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知识)合同无效的有关问题

(合同知识)合同无效的有关问题

(合同知识)合同无效的有

关问题

王利明:关于无效合同确认的若干问题

2009-03-2921:16

[摘要]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合同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的确认标准做了原则性规定,但于实务中仍存于壹些模糊的认识和作法。论文结合审判实践和立法规定,深入地探讨了确认无效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更加清晰地划清关联问题之间的界限,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审判实践。

[关键词]无效合同确认违法性

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最典型的违反生效要件的合同。无效合同于实践中类型较多,情况比较复杂。于合同纠纷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就无效合同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拟对无效合同的确认谈几点粗浅的见法。壹、无效合同的违法性

违法性是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如何理解违法性的概念呢?《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以及《合同法》第52条关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规定,虽然为无效合同的确认确定了壹项明确的标准,但于具体适用中,仍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必须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壹)》第4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

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其中,"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且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且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规范。只有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才有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至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能否作为判断合同无效的依据,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壹般来说,这些规范性文件能够作为判断合同是否无效的参考,法院不得直接援引这些文件为依据判断合同无效。可是于考虑地方性法规、规章能否作为判断无效的参考时,第壹,应当考虑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否有上位法存于。如果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根据上位法制定的,但上位法规定的比较原则,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上位法做出了具体规定,能够依照上位法确认合同的效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能够作为确认合同效力的参考。第二,如果上位法授权地方或某部门做出解释,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根据授权做出解释,那么依照上位法确认合同的效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能够作为确认合同效力的参考。第三,如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旨于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违反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将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能够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依据合同法有关规定确认合同无效。当然,违反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规定,也可能仅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及罚款的行政处罚,但且不导致合同必然无效。

2.必须是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按照壹般的理解,合同法之所以要增加强制性规定这壹限制,目的是要严格区分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所谓任意性规范,是指当事人能够通过其约定排除其适用的规范。任意性规范赋予了当事人壹定的意思自治,允许当事人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作出约定,对任意性规范由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是合法的。所以,只有于违反强行法规的情况

下,才能导致合同无效。强行法规可分为强制规定和禁止规定二种。强制规定者,指命令当事人应为壹定行为之法律规定。禁止规定者,指命令当事人不得为壹定行为之法律规定。而禁止规定可再分为取缔规定及效力规定,前者仅系取缔违反之行为,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且不否认其行为之私法上效力,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是不壹样的。(注: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民法总则)》,第234页。)从我国合同理论和实务来见,大多没有严格区分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我们认为作出这种区分仍是必要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人们必须为某种行为,而后者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

3.必须是违反了强行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从实践来见我国法律法规确定了大量的强行性规范,于认定合同效力时,有必要于法律上区分何为取缔规范何为效力规范。具体来说能够采取以下标准:第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范。第二,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为该规范属于效力规范。第三,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于此情况下该规范就不应属于效力规范,而是取缔规范。例如关于预售商品房的登记主要关系当事人的利益,法律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买受人的利益。所以要求办理预售登记的规范,应属于取缔规范,非效力规范。没有办理登记不应导致合同无效。壹般来说,只有违反了效力性规定的合同才作为无效的合

同,而违反了取缔性的规定,能够由有关机关对当事人实施醒政处罚,但不壹定宣告合同无效。这就需要区分违法和合同无效的概念。违法从广义上说包括了违反效力性和取缔性规范的行为,但无效壹般只限于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只有部分违反取缔性规范的合同才有可能成为无效的合同。

关于合同无效的确认仍有如下问题值得讨论:

第壹,关于形式违法问题。对某些特殊合同而言,法律为避免纠纷的发生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特别规定形式要件是合同成立合生效的必备要件,于此情况下,有关书面合同的效力问题,必须要根据法律对某类书面形式的要求,以及于该要求中所体现的效力规定,来具体确定合同的效力问题。首先是要确定法律、法规关于形式要件的效力是否有明确规定。例如,《担保法》第78条规定:"以依法能够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且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因此,违反法律形式要件的,能够认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合同应当被宣告无效。如果法律、法规没有作出规定,则法律关于形式要件的规定是属于成立要件仍是生效要件的规定,应根据法律规定的涵义及合同的性质来确定。例如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面形式订立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可见,法律对这种合同的形式要件的规定属于成立要件而非生效要件的规定。于此情况下,当事人未根据法律的规定采用壹定的形式,则合同不能成立;但有时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属于生效要件,当事人不依法采用壹定形式,则已成立的合同不能生效。例如担保法规定依法应登记抵押合同不登记的,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形式要求属于生效要件。当然,对于不要式合同而言,可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合

同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均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第二,关于动机违法问题。动机的违法是否构成无效呢?例如,壹方为了筹集赌资而向他人借款,或者为了伤害他人而购买刀具,这些借款或买卖合同是否应当宣告无效?对动机的违法是否无效的问题,学者见法不壹。我认为,于壹般情况下,动机不应当影响到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宜简单的以动机违法宣告合同无效,但于如下情况下,应当以动机违法宣告合同无效,即:违法的动机被作为条件加以表示,或者成为合同的内容,或者相对人知道动机的违法等,才能宣告无效。第三,关于履行违法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合同订立时,根据当时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合同有效,但发生纠纷后,壹方当事人起诉到法院时,因相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合同应当被宣告无效。特别是对壹些履行期非常长的合同,如长期的供货合同,此时合同效力应当如何判断,值得讨论。如果法律的改变主要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则由于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对法律法规本身存于合理的信赖,且合同已经部分履行,则应当保护当事人对法的稳定性的合理期待,因而不应宣告合同无效。但如果法律的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继续保持合同的效力将损害公共利益,于此情况下就应当宣告合同无效。

第四,关于部分违法问题。罗马法上有"有效之部分,不因无效之部分而受影响"的规定。其目的于于维护私法自治,即不使当事人受欠缺无效部分之法律行为的拘束,此通常亦符合当事人之意思。[2]我国《合同法》第56条中规定:"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确立合同的部分无效,应

