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金黄金黄
闪闪发光
3.形近字组词。
铺( ) 泥( ) 院( )
葡( ) 尼( ) 完( )
列( ) 则( ) 排( )
例( ) 测( ) 非( )
科目
语文
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识链接】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生字。
2、“金色的巴掌”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一夜秋风,一夜雨”过后,水泥道上的景色怎样?
2、什么是“金色的巴掌”?
3、“金色的巴掌铺在水泥道上”像什么?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按原文填空。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 )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 )地粘在( )的水泥道上了。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平时注意仔细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重点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发现。
难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美,发现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识记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知识链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2.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3.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4.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读课文,做到人人都参与,找出优秀朗读者。
3、学生再读课文,小组内继续探究学习。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 )部分。
第一段(第 自然段):
第二段(第 至 自然段):
第三段(第 至 自然段):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连线,组成恰当的短语。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生字。
清凉、秋天、银杏树、枫树、田野、
果树、菊花、秋雨、香甜、雨滴、
喜鹊、舒服、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挥想象,画一幅关于秋天的图画?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票( ) 抖( ) 山( ) 谈( ) 由( )
三、多音字组词。
扇shān( )
shàn( )
乐lè( )
yuè( )
曲qǔ( )
qū( )
好hǎo( )
hào( )
科目
语文
课题
6、《秋天的雨》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一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认读会,并再读课后带拼音的生字组三个词。
2、学生二读课文结合词语表119页第五课的词语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查词典理解词语:明朗、凌乱、熨帖、增添
3、学生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来。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5.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6.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7.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8.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2、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组长检查,朗读古诗。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2、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3、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4、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组长检查,朗读古诗。
A、小组合作,利用文中注释及词语手册逐字逐句理解古诗。
B、小组汇报交流。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山行》。
科目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陶金鸿,女,1969年5月出生,获硕士学位,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曾获江苏教育学院04-05论文评比三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n liào ɡōu zhù hǎo wén fēnɡ shōu
( ) ( ) ( ) ( )
二、辨字组词语。
飘( ) 料( ) 仙( ) 淡( ) 曲(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送、挑”等生字。
2、学习古诗《夜书所见》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赠、刘”等生字。
2、学习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学习古诗《山行》理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