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及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可以说,教学设计是连接学科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

本课程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生学习”的教室专业发展理念,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素养”目标定向,教学中坚持“一个核心,两大主线、三个结合”的原则,即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与小学信息技术单元整体设计两条主线,坚持教学设计知能与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学习与个体发展、课内研修与课外实践三个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素养与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先修或者同时学习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类基本技能课程。

三、课程模块与学时分配注①:64学时(理论32+实践32),3学分(理论2+实践1)注②:模块中的工作坊实践安排在课后专门的时间完成;模块九包括见习和研习,根据实际情况,研习一般安排在学期中进行,见习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也可统一安排在一个完整实践周内完成。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导学(1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理解课程的开设背景、性质、特点与任务、教学要求及学习方法等。

2.做好学习的准备,组成学习团队和教学设计工作坊,了解学习成果任务。

3.形成良好的教育信念与责任。

二、重点难点重点:课程学习要求难点:学习小组及管理规制,熟悉教学设计工作坊的任务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课程开设背景、性质和教学要求,学习准备与成果任务,学习小组组建及教学设计工作坊规则。

主要是五个问题:为何开设?——课程开设的背景与意义;价值几何?——课程学习的目标与作用;如何学习?——课程实施及学习方法建议;如何支持?——课程学习资源;如何评价?——课程考核方式;模块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导论(3+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把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内容与特点;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涵;2.掌握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及一般模型;3.熟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和具体流程;4.能够初步评价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5.结合教学设计工作坊活动,初步形成教学设计的系统思维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研究和总结反思的能力与素质。

二、重点难点重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内涵及结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要素、流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价。

难点: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教为主、学为主、双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工作流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价。

三、教学内容任务1 剖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2 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任务3 掌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工作流程任务4 熟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一模块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前端分析(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整体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四个要素(总体要求、逻辑结构、组织编排方式、学时安排);2.熟练掌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采用归类方法分析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应用层级方法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3.理解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的内涵,掌握小学信息技术发展需求描述方法;4.掌握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初始能力分析、学习风格分析;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生特征;熟练掌握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5.能够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案例,并且加以改进。

二、重点难点重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四个要素(总体要求、逻辑结构、组织编排方式、学时安排);内容分析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发展需求;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初始能力分析、学习风格分析;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生特征;难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四个要素;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发展需求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生特征。

三、教学内容任务1 整体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析任务3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学生发展需求分析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二模块三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目标设计(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能够描述教学目标的含义以及功能;2.能够描述布鲁姆、加涅以及新课程的目标分类理论3.能够应用布鲁姆、加涅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分类理论,指导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4.能够评价教学目标编写的案例;能够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目标编写方法。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目标的含义;生成性目标的概念;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难点:学习目标的分类;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三、教学内容任务1 掌握学习目标概念及其编写方法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编写任务3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编写的误区与矫正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成性目标设计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三模块四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设计(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能够举例说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设计原则、方法2.能够描述教学方法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教学方法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3.能够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4.能够结合前端分析及目标设定评价学习过程设计的案例;能够评价案例中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小学信息技术常用学习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小学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活动的特点、适用范围;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学信息技术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任务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选择任务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四模块五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设计(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掌握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内涵及构件,重点把握教学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三大要素;掌握学习资源与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方法和程序;2.理解学习资源与教学媒体的分类、特征;理解不同学习资源对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专题教学网站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3.理解学习工具的内涵与分类,熟知常用的学习工具及其教学功效,掌握新型数字化学习工具及社会性软件的选择与使用;4.掌握不同教学环境对教学的支持作用,能够匹配不同教学方式及其对教学环境的支持,重点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触屏一体机等新型教学环境的功能及应用;5.能够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媒体与资源设计案例,并且加以改进。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资源与教学媒体的分类、特征;不同学习资源对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常用的学习工具及其教学功效,新型数字化学习工具及社会性软件的选择与使用;不同教学环境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不同教学方式与对教学环境的匹配;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触屏一体机等新型教学环境的功能及应用。

难点:学习资源与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方法和程序;不同学习资源对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新型数字化学习工具及社会性软件的选择与使用;不同教学方式与对教学环境的匹配。

三、教学内容任务1 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设计任务3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工具的利用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构建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五模块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设计(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掌握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的内涵与功能,熟悉学习评价的类型;2.领悟小学信息技术评价的理念及原则;把握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基本导向;掌握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能够顺利实施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3.理解测验的类型,熟练掌握各类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编制原理与方法;4.把握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的内涵、类型,掌握表现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的设计要素与设计要点;5.熟练掌握各种学习评价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档案袋评价、量规评价、同伴评价、轶事记录评价、学习契约评价等;6.能够评价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案例,并且加以改进。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评价的类型;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理念、导向、原则及策略;主观性测验试题与客观性测验试题的编制技术;表现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的内涵与设计要素及要点;档案袋评价、同伴评价等评价技术的使用。

难点: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理念、原则;主观性测验试题与客观性测验试题的编制技术;表现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的设计要点;档案袋评价、同伴评价等评价技术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任务1 理解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学测验的编制任务3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评价技术的应用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六模块七小学信息技术课型范式及其教学设计(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型的概念;2.能够描述小学信息技术基本课型的分类及特点;3.能够结合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应用课的课型特点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4.能够分析评价案例的课型及策略、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课型的概念;学习课型的不同分类及特点;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综合应用课的教学策略。

难点: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任务1 理解小学信息技术基本课型范式任务2 小学信息技术新授课的设计任务3 小学信息技术复习课的设计任务4 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课的设计四、实训模块教学设计工作坊实训-模块七模块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创新(4+2学时)一、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1.把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创新的要素和理念;掌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2.理解设计型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设计型学习教学设计的要点,把握小学信息技术设计型学习任务与过程的设计;3.掌握数字布鲁姆的内涵,梳理支持数字布鲁姆的学习工具软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支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4.理解微课、慕课的概念及内涵,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熟悉基于微课、慕课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小学信息技术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5.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面临的问题,掌握STEM、STEAM、机器人教育、数字文化课程的内涵与发展,初步掌握小学信息技术拓展类课程的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