当符合如下几个要件:壹是合同必须限于壹个单壹的合同,而不应当构成数个合同,否则就是壹个分别无效的问题,而不是部分无效的问题。二是合同内容具有可分性。所谓可分性,指将无效部分分离出来,仍能够使壹项能够想象为有效的行为继续存于,而且这项行为也不得和当事人的愿望相违背。(注:[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页。)例如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因为剥夺了消费者的主要权利而无效,但该格式条款能够和壹般条款分开,则成立部分无效。三是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如果合同表面上是壹个行为,实质上由若干部分组成,或于内容上能够分为若干部分,即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能够独立存于,壹部分无效且不影响另壹部分的效力,那么无效部分被确认无效后,有效部分继续有效。可是,如果无效部分和有效部分有牵连关系,确认部分内容无效将影响有效部分的效力,或者从行为的目的、交易的习惯以及根据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决定剩余的有效部分对于当事人已无意义或已不公平合理,则合同应被全部确认为无效。四是合同部分无效须于除去无效的部分行为后,当事人也将从事剩余部分行为的情况下,才应发生部分无效。即部分无效不导致合同整体无效,部分无效导致整个合同履行不公平,当事人不将愿意继续履行,这种情况下应当宣告合同全部无效。

二、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于我国合同法理论中且不存于相对无效的概念,谈到合同无效壹般认为是指绝对无效。这种理解是不无道理的。绝对无效确实代表了合同无效的典型类型和典型形式。我认为,于壹般情况下,无效合同是绝对无效、当然无效,任何人均能够主张无效,法院也能够依职权审查,主动宣告无效。但这只是就无效合同的壹般

类型而言,即壹般的合同无效均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但某些特殊的合同尽管具有违法性,但只是涉及特定第三人的利益。如果这种合同均认定为绝对的当然的无效,即允许任何第三人主张合同无效未必妥当。因为壹方面,此种合同是否损害第三人利益,只有第三人知道,其他人未必了解,而允许其他人越俎代庖,未必符合第三人的利益和意志。因此,应区分合同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的区别主要表当下:

第壹,由于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因此对此类合同应实行国家干预。这种干预主要体当下:由法院和仲裁机构不待当事人请求合同无效,便能够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具有无效的因素,如发现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便应主动地确认合同无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效合同是当然无效的。对无效合同的国家干预仍表当下,有关国家行政机关能够对壹些无效合同予以查处,追究有关无效合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由于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法院有权予以干预,因此法院于当事人不主张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能够依职权进行审查。例如,壹方当事人主张违约,或要求变更、解除合同,而法官经过审查,认为合同具有违法性应当被宣告无效,则法院能够不需当事人请求而主动宣告合同无效,且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而不必要求当事人另行变更诉讼请求。因为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是法律赋予法官的权限,也是法院裁判权的范围。可是,对相对无效来说,则不必要实行严格的国家干预,也就是说,是否主张合同无效能够由当事人特别是受害人决定。例如,于合同因侵害特定第三人利益而违法的情况下,特定的第三人是具体的利害关系人,只所以应当由当事人特别是受害人主张,壹方面,是因为于此类合同中,受

害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维护者,由其主张侵害其利益的合同无效最为合适。另壹方面,合同具有相对性和封闭性,如允许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任意介入到合同中去,则可能会为壹些人寻衅滋事、任意诉讼、滥用诉权提供机会,不仅扰乱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合同自由,且导致法院增加诉累,不堪重负。(注:参见王洪亮:《合同法难点热点疑点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实际上于诉讼程序中也有壹个利害关系的认定问题,民诉理论上称之为诉的利益,如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256条,确定法律关系成立或不成立的诉讼,只有于原告有法律上利益时才可提起。)如德国民法典第135、136条规定的所谓相对无效的制度,即这项行为可能仅仅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人才不生效力,相对于其他壹切人则是发生效力的。这种情形,人们称之为相对的不生效力(relativeunwirksamkeit,和绝对的不生效力相对)。(注:[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75页。)

第二,无效合同具有不得履行性。就是说,当事人于订立无效合同以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即使当事人于订立合同时不知该合同的内容违法(如不知合同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流转的标的物),当事人也不得履行无效合同。若允许履行,则意味着允许当事人实施不法行为。但对于相对无效的合同来说,是否主张继续履行能够由受害人自己决定。也就是说,受害人认为合同的继续履行对其不利的,能够主张合同无效。如认为继续履行对其有利能够不主张合同无效。

第三,无效合同是绝对的、当然的无效。该合同因明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不需要经过裁判的认定合同就是当然无效的。例如,违反法

律关于禁止买卖毒品枪支弹药等的规定而订立了买卖毒品枪支弹药等的合同,这些合同当然是无效的。但相对无效的合同虽然违反了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但因为此种合同损害的是特定当事人的利益,因此,是否导致合同无效需要经过当事人的请求,且经过法院的裁判予以认定。于确认之前该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不生效。无效是当然无效的,或最终被确定无效的。但相对无效的情况下不生效,只是壹种暂时的状态,它仍然存于着生效的可能性。

相对无效和可撤销的合同是极为类似的。可撤销的合同也常常被称为相对无效的合同。但毕竟俩者存于着壹定的区别。表当下:壹方面,相对无效的合同比可撤销的合同于违法性程度上更重壹些。例如,因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比因欺诈胁迫损害壹方当事人的利益,其违法性更重。对前壹类合同干预的可能性更大。另壹方面,和绝对无效合同的联系方面。损害第三人利益应当区分为是损害的特定的第三人仍是不特定的第三人,如果损害的是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实质是公共利益,应当认定为绝对无效。如果损害的是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则应当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只能由该受害的第三人主张无效。

三、合同的无效和不成立

我国合同法理论素来未区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问题。从我国司法实践来见,基本上也没有严格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问题。表当下:壹方面,我国司法实践从未采用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不同要件,来区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问题;另壹方面,我国司法实践极少区分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问题,对那些不成立的合同壹般均作无效合同对待。(注:[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中译

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于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时,通常要确认合同无效,而不会考虑是否存于合同不成立的问题。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通常是密切联系于壹起的。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就是要使合同产生拘束力,从而实现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如果合同不能生效,则合同等于壹纸空文,当事人也就失去了订约目的。从实践来见,如果当事人依据法律的规定订立合同,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均符合法律规定,则这些合同壹旦成立便会自然产生法律拘束力。正如我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也正是因为这壹原因,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没有区分合同成立和生效的问题,也没有进壹步区分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问题。但区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当下,区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有助于区分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其区别主要表当下:

第壹,从俩者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来见,合同的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未达成合意,如未作出承诺,或未就法定的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达成书面的协议。而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于内容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可见,判断合同的不成立和合同的无效的要件显然是不同的。第二,从合同解释方法的运用来见,由于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因此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有遗漏或不明确而当事人又不否认合同存于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法院通过合同解释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具体内容。这种解释且不意味着由法院代替当事人订立合同,而是从鼓励交易、尊重当事人意志的需要出发,通过解释合同帮助当事人将其真实意思表现

