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地资源开发旅游是由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介体(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而旅游资源是赖以产生旅游活动的对象。

正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存在,才产生了旅游吸引力,激发了旅游动机,导致了游客的空间流动,满足其旅游需求,即旅游活动的出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的先决条件。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研究受到许多学着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此,尚未形成一个为学界公认的旅游资源定义。

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旅游资源的定义。

陈传康、刘振礼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保继刚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卢云亭指出:“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

”李天元等认为:“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苏文才、孙文昌将旅游资源描述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于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的总和。

”晓鞍认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综合上述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属性。

旅游资源具有:具有吸引力、内容的发展变化、形态的多元变化等属性。

此外,旅游资源还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可重复开发性、观赏性等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之上。

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类是认识复杂对象的一种方法。

其次,分类是旅游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再次,分类是区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

旅游资源的分类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原则;与概念一致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分类也应遵循分类法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归并,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两分法分类方案。

根据旅游资源的成因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全部为天然赋存,自然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则都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之间的成因存在明显的差别。

旅游资源的分类还必须有一定的依据。

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依据也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分类目的选取不同的分类依据。

常见的分类依据有:成因,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

属性,是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

功能,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度假功能等。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它,根据分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颁发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旅游资源调查和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国家标准将我国的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

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分出8个主类。

分别为:地文景观主类、水域风光主类、生物景观主类、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遗址遗迹主类、建筑与设施主类、旅游商品主类、人文活动主类。

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其它分类方案。

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给予分类的目的、要求以及依据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案。

一,1992年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体系。

二,1997年修订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系统。

三,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

四,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系统。

五,按旅游资源的级别和管理进行分类。

六,按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七,按旅游资源特性和游客体验为标准分类。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同其他资源一样,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成为旅游产品,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

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广义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

2.以市场需求为向导。

3.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

4.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开发目标的实现,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

(一)开发特色性原则。

(二)市场导向性原则。

(三)资源保护性原则。

(四)发展综合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区位论。

(二)地域分异规律。

(三)经济学与市场学理论。

(四)旅游者行为理论。

(五)景观生态学理论。

(六)系统理论。

(七)可持续发展理论。

(八)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

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开发应首先分析开发的基础条件,从而明确旅游资源的特色、目标市场以及旅游资源未来的开发潜力;其次,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适合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开发模式可以从资源类型、投资主体、区域特征来进行划分;最后,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一般包括确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具体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与监控几个阶段。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的准备条件是指在旅游资源开发之前分析旅游资源自身及其外部条件的过程。

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开发的准备条件分析往往包括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五个方面。

资源条件分析主要是指旅游资源赋存的分析,包括旅游资源的性质、价值、等级、系统性、完整性、特色和结构层次等。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地的区位条件、地形、水资源、植被、气候气象、自然环境等方面。

市场条件主要包括旅游客源的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状况、闲暇时间、出游率等,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满足旅游者需求,所以市场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条件主要是指资源开发的经济条件,好的经济条件能够为资源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而经济条件的不足不仅不会使旅游资源的潜力完全发挥,而且会因为基础条件的不足,使开发后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社会条件包括旅游资源地的经济背景、法制环境、社会保障、管理水平、文化事业和其他社会因素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仅拥有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旅游也就能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资源只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只有经过合理的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才能转变为旅游产品,并被旅游者认可。

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指依托区域旅游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法,把旅游资源改造为能够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文化系统工程。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分析市场需求趋势,研究资源内涵,挖掘资源潜力,最终使其能够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过程。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市场需求趋势,二是研究目的地资源的特征和内涵,三是寻求展示资源特征和内涵的方式。

三.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领域和地区越来越多,即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故可供旅游者选择的旅游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

旅游景区点经营单位不但受到同行业竞争的挑战,而且还要面对其他类似的娱乐活动的竞争。

因此,如何进行旅游产品定位和旅游市场定位,以便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扩大旅游资源市场占有率,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因而,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定位和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显得愈加的重要。

由于旅游资源性质、价值、区位条件、规模、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不同,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一,使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也趋于多元化。

根据影响因素和不同的划分标准,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可归纳为不同的类别。

一.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原生态少扰动模式。

(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尊重历史、展现文化开发模式。

(三)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参与互动、风情展现模式。

(四)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虔诚氛围营造、宗教文化展示模式。

(五)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特色化参与互动模式。

二.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政府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二)企业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三)民间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四)外商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三.按发展阶段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

(二)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

(三)形象导向型开发模式。

(四)综合导向型开发模式。

四.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

(二)中部地区——特色开发模式。

(三)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五.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开发模式:(一)价值高,区位优势,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二)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三)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四)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五)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六.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一)开发理念上:以宏观系统思维为基础,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二)开发方式上:科学化与信息化并举。

(三)开发目标上:多元化目标统筹协调。

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由于其目标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游客的旅游方式不同,具体的开发过程也有所差异。

但总的来说,旅游资源开发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旅游资源开发一般可按五个步骤(如下图)来实施开发:一、确定开发项目。

二、可行性研究。

三、总体规划。

四、具体项目规划设计。

五、项目实施与监控。

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