT即计算机辅助测试:CAI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
3. 在关系数据库基本操作中,从表中选择满足某种条件的记录的操作称为______。
A.选择B.投影C.连接D.扫描答案:A[解答] 选择(selection)是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选择运算实际上是从关系R中选取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
这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因此从表中选择满足某种条件的记录的操作称为选择。
4. 要与Internet上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用______ 来建立连接。
A.建立主页B.指定一个IP地址C.使用WWW服务D.发送电子邮件答案:B[解答] 接入Internet的某台计算机要和另一台计算机通信就必须确切地知道其IP 地址。
5. 下列______ 属于攻击方法。
Ⅰ.复制信息Ⅰ.剪裁信息Ⅰ.窃听信息A.Ⅰ和ⅠB.Ⅰ和ⅠC.Ⅰ和ⅠD.全部答案:D[解答] 信息传输的安全应保证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不被泄露和不被攻击,攻击方法有:复制信息、剪裁信息、窃听信息、伪造信息。
6. 信息认证主要是验证______。
A.信息发送者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B.信息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C.信息中是否有误码D.信息传输的速率答案:A[解答] 信息认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它首先是检查信息发送者的真实性,其次是检查信息的完整性。
认证是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7.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______。
A.必须是连续的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与否均可以答案:D[解答] 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时,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中的各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只有D符合。
8. 下列关于数据结构中队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B.队列既能用顺序方式存储,也能用链接方式存储C.队列使用于二叉树对称序周游算法的实现D.队列使用于树的层次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答案:C[解答] 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可以用顺序存储方式存储,也可以用链接方式存储,队列使用树的层次次序周游算法的实现。
9. 某堆栈的输入序列为l,2,3,4,下面的四个序列中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______。
A.1,3,2,4B.3,4,2,1C.4,3,1,2D.2,3,4,1答案:C[解答] 若某堆栈的输入序列为1,2,3,4,按照堆栈出栈操作的原则不可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4,3,1,2。
这是因为出栈允许的第一个元素为4,必须做如下操作:首先依次将1,2,3,4进栈,然后将此时的栈顶元素4出栈,此后的栈顶元素是3;继续将3出栈(存储器此时的出栈序列为4,3),按照题目的要求,出栈序列的下一个新元素应该是1,而此时新的栈顶元素为2,而不是1。
因此由于得不到元素1,所以不能够得到序列4,3,1,2。
10. 按行优先顺序存储下三角矩阵的非零元素,非零元素aij(1≤i≤j≤n)地址计算公式是______。
A.LOC(aij)=LOC(a11)+i×(i+1)/2+iB.LOC(aij)=LOC(a11)+i×(i+1)/2+(i-1)C.LOC(aij)=LOC(a11)+i×(i-1)/2+iD.LOC(aij)=LOC(a11)+i×(i-1)/2+(i-1)答案:D[解答] 具有大量0元素的矩阵称做稀疏矩阵。
若非0元素的分布有规律,则可以用顺序方法存储非0元素,仍可以用公式计算数组元素的地址。
如下三角矩阵,其非零元素的地址可用下式计算:LOC(aij)=LOC(a11)+i ×(i-1)/2+(j-1),1≤i≤j≤n11. 若一棵霍夫曼树有2001个结点,则其叶结点的数目共有______。
A.999B.1000C.1001D.100答案:C[解答] 若霍夫曼树共有n个结点,而且霍夫曼树中没有度为1的结点,因此有:n=n0+n2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可知n2=n0-1,所以有:n=n0+(n0•1)=2n0-1可以得出:n0=(n+1)/2=(2001+1)/2=100112. 某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为F,C,A,D,B,E,G,H,P,对称序序列为A,C,B,D,F,E,H,G,P,则该二叉树对应的后序序列为______。
A.A,B,D,C,H,P,F,E,GB.A,B,D,C,H,P,G,E,FC.A,B,H,D,C,P,G,E,FD.A,D,C,H,B,P,G,E,F答案:B[解答] 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依据前序遍历序列可确定根结点为F;再依据中序遍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由ACBD 构成,右子树为EHGP;又由左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可知其根结点为C,由中序遍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为A,右子树由BD构成。
以此类推,此二叉树为:根据前序遍历的定义,求得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A,B,D,C,H,P,G,E,F。