出来。可是,由于合同生效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内容的评价和干预问题,如果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就意味着合同当事人的意志不符合国家意志,于此情况下,法院不能通过合同解释的方法促使合同生效,而只能依据合同生效制度确认合同无效。由此可见,合同解释制度乃是弥补合同成立中的缺陷而产生的制度,而不于于弥补合同效力的不足。

第三,合同不成立是当事人没有达成合意,但于内容上且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即使未成立,但当事人已作出履行,则能够认为当事人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达成了合意。换言之,尽管当事人没有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但当事人自愿作出履行的,能够认为合同已经成立。而对于无效合同来说,因其于内容上违反了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具有不得履行性。也就是说,当事人于订立无效合同以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即使当事人于订立合同时不知该合同的内容违法,如不知合同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流转的标的物,当事人也不得履行无效合同。

第四,于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未就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于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请求,而自愿接受合同的拘束,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必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已经成立。但由于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因此对无效合同应实行国家干预的原则,无须经当事人是否主张无效,法院或仲裁机构能够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如发现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应确认该合同无效。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亦可对壹些无效合同予以查处,追究无效合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第五,从法律后果上见,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如果合同壹旦被宣告不成立,那么有过失的壹方当事人则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赔偿另壹方所遭受的利益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已经作出履行,则应当各自向对方返仍已接受的履行。因合同成立主要涉及到当事人的合意问题,因此合同不成立只产生民事责任而不产生其他的法律责任。但对于无效合同来说,因为它于性质上具有不法性,所以无效合同不仅要产生民事责任(如缔约过失责任、返仍不当得利责任),而且将可能产生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正是基于此点,我们认为,我国司法实践将合同不成立等同于合同无效,是不妥当的。

四、合同无效和时效规则的适用

我认为,关于合同的无效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做具体的分析。也就是说,要区分合同无效的确认和宣告无效后请求返仍或赔偿损失的问题。就合同无效的确认而言,于壹般情况下,不应当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也就是说,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公序良俗的合同,确认无效不应受时间的限制,主要理由于于:

第壹,合同无效的确认是壹个事实的确认,而不是时间对于权利的限制。

合同无效是法律规范对合同的否定性评价,只要相应的强制性法律规范或公序良俗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对此类合同进行否定性评价,则其违法性的状态就会壹直持续下去,不因单纯的时间经过而发生改变。由于违法性状态持续存于,自然对合同无效的确认不应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可是,对壹般的请求权而言,如果权利人不及时行使权利,权利行使之前的法律状态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趋于稳定,为

了保护此种法律状态及围绕其展开的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法律通过创立时效制度,对权利的行使加以时间上的限制,来稳定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第二,对合同无效的确认适用诉讼时效,不符合法律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时效本身就体现了"法律保护勤勉者,不保护懒惰者"的原则。财产的权利人虽然享有权利,但其长期"睡眠于权利之上",不主动行使权利,则不利于物尽其用。无论是诉讼时效仍是取得时效均具有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从而提高物的使用效率的功能。所以,法律设立诉讼时效制度是为了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无效则因其违反了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不需要当事人积极主张无效,法院能够依职权主动进行审查。

第三,对合同无效的确认任何时候均能够提出,才符合社会整体的法秩序。

正是因为无效本质上具有违法性,是对社会法秩序的违反,如果对这种违法行为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就意味着法律容忍了这种违法行为且接受了其相应的后果,这就和社会整体的法秩序背道而驰。所以无效合同于任何时候被发现,均应当被宣告无效。如果认为确认合同无效应受时效的限制,则于壹定的时间经过以后,违法的合同将变成为合法的合同,违法的行为将变成合法的行为,违法的利益将变成为合法的利益,这显然是不符合立法的宗旨和目的,也和法律秩序的形成相矛盾。

从各国法律关于时效的规定来见,均认为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不适用于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属于确认之诉的范畴,于法律关系发生争

议的情况下,只有先通过确认之诉确认法律关系的合法有效,才能由此种合法有效的法律关系产生相应的请求权及其他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中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也没有包括无效的确认,可见,《民法通则》的本意是否定对确认合同无效适用诉讼时效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的合同,确认无效不应受时间的限制,则只是就确认无效的壹般情况而言的。如果无效合同只涉及到第三人利益且于法律上须由第三人主张无效时,例如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等,此类合同是否应当确认其无效应由第三人主张。欲使因此种无效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亦应有时间限制,法院只于时效期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如果无效买卖合同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对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时,这类合同仍然应当认定为壹般无效合同,主张合同无效受时间限制。因为为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安全,对涉及双方当事人利益和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壹般无效合同,法院应考虑到时效问题。(注:关军:《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尽管无效的确认不应当适用时效,但合同于宣告无效以后,于当事人之间产生相互返仍或损害赔偿的请求权。这种请求应当适用时效的规定。也就是说壹旦宣告无效,已经做出履行的壹方,有权请求对方返仍财产或赔偿损失。对这种请求权,必须要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壹方面,请求赔偿损失,应当属于债的请求权的范畴,理所当然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即使就返仍财产的请求权而言,是属于不当得利返仍请求权仍是物权请求权,目前学理上仍然存于争议,如果认定其为不当得利返仍请求权,自然也应当适用诉讼时效。另壹方面,于合同宣告无效以后,

享有返仍原物、赔偿损失请求权的壹方,也应当积极行使权利,权利人不能长期的等待,躺于权利上睡眠。因为壹旦宣告合同无效,法律对现实中的财产关系就会进行重新调整,如果长时间不主张权利,则调整后的法律关系将趋于稳定状态,如果经过较长时间再重新提出,就会破坏这种秩序。所以,即使法院于判决中宣告合同无效,但且没有确定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问题,当事人也必须于确定的时间内提出。特别于壹方主动提出宣告无效时,如果有要求返仍原物、赔偿损失,则应当于诉讼时效期限内提出请求。

五、合同无效和恶意抗辩

所谓恶意抗辩,是指当事人违反诚信原则,而针对对方的请求提出的抗辩。恶意抗辩实际上是壹种滥用抗辩权的行为。于审判实践中,常常出现此种情况,即壹方当事人单独实施或和对方当事人共同实施了某种违法行为后,壹旦客观情况出现了对其不利的变化,该当事人便主动以其行为违法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对于这种主动承认自己违法且承认自己行为无效的做法是否应当于法律上予以肯定?例如甲于银行乙贷款,其提供的担保是虚假的,甲于欠款到期以后,拒不向银行乙仍本付息。银行于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仍款。甲则声称其于订约时提供了虚假的担保,已构成欺诈,要求法院确认该合同无效,且认为该合同无效后,其不应该承担偿仍利息的责任。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壹种恶意抗辩行为。对于此种恶意抗辩的主张如何处理,于理论上存于不同见法。壹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的固有性质决定了任何人均可主张合同无效,因此违法行为人自己提出无效也是合法的。另壹种观点认为,违法行为人自己主动提出无效已经构成恶意抗辩,违法行为人的恶意的抗辩不能成立,该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否则等于纵容了违法

