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老君山导游词

洛阳老君山导游词

洛阳老君山导游词沿途:旅客朋友们,再过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此次的目的地__老君山了。

那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老君山。

老君山景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以东3公里处,整体海拔2200米,是著名的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

老君山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它原来叫景室山,后来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名人李耳,这个李耳是什么人呢?大家乍一听可能会感觉很陌生,但是,我要是说出他另一个名字,大家马上就能想起来是谁,他就是老子。

老子当时还是守藏室之使,后来来此修炼,景室山就改名为老君山了。

在老君山生态旅游区内,保存着19亿年来,地壳演变过程中地质遗迹,这种地质遗迹非常罕见、稀有,因此呢,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除了有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外,大家还能看到种类繁多,并且各式各样的地质旅游景观。

山上的老君庙可供大家烧香拜神、祈求平安。

总之,来老君山旅游,一定会让大家玩得尽兴。

朋友们,大家看正前方,我们已经来到了老君山。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几点,安全第一,上下山一定要注意安全;林区内珍惜植物较多,请吸烟的男同志忍一下,不要在林区内吸烟,咱们的旅游车牌号是豫A78650,我的手机号也已经告诉了大家,请大家务必要记住,如果有事,可打电话给我。

最后,预祝大家玩的开心!景区讲解: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救苦殿,救苦殿原建于唐代,清末的时候毁于火灾,到后来又重建了新殿。

大家进殿来看一下,大家看,殿内供奉的是太乙就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是九天尊之首,他非常的仁爱,有点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感觉。

据相传啊,太乙救苦天尊是一位全能神,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人们如果遇到了苦难,只要在嘴里面轻轻的念太乙救苦天尊的名号,太乙天尊就会出现,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那对于在世积德行善的人们,太乙天尊会度其成仙。

这种说法具有神话色彩,但是却指引人们,在世间要积极性善,多做好事。

其实在道教的主要道观内,一般都会有太乙殿,供奉着太乙救苦天尊的神像,那对太乙天尊的祭祀呢,也仅仅是在上元、中元、下元日,或者是在为亡魂进行超度的时候才进行祭祀。

好,朋友们,看完了救苦殿之后,咱们继续向前走,在我的右手边,就是老君山的一处有名的风景“舍身崖”了,我们看那悬崖边高耸入云的古松,确实是非常壮观。

这里最美的时候,要数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时候,万丈余晖洒向漫山遍野,温暖的晚霞照耀着奇形怪状、光怪陆离的石头,五彩缤纷,不能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这里感受五分钟,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往悬崖边上去,五分钟后,咱们继续向前走。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老君殿正庙,上面供奉的是太上老君。

相信通过西游记,大家已经对太上老君神仙的身份已经非常熟悉了,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凡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老子李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他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鹿邑县。

他当时的官职是守藏室之史。

相传啊,东周末年,他看到朝廷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非常痛心,准备离开洛阳,走出函谷关,但是在过关的时候,遇到了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尹喜执意挽留他,老子就这样留在了哪里,并写了著名的道德经。

之后,老子就来到了景室山,也就是老君山归隐修炼,相传啊,在他160岁时,得到升仙。

而老子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只有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当然,也是直接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最佳材料在现代,老子不仅仅在咱们国家非常有名,在国外也是备受推崇的。

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翻译出版,当做是古代哲学中的奇葩级大作。

美国具有权威性的纽约时报更是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对世界的影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康百万庄园导游词沿途:朋友们,再过一个小时,我们就能解开康百万庄园的神秘面纱了。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康百万庄园的一些情况。

康百万庄园背靠邙山,面临洛水,是17 18世纪黄土高原堡垒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他的选址呢,也是遵循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原则。

在2001年,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五A级景区的称号。

说道康百万庄园,那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康百万的由来了。

大家可不要以为康百万是一个人名,他实际上是对明清以来,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家族的统称。

因为慈禧太后的一句称赞而瞬间名扬天下。

大家想想,被慈禧夸过有钱的人,其经济实力可想而知了。

以现在的眼观看,那至少也是少有的富翁级人物了。

那么这个家族究竟富裕到什么地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康家从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整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常说的富一代、富二代啊,在人家哪里就是富12代了,每一代的子子孙孙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康家在最鼎盛的时期,是清朝中期的第十四代传人康应魁,康应魁在先人的基础上,利用朝廷镇压的白莲教,着实发了一大笔钱。

民间是这样形容康家的富裕的,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这样的富裕程度也确实让然羡慕,有人是不是想深入了解下,这个家族都出了那些神人?这个就有的说了:康家的发家史要追溯到明代,当时始祖康守信跟着母亲,从山西来到了洛河变,为了生计,就做起了小生意。

