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内涵上可
以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0个方面认识。
1.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
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第三,立
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
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2.守法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
本要求。
公民要做到守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
其次,
要用法,自觉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
第三,要卫法。
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要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
3.明礼
公民做到明礼,第一,语言要文明。
一是言辞要谨慎合理。
讲话者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应当说恰如其分的话。
二是言辞应文明有礼。
公民在交往中要常用一些表示客气的
用语,如“久仰”、“指教”、“雅正”、“包涵”、“劳驾”、
“多谢”等;在表示对人的谦敬时则常用“请问”、“赐教”、
“光顾”、“斧正”等。
第二,举止要得体。
在社会生活中,要
做到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停车辆。
4.诚信
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深刻认识诚信的重大意义。
“无
信不立”,诚信是个体立身之本,是企业生命之源。
第二,要诚
实劳动。
每个从业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怠工,干满点,遵纪守法;要守信用,重合同。
第三,要实
事求是,不讲假话。
对工作中的缺点和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不篡改。
对产品质量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利用
广告随意瞎吹自己的产品。
5.团结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精神,公民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
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
利断金”。
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
无法想像的困难,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
其次,互谅互让,
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
同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使大
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
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
团结不是一
团和气,不是委曲求全。
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
放弃原则立场。
要深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珍惜团结,顾全大局。
6.友善
友善具有其独到的价值。
首先,友善能够赢得他人的尊
敬和平等相待,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健康发展。
其次,友善能够减
少社会冲突。
在发生问题时,人们之间态度友善,互谅互让,礼
让在先,能够使矛盾很快解决或消弭于无形。
第三,友善可以形
成和谐的人际氛围,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要做到友善,公
民最主要的是心中要有“友善”,以友爱善良之心待人。
7.勤俭
勤俭,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对于各项日
常开支,要量力而行,量人为出,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精
打细算,妥善合理,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
其次,
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第三,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文明简朴。
坚决反对那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的做法。
提倡
婚丧嫁娶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而是纯朴、善良、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美德。
8.自强
要做到自强,第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
只有那些意志
坚强、目标明确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会不等不靠,才能励精
图治,排除万难,拼搏进取。
第二,要学好本领。
现代社会科技
发展迅速,新领域不断拓展,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人们不
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
本领。
一个身无长技又不愿刻苦学习的人,极有可能遭到社会淘汰。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自强自立与外援的关系。
自强并不是要
求你把一切外来的援助都拒之门外。
在适当的条件下,合理接受
外部帮助反而会有助于自强的实现,但是不能依赖外援,关键还
是靠自己。
9.敬业
敬业,首先要树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
职业是人谋生的
位置,也是服务社会的途径,更是个人的一项事业。
无论喜欢与否,在你离开这个岗位前,你都要凭借这个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把工作作为事业看待。
第二,专心致志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
爱一行。
只有如此,才能出成绩、出效益。
第三,把敬业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多种工作,拥有不同的职位。
但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岗位,做到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10.奉献
奉献,就是无论从事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奉献精神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奉献是无私的付出,不计报酬,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奉献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
它主要是讲一种精神,也就是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
二、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类社会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既反映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也体现着他是否尊重人、关心人,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
做到文明礼貌,一要卫生整洁,仪表文明。
二要仪态优美,举止文明。
三要谈吐礼貌,语言文明。
四要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文明礼貌的要求很多很细,需要认真细致
地去把握,只要处处留意,时时约束,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