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

从法律上来见,合同无效应当是当然无效,任何人均能够主张合同无效。但问题是壹方当事人单独实施或和对方当事人共同实施了某种违法行为后,自己主动以其行为违法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对这种恶意抗辩行为,完全予以支持也且不壹定符合确认合同无效的目的,也不利于制裁违法的恶意抗辩的行为人。我认为,对当事人主动提出无效的,应当区分如下几种情况处理。第壹,应当区分合同是绝对无效仍是相对无效。如果是绝对无效,则恶意抗辩人也能够主张无效,如果是相对无效,则对恶意抗辩人的主张不应予以支持。第二,要区分合同的违法性程度,考虑该行为违反的是效力性的规定,仍是取缔性的规定,如果违反的是效力性规定,则应当直接认定合同无效。第三,要区分合同是否已经履行,如果已经履行,即使违反了取缔性规定,合同也应当作为有效合同对待,但要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行政责任。之所以于法律上应当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壹,违法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基本的商业道德,壹方于订立合同时明知其行为违法,而仍然从事该行为,事后又因为合同履行对其不利为逃避承担违约责任而主张合同无效,其行为显然有违诚实信用原则。诚如我国学者所言,因市场行情变化而使履行合同带来的不利益大于因承担合同无效责任而丧失的利益时,就会促使人们选择后者,即以合同无效为借口而逃避合同的义务,必然会助长市场经济活动中不讲信誉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他人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注:参见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页。)于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大陆法系仍是英美法系,作

为外观主义或禁反言法理(theoryofestoppel)的基本要求之壹,当行为人无资格进行某种行为或没有使其行为产生某种法律后果的内心意思,但若行为人使第三人产生其有资格或有使行为产生某种后果的合理信赖,则其本人或其他关联者应对第三人负责。按照禁反言的法理,也应当尽量限制恶意抗辩行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于审判实践中,某些合同当事人于发生合同纠纷以后,常常为了逃避承担合同责任而找出各种借口主张合同无效,甚至以自己从事了欺诈行为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恶意抗辩缺乏限制造成的。这种情况不利于合同的严守,也不利于强化交易中的诚信观念。

第二,如果认可违法行为人的主张,将会纵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壹方于从事某种违法行为之后,因合同履行的结果对自己不利便能够主张合同无效,壹旦合同履行的结果对自己有利便认为合同有效,如果这种合同无效的主张能够成立,则将会起到纵容不法行为人从事违法行为的后果。这就是说,违法行为人完全能够为所欲为,从而使合同无效制度成为其追求某种不正当甚至违法利益的手段。

第三,违背了合同无效制度设立的目的和宗旨。合同无效设立的重要目的于于制裁不法行为人,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社会的公共道德。如果违法行为人主动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则不仅意味着无效后的责任对违法行为人没有形成某种硬化的约束,甚至将使其获得某种不正当的利益。这就根本违背了无效制度设立的宗旨,无辜的受害人可能于法院起诉要求获得保护的时候,反而受到违法行为人的控制。这正是象壹些学者所指出的,"乃是壹种奇怪的法律。"(注:方流芳:《从王

海现象见受欺诈人的法律救济问题》,载《湘江法律评论》第壹卷。)如果认可违法行为人的抗辩,将会背离法律的价值取向,损害法律的权威性。

六、无效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所谓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于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例如,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误解的壹方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我国合同法第54、55条对此做出规定。严格的说,可撤销合同且不是指享有撤销权的壹方能够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的情况下,而单方面的通过行使撤销权而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的含义是指享有撤销权的人必须要通过提起撤销合同之诉而请求法院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主要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产生的。这里,首先涉及到撤销对象的确定问题。于德国法中,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主要指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撤销权人能够请求法院宣告合同无效。(注:参见沈达明、梁仁洁:《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85页。)可见,撤销的对象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其他许多大陆法国家也通常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归入可撤销合同的范畴。我国合同法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合同归入可撤销的合同范围,这就实际上将撤销的对象主要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不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违法的,但从狭义上来说,意思表示不真实毕竟不同于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及公序良俗。于这壹点上,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是有区别的。

所谓无效和可撤销的竞合是指某项民事行为既符合无效的要件又符合可撤销的

要件。于发生这种竞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其法律效果?即该行为同时符合可撤销和无效的构成要件,是否能够发生双重的法律效果呢?换句话说,原告能否对壹个无效的合同行使撤销权?对于此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应为无效的行为,且是当然无效的行为,债权人只须主张无效而不能行使撤销权。史尚宽先生认为,债务人之行为自始无效或嗣后失其效力时,债权人无行使撤销权之余地。无效之行为不得为撤销之标的,盖无效之行为无撤销之必要。(注: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4页。)债权人欲保全其债权,应先主张债务人和受益人通谋而为之虚伪意思表示无效,然后依债权人代位权,请求受益人返仍债务人之财产。对于这个问题,德国民法上素有所谓的"双重效果学说"之争。"无效行为可撤销"起源于由TheodorKipp于其发表于Martitz纪念文集上壹篇有名的论文中提出的"法律上双重效果"(DoppelwirkungenimRecht)理论。其基本认识是:基于壹个特定原因事实所生的法律效果,且不妨害基于另壹个原因事实所生的效果。他认为,必须对法律效果所具有的规范意义有透彻的认识,始能保障其合理的结果,且符合壹个真正的以正确前提作为出发点的法律思维逻辑。且举几个典型案例证明无效行为之撤销具有实益。继而提出,法律效果属于规范世界,旨于合理规范社会共同生活,不能以物质世界的观点视之。于规范世界里,法律为达到其妥适的规范目的,对于先后发生的不同社会生活事实赋予同壹的法律效果,实不足惊奇。(注:参见

Kipp,VberDoppelwirkwngerimRecht,insbesonderüberdiekonkurrenzvonN ichtigkeitundAnfechtbarkeit:FestchriftMartiftMartitz(1911)S.211ff转引自王泽鉴:《法学上之发现》,载于《民法学说和判例研究(四)》,中国政法大学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说明关于就业协议书填写的说明 一、就业协议书的填写规范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按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愿意去用人单位就业的,并经用人单位所在地就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或教育局等具有人事档案关系接收权力的部门)同意接收的一种就业合同。 1.毕业生情况及意见姓名、性别、民族、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自行填写。 学制:两年。 政治面貌:团员或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 培养方式:并轨。 健康状况:良好。 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历:专专科。 毕业时间:6月。

