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

国家与革命读书报告

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在第五章中, 列宁根据马克思《哥
达纲领批判》提出的基本观点, 探讨了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章里, 列
宁强调了过渡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的必然性, 阐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 进一步发挥了
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
最后,在第六章中揭露“马克思主义
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在这一章中, 列
现代意义
放眼未来,我们在真正实现共产 主义社会的路上可能仍然需要革命。 这种革命或不再伴有暴力或暴力成份 很少,而这种革命可能演变为一场伴
随经济基础变革的和平式政治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 革命前期写成的一部系统阐述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 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捍卫和发 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理论。
有力的驳斥, 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与
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国家与革命》一书对马克思 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 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 民群众,为创建第一个社会各 国无产阶级政党结合本国实际解决 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同来 自各方面的歪曲思想做斗争,同时又 善于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 不断地丰 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宁集中批判了考茨基“盲目崇拜”国家、
“迷信”官僚制度、否认打碎旧国家机器
的任务、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目的局限 于“取得议会多数”、“使议会变成政府 的主宰”等错误观点。
意义
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列宁通过撰写本书, 正确阐发了马克
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 进一步
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
任务, 对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作了
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是站在社会
之上的公共权力,接着论述了国家“自
行消亡和暴力革命问题。列宁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不可避免
的学说是针对资产阶级国家说的。资
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
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
能通过暴力革命。但无产阶级国家的
消灭,则只能通过“自行消亡”。
“同‘国家’问题上的机会主义
偏见作斗争, 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
阶级影响”;“我们要考察一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 特别 详细地谈谈这个学说被人忘记或
遭到机会主义歪曲的那些方面”。
主要内容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根据马克
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 专政理论,阐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
质、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国家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 列宁按照
历史顺序叙述了 1847 年至 1894 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 全面总结了1848—1917 年间的革命
实践经验; 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 重点
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任
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无 产阶级政权); 针对机会主义者的歪曲,
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
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
在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同 时,批判了俄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
什维克把国家看做阶级调和机关,
以为有了普选权,资产阶级国家就
能体现大多数劳动者意志等错误观
点。
在第一章中, 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 作,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
最基本的观点, 论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
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国家与革命 ——列宁
万春林 2016020540 2017年5月5日
一、历史背景和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三、写作的意义
写作背景和目的
写于1917年8—9月,列宁在本 书第一版序言里说明了写作的历史背 景和目的。其中有这样三句话“国家 问题, 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
实践方面, 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