因为这人很讲信用,而且,为人谦和,生意越做越好。

家族的生意到六世祖康绍敬手里,开始发扬广大,康绍敬当时做了山东昌府的官员,管理盐业和水路交通,官商交往密切,这就为康家后来的经商打下了基础。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康家十二代传人康大勇时,有了重大的转折。

清朝初年,皇帝非常重视漕运,康大勇抓住了时机,打造了康家自己的船队,在山东河南之间贩卖粮食和盐。

到十四代康绍敬的时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康绍敬偷偷贿赂了白莲教的将领,供应了白莲教全军十年的生活必需品。

这十年,使康家的生意达到了鼎盛阶段。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的三大庄园。

我们今天要看的康百万庄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现在的康百万庄园占地240余亩,由19个部分组成。

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

我么今天参观的主要是住宅区、栈房区、南大院、藏宝洞等。

好了,朋友们,康百万庄园马上就要到了,在这里提醒大家几件事,进入院内,可以拍照留念,但是请大家不要随意的动里面的东西,还有就是记住我们的旅游车牌号是豫A784670以及我的手机号码,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联系我。

好了,朋友们,准备下车参观吧!景区讲解: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康百万庄园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栈房区。

栈房区修建于清朝的光绪年间,大家知道,当年的康家是在洛河前做漕运生意,而栈房最早就是作为船只的停靠点。

随着生意的越做越大,栈房也就不断的完善,现在已经成了及仓库、办公、做生意为一体的商业中心。

鼎盛时期,康家客栈遍及全国各地,动刀日本,西到兰州,南到上海、杭州,北到北京、天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栈房就是康家的一个总栈房。

大家抬头看一下上方的这个算算盘,它的长度是9.99米,寓意是康家的生日长长久久。

除此之外,算盘挂在这个地方,也是来提醒客人,前方是康家的财务重地,无关人员就不要再往里面走了。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成为金银库。

男同志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或者说是找到了共同点,每个男同志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吧,不过,这个金库可不像一般的金库,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施工,都考虑的非常全面。

康家人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康家人就把金银库设在了商业重地栈房区。

金银库的一个巧妙之处是内传外唤,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门外设外传唤,院内设内传唤。

外传唤接到信息后,立即通知内传唤,内传唤接到信息后,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

康家人就是这样保护自家的财产的,那么除了金银库,接下来我们要去的藏宝洞,他和金银库的作用其实大致相同。

朋友们,走了三十米长的隧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整个院内保存最完整、最精华的部分——住宅区。

住宅区主要是康家人居住的地方,占地八千多米,由七个院子组成。

上方的康百万庄园五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

住宅区有三道防御3设施,第一道就是我们已经穿越过去的隧道,第二道是上面的巡逻通道,家丁在上面日夜巡逻,保卫康家的安全,第三道防御设施是最上面的看家院,家丁居高临下保卫康家人的安全。

进入到住宅区,我们看到的这口井名为叶氏井,原来这块地是叶家人的地,康家请风水先生看地的时候,看上了这块地,想要出钱买,但是叶家人却是相当反对,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水源相当于财源,哪有卖财这种说法的,尽管康家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叶家人还是没有买这口井,但是康家人可以使用,归属权却还是叶家的。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第一个院子,大家看到上面悬挂的这些匾额都是用来歌颂康家的。

当年康家俢黄河、建学校、免费施洲,被称为康善人。

住宅区由南院和北院组成,北院一字排开工五个院落,南苑有两个院落。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院子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康佳第十代庄主康大勇建造的。

俗称老院,是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寝三进式四合院。

我们看正面的这幅楹联,智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欲后莫如勤俭持家。

意思就是,想要光宗耀祖,必须读书教子,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节约。

看过了匾之后,我们现在所处的豪华的大厅就是当时康家的大厅了,“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请大家抬头看,正上方的这块造型别致的匾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匾了,前面两个突出的篆体字就是留余的留余二字了。

开篇提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留子孙。

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用尽,把它留给有需要的人。

又引用了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可以说是把留余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不但是它的内容,这块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他的造型,大家看它的造型像不像一块迎风招展的旗帜,,康家人希望留余的思想像一面旗帜一样流传下去。

更加别出心裁的是,留余二字,上留余天,下留余地,用这个来告诫子孙后代,上要对得起国家朝廷,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

有的人从读书的角度出发,这块匾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让人想起开卷有益。

这块匾是由巩县的文状元牛瑄在1871年题写。

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中国十大名匾之一。

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建筑,房屋的结构有“厢不压正,西不压东”之说,后面的是正房,是长辈们居住的地方,东西两边是厢房、耳房,。

东厢房是长子门居住的地方,西边的房子,比东边的房子要低一点,是次子居住的地方。

耳房则是下人居住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庄园的最高建筑,也可以说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康家的历代长辈都在这里居住,大家面前的这张床,可是不容小觑的,大家看,它使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是由十个能工巧匠,耗时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五年才做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