应聘意见:同意到XXXX公司就业(针对到公司企业等单位就业);或者同意到XXXX局就业(针对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 本人亲自签名并落款时间。 2.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单位名称:自己就业应聘的单位名称。 单位隶属:一般不写(用人)单位自身知道情况)。 联系人、)联系电话(必须写固定电话)、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精确到门牌号)、、Email为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 所有制性质:全民(行政事业单位)、集体(大型国企)、合资、股份制、其它(用人单位知道自己单位的所有制形式)。 单位性质:用人单位清楚自己单位的单位性质。 档案转寄详细地址:暂时不填,此地址为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地址。 用人单位意见:单位盖章必须为单位公章(单位的人事专用章、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或带单位全称的公章),不能盖带有财务专用章、发票用章等字眼的章。 一般不能是椭圆形、方形、菱形。 的章,要为圆形的章。 合格的章:XX公司人力资源部、XX公司人事专用章、XX公司、XX 局人事科、XX局。

确认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案.doc

确认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案() 房地产抵押类型 房产抵押权设定 房产抵押登记材料 房产抵押登记程序 房地产抵押法规 房产抵押权消灭 薛诉丁、银行郑州支行确认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纠纷案案情简介:原告薛与被告丁系夫妻关系。被告丁因经营需要,向被告银行郑州支行申请借款80万元。2003年3月25日,银行郑州支行与丁签订《借款合同》一份,主要约定,丁向银行郑州支行借款80万元;借款期限为12个月,自 薛诉丁、银行郑州支行确认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纠纷案

案情简介: 原告薛与被告丁系夫妻关系。被告丁因经营需要,向被告银行郑州支行申请借款80万元。2003年3月25日,银行郑州支行与丁签订《借款合同》一份,主要约定,丁向银行郑州支行借款80万元;借款期限为12个月,自2003年3月25日至2004年3月25日。同日,郑州实业有限公司与银行郑州支行签订了一份《动产质押合同》,约定为担保丁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偿还借款,郑州实业有限公司自愿作为出质人,提供其所合法拥有的《质押物清单》所列明的动产(建筑装饰材料)作为质物,担保丁履行上述《借款合同》所规定的债务。并且还约定借款债务超出质权实现时处理质物净收入的部分,郑州实业有限公司愿与其他担保人一起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同日,被告银行郑州支行向丁发放了80万元贷款。2003年4月2日, 银行郑州支行又与丁签订了一份《房地产抵押合同》,主要约定:为确保借款合同的履行,丁愿意将其位于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小区42号楼东1单元东、西门的房地产(面积为151.29平方米)抵押给该行。2003年4月23日,支行在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依法办理了房屋抵押登记。 该笔贷款将要到期时,银行郑州支行发现借款人丁下落不明,且已将其名下的轿车过户到他人名下。另外,郑州实业有限公司也已擅自将部分质物转移。该行即向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丁提前归还所欠借款本金80万元及利息12744元,并对依法变现抵押物和质物所得价款优先受偿。薛收到起诉状和开庭传票后,随即向同一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银行郑州支行与丁签订的《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

商铺租赁合同纠纷律师函

致:XX有限公司 本所系经XX省司法厅批准设立并在司法部备案,依法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律师事务所,现受XXX(下称“我方委托人”)的委托,指派律师就贵司涉嫌违反商铺买卖合同事由致函予贵司。 根据我方委托人陈述及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6月27日,我方委托人与贵司签订《商铺认购书》,约定我方委托人认购XX市XX区XX中心A区裙楼商铺201号二层108、109、110号铺位,约定于2014年12月31日前交付使用。认购价分别为569367元、552222元、532500元,我方委托人于签订三份认购书当日,同时支付定金各5万元,合计15万元。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和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根据上述法律条款规定,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不只是交付标的物,同时应转多所有权给买受人,并对标的物承担权利担保责任。依据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权利人应是在国家产权登部门登记并取得权属证书的人。因此,在不动产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应是在国家产权登记部门登记的人,并持有合同标的物的合法权属证书,以证明其对标的物具有正当权源。 有鉴于此,为不使我方委托人在贵司认购的商铺存在权利瑕疵,确保贵司对出售的商铺具有正当权源和交易的安全性、合法性,现我方委托人通过本律师郑重书面通知贵司: 自本函发出之日起3日内务必向我方委托人出具并公示上述三份认购

书中约定的商铺的权属证书。 否则,我方委托人将追究贵司的相关法律责任,宣告《认购书》无效或解除,并要求贵司返还我方委托人已支付的共15万定金及利息,并赔偿我方委托人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之费用及损失;必要时还将通过相应的法律行动,向法院申请处理贵司之财产,以维护我方委托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届时,将造成贵司的财产损失并给贵司之信誉造成重大影响。 孰利孰弊,敬请三思。 此致 商祺! XX律师事务所 律师(签署):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附联系人:XXX律师电话:XXX

2020年(新劳动法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专题

(新劳动法合同)无效劳动合 同专题

无效劳动合同专题 一、专题界定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这一专题主要围绕无效劳动合同的特征、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无效劳动合同引起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 务关系,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承担,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给予了解释和说明。 二、名词解释 1.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它包括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和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 2.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劳动合同。 3.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并基于这种种恐 惧而做出的违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的行为包括很多种,如暴力、语言威胁或条件 威胁等。 三、案例分析 案例1没盖公章的劳动合同就无效吗 【案例】杜小姐在某公司做文秘工作一年多了,最近在工作中出了几次差错,让总经理很不满意。于是,公司决定解除她的劳动合同。杜小姐对此不服,提起了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机构在审查公司与杜小姐签订的劳动合同时发现,公司在这份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 公司公章,也没有合同鉴证机关的鉴证,公司这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个人签字。 有人认为,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公司的公章,本身就不符合订立合同的形式要件,再加上又没有经过鉴证,所以这份劳动合同无效。对此杜小姐说:“第一,我与公司签 订的劳动合同,虽然没有加盖公章,但有法人代表的亲笔签名,这就表示公司认可该合 同,怎么能说是无效合同呢?第二,这份合同虽然没经过鉴证机关审查鉴证,但合同条 款中并没有违法和不公正的内容。所以,不能认定是无效劳动合同。” 【评析】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在劳动合同上签章。即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本案中的公司在劳动合同上没有加盖公司 的公章是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但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公司的过错造成的,公司应 当承担主要责任。所以,虽然合同未加盖公章,但毕竟有法人代表的签名,法人代表有 权代表公司订立合同。不能仅凭没有盖公章就认定是无效合同。实际上,该公司与杜小 姐双方都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也享受了各自的权利, 现在突然说合同是无效的,实在是荒唐可笑。 其次,关于劳动合同的鉴证,我国目前的规定是“鼓励鉴证”,而不是“强制鉴证”。

