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幼儿教师有着很多让人羡慕的赞誉:“爱心树”、“孩子王”、“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慈母”、“春蚕”、“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然而,人们往往在强调教师奉献精神与责任感的同时,忽视幼儿教师作为正常人,也有情绪上的喜怒哀乐,也有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时调整与疏导,势必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作为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孩子,面对家庭,面对当前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高要求,这一切使多数教师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个别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在与教师们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
”“晚上做梦都梦见孩子摔了,缝了五针,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
”“莫名其妙地回到家就想发脾气。
”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试想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我们教师的工作会怎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又会怎样呢?“生活就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工作中的困惑、竞争、压力,同事间的矛盾,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偏见,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消除,但同时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切实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心教师的心理状态,帮助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笑容在教师脸上绽放。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究其原因涉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因此,幼儿教师个体要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一方面,个体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与组织要能够为个体发展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
基于此,我认为,就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而言,影响起心理健康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1、来自社会的偏见与压力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教师在社会已有一定的地位,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接受,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让孩子好好吃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不要让孩子出事就好了。
很多人提起幼儿教师,就会觉得这是个既简单又轻松的职业,不怎么重要;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家长,又会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既希望教师像高级保姆一样,又希望教师像个教育专家。
他们都没能真正了解幼儿教师的作用,忽视了现代幼儿教师的独特性、重要性、多样性。
2、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
教师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课程的共同开发者,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学历提升,参加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培训,“学无止境”对幼儿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
从具有中专学历的幼师生向大专、本科学历迈进,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儿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到。
更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摇摆不定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无所适丛,,处于迷茫状态。
而“班级人数太多”、“活动场地太小”、“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青年幼儿教师由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与家长摩擦、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灰心、失意,出现心理问题;而中年幼儿教师面对日渐增长的年龄,感叹: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装扮的小兔不再可爱,孩子们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产生悲哀感;骨干教师们,面对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为了维护自己曾得到的荣誉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成为心理压力。
而传统的教师角色,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多少都意味着牺牲,颇带悲壮色彩。
4、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在于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孩子年龄小,有加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的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
因此,幼儿教师工作负荷重,非常辛苦的。
(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班级都超标:小班普遍有40多个幼儿,中、大班则50多人,这样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案头工作多,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外,还有一大堆的任务:课件制作、技能比赛、教育笔记、家园联系册、写各种反思、写论文、教具制作、布置环境等等,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这是导致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直接原因。
(3)、教育对象是3到6岁的幼儿,年纪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对于很多事情、问题似懂非懂,好奇心重。
这么一来,教师所承受的负担就非常重了,小到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到户外活动、出门游玩等处处都充满不安全的因素,教师一旦没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5、对幼儿教师评价的不完善每个学期都会有评优、评先进、考评的事情,幼儿教师往往都是独门独户的工作,最了解她们的恐怕只有幼儿了,然而参与评选的却是在工作方面相互了解不多的同事,同事评选的时候往往凭的是人情、关系,因此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荣誉。
6、特殊环境人际关系的刺激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组成的人员是女性教师。
女性工作往往很细心,对待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女性往往喜欢攀比,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而在竞争过程中,女性表现往往又是含蓄的,不善于表达,因此大家相互间往往容易产生猜疑、嫉妒的心理,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社会重视,营造积极氛围全社会都要为幼儿教师营造重视幼儿教师工作、支持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氛围。
全社会通过宣传、制定政策等措施,让所有人来了解、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为幼儿教师创造一个理解、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荷。
根据调查,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提高待遇和福利,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2、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
首先,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一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目标,提供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作为领导,要善于看到每位教师的亮点,善于和每位教师沟通,鼓励每位教师进行创新,给每位教师适当的奖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并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
同时,健全考核制度。
幼儿园应抽出一段时间,让教师互相观察、了解其他教师的工作情况。
并发放家长问卷,让家长无记名的为老师打分。
在考评时,让每个人参加(在编老师、临时聘用老师),而每个人的配班老师和同班的保育员打的分数在总分中占较高的比例。
在全园合格的基础上,对于考核最后两名教师,要对其问题进行分析,让教师更好的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3、给与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师看承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
管理者要有博爱精神,心理装着每位教职工,与每位教师坦诚相件见,平等对话。
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4、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
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
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管理者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要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5、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帮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她们安心工作。
要真诚面对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
6、自我保健,给自己创造阳光(1)、热爱自己的职业。
调查发现,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的,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
幼儿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知道幼儿教育这个事业是重要、长远的,不要局限于目前的环境,教师应该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面对这份工作。
(2)、要改变工作方法。
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气。
整合、简化案头工作。
幼儿园教师有许多案头工作,其实有些案头工作可以整合和简化,比如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养笔记、教学反思等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结合等,这样既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也可以提高工作实效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