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优抚制度

• 优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优待是指国家、社会、群众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
恤补助对象给予优待金,以及在医疗、交通、住房、就业、入 学、入托、生活困难补助、救济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待遇; • 狭义的优待是指对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的优待金。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生活 优待
其他 优待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
• 社会优抚制度是随军队产生和发展而建立的,是国家对维 护国家安全或社会秩序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在 物质上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优待、伤残 抚恤和死亡抚恤等方面。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二、社会优抚的对象
中国人民解放 军现役军人和 革命伤残军人 复员退伍军人
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 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 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 的”情形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 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 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 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 对待。现役军人病故,由军队 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确认机关确认后,由县级人民
病故军人 政府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 共和围军人病故证明书》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死亡抚恤的 待遇标准
死亡抚恤的待遇标准一般根据下列 三个因素确定:一是死亡的性质, 是战时牺牲、平时牺牲还是因病去 世;二是生前是否立功和是否被授 予荣誉称号;三是生前的收入和工 资级别等。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一次性给付: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对象是革命烈士、因 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家属
• 四、退役安置
概念
• 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为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资金和服务,以帮 助其重新就业的一项优抚保障制度。
安置的对象
• 转业的军官、复员志愿兵和退伍义务兵
退役安置形式 退役安置主要从资金和服务两方面对退役军人提供保障
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 政编制的人民警察
因参战、参加军事演 习、军事训练和执行 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 役人员、民兵、民工 以及其他人员
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 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致残的人员
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 务员以及参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
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 产、人民生命财产致 残的人员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 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伤残抚恤的内容
伤残及伤残等级的认定 • 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 国家相关规定享受抚恤。
伤残抚恤待遇 • 伤残抚恤金的标准根据伤残性质的伤残等级,参照全国一般职工的 工资收入确定。
武警官兵
革命烈士家属
因公牺牲军人 家属
病故军人家属
现役军人家属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三、社会优抚的特征
优抚对象具有特定性 社会优抚是一种荣誉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优抚保障的标准较高 优抚优待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支出 优抚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四、社会优抚坚持的原则
,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 被认定为因战、困公致残后刚旧 伤复发死亡的。 • 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 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 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 亡的。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
因公牺牲 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
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
军人 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其他因公死亡的。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六、发展和完善社会优抚制度的作用(略)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主要内容: • 一、社会优待 • 二、伤残抚恤 • 三、死亡抚恤 • 四、退役安置 • 五、社会褒扬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一、社会优待
• 社会优待是指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 济上给予的优待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二、伤残抚恤
• 伤残抚恤是国家和社会保障革命伤残人员(包括伤残革命 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 民工)基本生活的优抚制度。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 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 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 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 的残疾军人。
社会优抚资金的 来源
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募集,即企业、团体及 个人的捐助
个人投保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社会优抚资金的运行
• 社会优抚资金分为抚恤、安置和补助三大类,其中抚恤费 和安置费直接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补助分为国家补助和 社会优待两部分,国家补助采用社会救助的方式由民政部 门提供给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具体的补助方式又分为 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两种。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三、死亡抚恤
• 死亡抚恤是国家对因战、因公和因病死亡军人的家属提供 一定的抚恤金,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社会优抚安置制度。 死亡抚恤是优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
• 死公 •亡牺在抚牲执:行恤任对务中象或者在上下班途中
第十六章 社会优抚制度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主要内容: •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 • 二、社会优抚的对象 • 三、社会优抚的特征 • 四、社会优抚坚持的原则 • 五、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与运行
一是坚持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原则
二是坚持根据优抚对象对国家贡献大小、困难大小确定保障水 平的原则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确立优待对象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
四是坚持从国情国力出发,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是坚持保障水平随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同步增长的 原则。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
• 五、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与运行
• 定期给付:定期抚恤是带有救助性质的国家补助。具体
死 对象包括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入的,
亡 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
抚 水平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读书或伤残
恤 的
而无生活来源的;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 生前供养的。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