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doc

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8种情形及13个裁判规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7)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8)因被撤销而形成的合同无效情形。 我们将通过本文的13个案例详细阐述在实务中哪些情形容易出现合同无效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部分失效)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

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主要有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企业高管或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企业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债务人与债权人恶意串通骗取保证等情形。 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的原则处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将双方当事人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者返还集体或者个人。 1、债务人为躲避执行,通过关联企业转移资产相关转让合同应认

关于就业协议书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样本 关于就业协议书我一朋友606毕业换了新单位(国企)还是用旧的协议回学校换了份新的!所以这个你还要保留着!万一将来签了国企就用的着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依据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s vs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表现在: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2、《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划进行派遣。 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3、一般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4、《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三、了解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 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上后,均须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确认协议无效法律文书

确认协议无效法律文书 篇一:郎金锁等与李志亮等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郎金锁等与李志亮等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 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辉民初字第2659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郎金锁,男。 原告桑梅爱,女。 原告郎金荣,女1978年8月1日生。 三原告委托代理人郜建新,河南百泉律师事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李志亮,男。 被告李学山,男。 被告郎保良,男。 原告郎金锁、桑梅爱、郎金荣为与被告李志亮、李学山、郎保良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20XX年9月6日向本院起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向原、被告双方分别送达了告知审判庭组成人员通知书及应诉通知书、原告起诉书副本、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须知、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20XX年10月24日本院依法公开开庭对案件进

行了审理。原告郎金锁及三原告委托代理人郜建新,被告李志亮、李学山、郎保良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1989年前后,我家在本村(辉县市沙窑乡南窑村上峰丘自然村)建瓦房无间、厨房三间。我们全家在此居??997年郎金锁迁至南寨镇羊郊村。20XX年7月27日被告李志亮、李学山趁郎金锁不在家,将其父郎保良一人拉到辉县市城内他们家中未经原告全家同意签订了原告家位于上峰丘的房屋、土地、树木买卖协议。将原告家的房屋、土地、 树木以30000元的价格卖给被告李志亮、李学山。随即遭到全家反对。因该房屋、树木以及土地属家庭共有(或使用),被告郎保良擅自处分家庭共同财产。请求人民法院依法确认三被告签订的房屋、土地、树木买卖协议无效。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李志亮辩称,原告起诉已超出诉讼时效,且该买卖协议涉及的房屋建造时原告郎金锁、郎金荣尚未成年,原告桑梅爱早就知道该买卖协议的有关情况,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三被告签订的买卖协议合法有效,被告李志亮、李学山在取得房屋及树木所有权后,已经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及林权证。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李学山与被告李志亮答辩意见一致。 被告郎保良认可原告主张的案件事实,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原、被告的诉辩意见,本院归纳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为:1,三被告签订的房屋、土地、树木买卖协议的效力;2,原告起诉是否超出诉讼时效;3,原告是否本案的适格主体;4,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否

解除合同律师函

解除合同律师函范本 函号:________ 致:_________ 公司 ___________ 律师事务所受________ 公司(下称“我方委托人”)的委托,指派本律师负责处理贵司拖欠我方委托人房屋租金之事宜。在审查相关材料后,经我方委托人授权,本律师特致函贵司: 依据我方委托人陈述及提供相关材料,本律师了解了如下事实: 1、____ 年_____ 月______ 日,贵司与我方委托人签订了一份 《______ 房屋租赁合同》,向我方委托人承租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房屋。租赁期限为 _____ 年(自___ 年_____ 月______ 日起至_____ 年_____ 月____ 日止);租金标准为人民币____ 元/ 月,租金支付方式为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7 条之规定:“承租 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 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贵司

本应于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前向我方委托人支付租金,截止至今 (___ 年______ 月 ___ 日),已经逾期___ 日未支付房屋租金,已构 成违约。 鉴于贵司的上述违约行为,我方委托人特委托本律师郑重声明如下: 1、贵司与我方委托人签订的《 ______ 房屋租赁合同》于______ 年_____ 月_____ 日之日解除; 2、请贵司于收到本函后 ______ 日内向我方委托人支付拖欠的 房屋租金; 3、请贵司于收到本函后 ______ 日内退出房屋,并按合同约定 和我方委托人办理交接房屋手续。 若贵司逾期未按我方要求履行相应义务的,则本律师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贵司的法律责任,以维护我方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一切后果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费用都一并由贵司承担。 特此函告,请慎对之,以免讼累! _____________ 律师事务所 __________________ 律师

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体而言: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 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诸如,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

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代理人与第三人勾结而订立合同,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亦为典型的恶意串通行为。该类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因而也具有违法性,对社会危害也大,所以《合同法》将《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所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纳入到无效合同之中,以维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一是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 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 三是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的原则处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将双方当事人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者返还集体或者个人。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处理办法

问:因员工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索赔吗? 答: 可以,但前提是该无效事实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因劳动者的过错,使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无效后,原合同对工资的约定也无效。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仍需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支付报酬,标准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例: 张某(化名)为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高管。2003年8月1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也签订了《保密、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约定张某在该公司任总裁助理,每月工资8,000元,另外,公司按月支付保密及竞业限制补偿金给张某,张某负有在离职后三年内保守公司秘密及竞业限制义务。 2005年8月1日,双方又续签劳动合同和保密竞业限制协议等,张某的月工资增加到12,000元。 张某应聘时提交复旦大学双学士学历。 2007年6月,因张某有严重违纪行为,高科技公司与其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约定公司支付张某相当于四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金和一个月替代期工资共计60,000元作为全部补偿。 2007年8月10日,张某持与公司签订的《保密、竞业限制协议》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20万元。 接到仲裁委通知后,高科技公司向复旦大学核实,方知张某的复旦大学文凭纯属伪造,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反诉,要求确认: 1、《劳动合同》、《保密、竞业限制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无效; 2、张某向公司返还经济补偿金60,000元和多得的工资,并赔偿公司经济损失。 但仲裁裁决支持了张某主张竞业限制补偿金的请求,裁定公司方反诉已过仲

