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态变化强化练习题(有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态变化强化练习题(有答案)

物态变化强化练习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A.冰会增多,水减少B.冰会减少,水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3、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沸点不同B.温度不同C.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D.熔点不同4、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5、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8、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关闭房门 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9、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10、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物质熔点/℃沸点/℃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向外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融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13、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吸热后就会立即沸腾B.液体温度达到了沸点一定会沸腾C.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一定会沸腾D.蒸发和沸腾都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80℃的酒精是液态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铅的凝固点是-328℃15、下列措施不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B .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C .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在地面上洒一些水D .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16、“神州七号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的。

当火箭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温度可升至几千摄氏度,为了防止烧坏火箭内部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常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护火箭头部,这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什么特性 ( )A .熔化、汽化放热B .熔化、汽化吸热C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17、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塑料、沥青、蜂蜡B .明矾、水、石英C .萘、铁、松香D .水晶、食盐、黄金18、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酒精 -117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1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20、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A.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B.干冰熔化时可吸热C.干冰凝华时可放热D.干冰凝固放热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B.物体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就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2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2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实验前,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乙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28℃.(2)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a)、(b)所示.则图___b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不变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3)现有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则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水的质量不同___.(4)小明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翻腾,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烧杯内的水是否已沸腾?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汽化;96℃;是;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所以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2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

实验中使品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使用搅拌器或采用水浴法(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48 ℃,熔化经历了5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另一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该晶体,发现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时间为8min,两组同学实验中晶体熔化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所用晶体的质量不同。

该组同学还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4)小组同学要验证晶体熔化过程需要持续吸热,合理的做法是移走酒精灯,过一会观察晶体能否继续熔化(5)温度为48℃时,晶体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6)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液体静止在空气中,液体逐渐凝固,其温度变化的情况是先降低,然后不变,最后再降低16.在探究液体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g水)、乙(200g 水)、丙(100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沸点与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不同。

15.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请指出图1中的操作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砬到容器壁。

(2)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再次实验时为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2中画出大致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

16.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

小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

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圾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放热.(3)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并写出了自己改进办法,小明看过后叹服不已,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开水直至水面位置到达B位置处;℃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t3低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