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司马光(2课时)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⑴、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⑵、你想怎样读、怎样演或怎样讲才能表现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3、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教
学
过
程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四、当堂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 ),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 ),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2、如果那口缸是铁打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
书
设
计
20、司马光
司马光举其他小朋友
(没有慌)砸(慌)
作
业
布
置
1、同步精练
2、背诵课文
教
学
后
记
合作探究、 课堂展示、 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贴词语游戏
1、贴词语游戏。
⑴、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⑵、将卡片分发给学生。再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贴词语。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合作探究
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1)、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2.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
3.熟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合作探究、பைடு நூலகம்课堂展示、 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1、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学生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司马光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人。(出示课件)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以“司马光”名字为课题的。认读“司”。(同字去掉一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如果……设想当你还想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
3、课堂展示
(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二)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课 时 计 划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20、司马光(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
教材
分析
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复杂生字的书写
教具
课件
预习案
1.圈出课文的生字,标好自然段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坐姿。
教
学
过
程
四、当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bié réndào chù
( )( )
nà lǐdōu shì
( )( )
jīnɡ xiàjiào shēnɡ
( )( )
2、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毛巾 一( )水
板
书
设
计
20、司马光
砸、吓、劲、慌
作
业
布
置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20、司马光(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读、演、讲故事,观察图画,了解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紧急关头的不同表现,
3、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明白遇事要动脑筋。
教材
分析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和理解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感悟司马光的勇敢、机智。
教具
挂图
预习案
1、利用文中的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对比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
2、找出文中司马光的神情、动作,其他小朋友的神情、动作
3、如果当时没有石头,你还能想出什么其他办法救出小孩。
4、齐读课题。
2、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6人读课文。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砸、吓、劲、慌
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三、课堂展示
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都、那”。
2.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的字“别、到”。(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