担保合同无效的判定以及相关问题.doc

担保合同无效的判定以及相关问题 【担保合同的判定与相关问题】 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合同所设定的保证、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形式不发生担保效力,担保人还可能承担担保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据】《民法通则》 【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产生后果缔约过失责任】 《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这些法律的规定,确认了无效担保合同的归责原则是采取了"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属缔约过失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也正是以民法上以过错为原则而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担保合同无效时,只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无效担保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范围的确定取决于债权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所造 成的损失、担保人和债权人对无效合同的过错程度等因素。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七条"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和第八条"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的规定,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应按如下情形处理: (1)主合同无效致使担保无效时担保人的责任,无论主合同的无效应归责于债权人还是债务人,还是双方都有过错,也无论无效的结果导致的是返还原物,还是赔偿损失,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都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2)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债权人无过错的,因担保人的无效担保行为造成主合同债权人损失的,担保人应根据其过错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种担保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是指债务人与担保人违反法律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以及恶意串通欺骗债权人而缔结 担保合同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注意的是,担保人对债权人的全部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要严格把握该种情形连带责任的适用。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有关就业证明材料的说明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等 有关就业证明材料的说明 根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就业协议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非协议类就业登记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均能用于证明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对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调查,有一定程度了解,充分与用人单位沟通,争取在毕业(2014年7月)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其中一类(三类只需提供一类即可视为学生就业),为毕业生就业的个人权益得到保障与维护,学院、各系相关就业工作人员要积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正确引导毕业生填写有效的就业证明材料,并认真通过各种途径核实与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三类就业证明材料详细说明如下: 一、协议类就业的形式 (一)、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三方协议书),到用人单位就业 1.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领取后签,在封面左上角填上编号(编号格式为:13642+学号,如:学号是1010123,则编号为:136421010123); 2.毕业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待甲方(用人单位)与乙方(毕业生)签订协议后,三份协议书由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同时寄回或送回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让签证登记方(学校)盖章后生效。学校盖章后留存一份(黑色),返还两份给毕业生或用人单位,一份毕业生留存(绿色),一份用人单位留存(蓝色),签订就业协议具体流程(附件一)

(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三)、毕业生参军、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含入伍预征、基层项目等)就业 1.参军、入伍预征要有生源所在地或高校所在地县(市、区)级武装部的入伍证明材料,或通过体检成为入伍预征对象,提供学校及兵役机关审核盖章的《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证明材料; 2.基层项目要有用人单位接收证明材料; (四)、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的;要出具定向委培协议 (五)、出国、升学,包括考取研究生、专升本、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出国留学、工作 1.出国留学、工作要有出国留学、工作相关的证明材料; 2.升学要有录取通知书或调档函; 二、非协议类就业的形式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尚未签订协议书,只提供按要求填写《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非协议类就业登记表》(附件二)到用人单位工作 附件二说明: 1.此表可用于证明毕业生就业情况; 2. 用人单位盖章须与填写的单位名称(可为简称)一致,否 则为无效证明; 3. 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基于诚信原则填写本登记表;

合同纠纷法律专家建议及案例分析

合同纠纷法律专家建议及案例分析 这是从合同的效力角度来对合同纠纷进行的划分。 1.无效合同纠纷 是指因合同的无效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如合同无效后,合同当事人因各自返还因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发生的纠纷,合同无效责任应由何方承担,承担多少之纠纷等等。 2 有效合同纠纷 是指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订立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终止等所发生的一切争议,绝大多数合同纠纷为有效合同纠纷。 这是从合同的形式角度来对合同进行的划分。 1 口头合同纠纷 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口头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口头合同虽然简便易行,但因为没有书面的证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是不易获得解决的。口头合同多是即时清洁的合同,一般来说,发生纠纷的情况较少。 2.书面合同纠纷 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书面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合同纠纷是书面合同纠纷。这与书面合

同应用之广泛分不开的,解决书面合同纠纷的依据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书面合同书或确认书,以及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来往函件等。故要求合同当事人注意保存所有的与合同有关的书面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可以举证,此外,有时在一项合同履行过程中,既有因书面协议引起的纠纷,也有因口头协议引起的纠纷,口头协议除非有证据证明,否则法律是不承认其效力的。 这是从合同是否具有涉外因素来划分合同种类的。 1 国内合同纠纷 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国内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国内合同纠份不具有涉外因素,解决纠纷来说,单纯从程序角度要容易得多。 2 涉外合同纠纷 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涉外合同而发生的所有争议。涉外合同纠纷因为具有涉外因素,解决纠纷时要比国内合同困难得多。所谓涉外因素,是指合同主体一方是外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同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外,合同标的位于国外等。解决涉外合同纠纷时,往往会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合同语言问题,解决纠纷地点问题等等。甚至纠纷解决后的执行间题也很复杂,所以,应尽量避免在涉外合同上发生纠纷。 这是从合同名称是否法定角度来对合同进行划分。合同

合同纠纷律师函范文求个律师函范本

合同纠纷律师函范文求个律师函范本本人为你起草了一份律师函样本,希望对你有用。 某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函 (xx)律函字第()号 xxx公司: 某某律师事务所接受某某公司的委托,指派某某律师为某某公司与xxx公司的广告纠纷代理人,现本律师就有关事宜致函于你。 某某公司买了贵公司的产品,但是贵公司却在我们的产品上打你们公司的广告,对我公司的生意造成了影响,造成本公司的实际损失,(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书写)。 为此,某某要求本律师致函与你,请贵公司在收到本函后立即消除影响,三日内赔偿本公司损失多少元。如果不于赔偿款,本律师将根据我的委托人的委托依法追究你和贵方的法律责任。 顺讼

商琪 某某律师事务所 律师:某某 ___: xx年6月28日 可以单方发律师函解除合约,律师函的这项功能是受法律认可的。 xxx公司: 某某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km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m公司)的委托,指派本所律师xx就贵所违反双方于200x年x月x日签订的《合同书》的相关事宜,致函如下: 一、km公司根据《合同书》第六条第2款的约定,全额预付了合同保证金3万元,履行了自己的合同义务。根据《合同书》第六条第2款以及第四条第2款的约定,贵公司理应在收到上述保证金

后开始购买、安装合同项下所要求的锅炉,并调试好后租于km公司使用,而贵公司并未履行自己的义务。另根据《合同书》第二条的约定,贵公司应将位于a工业园区的310m2的钢架结构厂房和432 m2的框架结构用房租给km公司使用。但实际上前述310m2的钢架结构厂房并不存在,只是一片空场地;前述432 m2的框架结构用房至今未交付km公司使用,而是出租给第三人。《中华人民 ___合同法》第212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贵所前述不交付租赁物的行为已构成根本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km公司为履行《合同书》已支付了图纸设计、设备预订等费用,这些损失理应由贵公司承担。 鉴于贵公司的前述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 ___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和《合同书》第七条第3款的约定,贵所应赔偿12万元违约金,同时返还3万元保证金。本律师特此督促贵所收到本致函后积极与km公司协商解决。否则,本律师将通过诉讼途径主张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特此致函。 某某律师事务所