13. 在顺序表(3,6,8,10,12,15,16,18,21,25,30)中,用二分法查找键码值11需要经过______ 次比较。
A.2B.3C.4D.5答案:C[解答] 二分查找又称为折半查找,首先用待查元素的关键字与线性表中间位置的一个元素的关键值做比较,若相同则查找成功,否则以这个中间值为界将线性表分为两个子表,假设子表1中的所有元素的关键值都小于中间元素,子表2中的所有元素的关键值都大于中间元素,待查元素比中间元素值小,说明待查元素在于表1中,完成了一次查找,这是一次失败的查找,因为11并不在序列表中,一共进行了四次比较。
14.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0,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
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84,3,16,68,104,则最后一个关键码104的地址为______。
A.4B.5C.6D.7答案:C[解答] 处理碰撞的方法基本有两类:拉链法和开地址法(线性探查法)。
用线性探查法处理碰撞就是当碰撞发生时形成一个探查序列,沿着这个序列逐个地址探查,直至找到一个开放的地址(即未被占用的单元),将发生碰撞的关键码值存入该地址中。
最简单的探查序列是线性探查,即若发生碰撞的地址为d,则探查的地址序列为:d+1,d+2,…,m-1,0,1,…,d-1其中,m是散列表存储区域的大小。
15. 设待排序序列为(25,18,9,33,67,82,53,95,12,70),要按关键码值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序,采取第一个关键码为分界元素快速排序法,第一趟完成后关键码95被放到了第几个位置______。
A.7B.8C.9D.10答案:B[解答] 快速排序的基本方法是:在待排序序列中任取一个记录,以它为基准用交换的方法将所有的记录分成两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小的一个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大的在另一个部分,再分别对两个部分实施上述过程,一直重复到排序完成。
16. 下列对进程间相互通信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进程互斥是指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临界资源B.进程控制是通过原语实现的C.P、V操作是一种进程同步机制D.管道不是一种进程高级通信机制答案:D[解答] 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类资源成为临界资源。
许多进程常常需要共享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只能为一个进程服务,进程间的这种关系是进程的互斥。
进程控制是通过原语实现的。
P、V操作是一种进程同步机制。
所谓管道,就是连接两个进程之间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夹,专用于进程间进行数据通信。
它是一种进程高级通信机制。
17. 现在程序设计中使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A.增强系统的用户友好性B.提高系统实时性C.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D.扩充内存容量答案:C[解答] 处理机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资源。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CPU将不为某一程序独占。
通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即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并运行。
多道程序设计是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
18. 为了控制用户程序不能执行特权指令是通过设置PSW中的一个状态位来标志,这一位是______。
A.保护位B.CPU状态位C.屏蔽位D.条件位答案:B[解答] 程序状态字PSW由条件码标志和控制标志构成,其中控制信息是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根据需要用指令来设置的,而状态信息是由中央处理器根据计算的结果自动设置的。
19. 从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______。
A.批处理作业必须有作业控制信息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的功能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来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的要求差不多D.由于采用了分时系统,用户可以独立于计算机的文件系统答案:A[解答] 批处理作业由操作系统控制,用以实现作业间的自动切换,其过程必须由作业控制信息。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等特点。
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即不使用户等待每一个命令的处理时间过长。
实时操作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及时响应,即每一个信息接收、分析处理和发送的过程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完成;其另一个主要特点是要有高可靠性。
20. 下列关于紧凑技术的叙述中,______ 是不正确的。
A.内存中任意一个程序都可以随时移动B.移动可以集中分散的空闲区C.移动会增加处理器的开销D.采用紧凑技术时应尽可能减少移动的信息量答案:A[解答] 解决碎片的方法是移动所有的占用区域,使所有的空闲区合并成一片连续区域,这一过程称为紧凑。
显然,紧凑带来大的系统开销,应尽可能减少移动的信息量,但并不是内存中任意一个程序都可以随时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