合同无效起诉状通用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无效起诉状通用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原告:_______,____(性别),____族,________年 ____月____日出生,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被告:________________公司,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风险提示: 诉讼请求必须具体﹑明确,该写的一定要写,因为其事关法院审查的范围。但千万不可不加思考地乱要求,如果无相应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势必遭到败诉的后果,通常还会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应的诉讼费。 另外,诉讼请求应提出具体的数额,不能笼统地说赔偿原告的一切损失之类。虽然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多多益善,比较切合实际的请求数额,不仅可以减收诉讼成本,降低诉讼风险,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调解和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减少讼累。诉讼请求 一、依法确认原、被告签订的关于__________小区_____号______单元 _____楼_______号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二、判令被告返还原告购房款__元; 三、判令被告返还原告交纳的入住等费用_______元; 四、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风险提示: 诉状是个利剑,挑起战争。如果没有写好,那么势必倒过来伤到自己。因此,要摆事实,讲明道理,引用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为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据。摆事实,是要把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特别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事求是地写清楚。讲道理,是要进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确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事实与理由被告在__________区开发了___________楼盘公开销售,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原被告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原告购买了__________小区_____号______单元_____楼_______号的房,并向被告交付了全部购房款__________元。现被告又

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 1概念 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缺少有效要件,导致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无效是与劳动合同有效相对而言的概念,劳动合同依法成立,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而无效劳动合同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责任者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无效制度,主要是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利用劳动者求职时的弱势地位进行欺诈或作出显失公平的约定。 2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26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双方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拟定劳动合同条款时出于自愿,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关系的一方违背了他们的真实意愿。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核心含义就是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免除己方法定责任如“一律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生死病老都与企业无关”等条款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主体、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主体必须合法。即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资格和劳动者资格。内容必须合法,我国在《劳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中,有很多强制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如果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则该条款无效。程序必须合法。 4、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 3无效认定

论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

审判实践中担保合同纠纷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担保合同已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保证人是否尚需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承担责任,又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是近年来关于保证担保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加以讨论。一、无效担保合同民事责任的性质。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其性质属于缔约过错责任。所谓缔约过错责任,是指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给确信该合同能够成立有效的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时,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按过错程度分担相应责任的法律制度。其特点有四:其一缔约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其二缔约过错责任是缔结合同中的民事责任;其三缔约过错责任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法律基础的民事责任;其四缔约过错责任是以补偿对方损失为后果,以弥补性承担方式为特征的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中,它处于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并列的地位。它既非以成立有效的合同为前提的违约责任,也非以非表意的违法行为为前提的侵权责任,而是一种在缔结合同过程中由于过错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该种责任由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首次提出,为了弥补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之欠缺,德国判例迅即将缔约上过错责任发展为一项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已在合同无效,被撤销的情况下承认了缔约过错责任,新的《合同法》则更在学术研究和既有立法成果的基础上肯定缔约过错责任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缔约过错责任的形成可归纳为两类:其一是合同订立磋商中,要约人的缔约过错责任,其特点是责任发生在缔约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未能协调一致前;其二是无效合同(包括被撤销的民事行为)当事人的缔约过错责任,其特点是责任发生在缔约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已经协调一致之后。二、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审查担保合同的效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查主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是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而设立的,是主合同的从合同。担保合同的存在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主合同的债务人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是保证主合同的债权人的利益不致遭受损失。如果主合同被确认无效,那么主合同各方当事人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无效的,对担保合同来说,既然主合同中的权利人的权利不合法,那么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主合同权利人之间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当然无效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审判实践中,主合同可能是全部无效,也可能是部分无效,如果主合同是部分无效,那么有效部分仍然存在,担保合同仍对有效部分承担担保责任。2、审查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担保是一种民事行为,担保人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不具备民事权利能力的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所为的担保无效。担保法对保证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作了特殊规定。下列单位不得作为保证人,否则保证合同无效:国家机关(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经法人授权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3、审查担保人的意思表示合同为当事人之合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合同的构成要件。合同欲生效并取得受法律保证的结果,必须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这一构成要件,保证合同也不例外。保证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为保证人和债权人,因此,在保证合同中,应指保证人与债权人之意思表示真实。同时由于保证合同单务无偿的性质,强调保证人意思表示真实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保证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将是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重要理由。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除留置是法定担保外,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四种担保均须依当事人的合意设立。如果在设立担保时,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则该担保无效。《担保法》第3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㈠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担保的;㈡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4、审查担保财产的合法性作为担保财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担保人对财产具有处分权;二是法律允许该财产作为担保物。担保人以自己不具备处分权或法律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有关就业协议书集锦九篇 现如今,用到协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协议书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纠纷。到底应如何拟定协议书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就业协议书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就业协议书篇1 关于就业协议书的说明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签订的就业意向书,是学校统计就业率,在网上进行就业登记的依据,同时也是省人事厅开具报到证的凭证。因此,毕业生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就业协议书的填写 1、甲方:由企业填写,其中档案接收单位及地址由档案接收方填写,户口迁移地址不用填。如果档案放福建建筑人才的,单位地址先不填。 2、乙方:由毕业生本人填写 3、盖章处:凡是要盖章的地方只需盖章,其余的可不填。 4、学校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请毕业生自己如实填写。联系方式:2660077联系人:金浩 5、协议条款:可不填 6、协议书需用水笔填写,如果填错可涂改,但不能太严重。

二、关于就业协议书的盖章 1、协议书都必须盖章,同时凡是要盖章的地方都必须盖章,不能遗漏。 2、的章。如果打算档案放到福建建筑人才市场,且盖不到公司公章,只能盖到项目部章,那要将项目部成立批文或《施工许可证》复印件一一起交到福建建筑人才。 3、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意见:详情见三。 4、学校院意见、学校就业工作部门意见:都已盖完。 5、甲方:盖公章。 三、关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意见的说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为毕业生档案存放机构,所以要求大家在盖此章之前务必先考虑好自己的档案要放到哪。 1、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说明 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找就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盖章; 国有企业:盖公司的公章;且第二处的章一定要盖公司公章。 私企:找人才市场盖章,切记不要将企业的章盖进去。如果已经盖了企业的章,只有到人才市场加盖章在旁边。 2、就业区域情况说明 厦门就业:找福建建筑人才市场 福建省其他城市就业:找福建建筑人才市场、各地市人才交流市场、海峡人才市场 省外就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