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实体书店报告

2017实体书店报告

2017,书店破壳新生2017年,书店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探索令人目不暇接,新样式书店层出不穷,大事件陆续涌现,新观点不断传播。

可以说,整个行业在2017年的变化,剧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在这个意义上,2017年,具有某种“元年”的意味。

在撰写这篇报告时,我们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巨变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它?第二个问题,这个巨变如何发生?我们该如何解释它?第三个问题,这个巨变的特点是什么?它由哪些变化构成?第四个问题,这个巨变将把实体书店行业引向哪里?未来趋势是什么?我们将尝试一一作答。

这个巨变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它?回顾2017年的书店业大事,我们看到,国家的实体书店扶持正在各省市纷纷落地、书店复合式文化空间化继续发展,多个新华书店建立全新的子品牌,更多出版机构开设实体书店,中小学校园书店建设在各地展开、西西弗书店开店过百家、言几又书店迅速发展,保定新华书店获得全球设计大奖红点奖,京东发布发展实体书店的战略,同时共享书店、无人书店、樊登读书会旗下樊登书店等新物种书店不断涌现,而且,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出现了研究学习日本蔦屋书店的热潮……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呈现出多年未见的活跃、进取、创新的面貌。

在总结书店行业的2017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新。

新时代、新趋势、新商业、新技术、新未来、新模式、新业态、新逻辑……确实,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以往全然不同,旧的东西不断被打破,新的东西不断呈现,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切描述这个从“旧”到“新”的变化呢?当我们说“新”的时候,实际上是不知道这件事是什么的,你定义不了它,才用新来概括。

如果我们关注每一个“新”,那么就很有可能迷失在所有这些“新”里,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进程中。

但是,无论作为这个巨变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研究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需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中,我们在参与的或者在我们眼前发生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我们需要做什么?在反复的分析与讨论中,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破壳新生”。

我们认为,2017年的巨变,就是书店行业的破壳新生。

这一年的变化,从规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影响,其巨大程度,足可以被视为“破壳”的元年,同时也是“新生”的元年。

什么是“破壳新生”?就是整个行业,打破了旧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的束缚,获得了一种解放性的自由。

破壳前,大家是待在一个有限空间中,挣扎求生;破壳而出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新的空间大极了,可以说无限广阔,大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自由,去尝试无数种可能。

这种情况,很像电子商务刚刚诞生时的状态。

美国的亚马逊和中国的当当,就是在壳上啄出第一个洞的企业,他们尝试突破传统零售模式的旧壳,在线上销售图书,之后才有更多跟进者,并且销售的范围,也从图书扩展到几乎全品类商品,让整个传统零售模式的壳分崩离析。

但是亚马逊在美国开始线上图书销售时,当当在中国开始线上图书销售时,还曾被实体书店视为“公敌”,因为它们打破了图书零售不打折的传统。

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种离经叛道般的新商业模式,它会走多远,长多大,电子商务会对传统零售模式带来多大的冲击,我们同样不曾预知,当年的阿里巴巴,会成长为今天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卖电器的京东,会成为今天的京东,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因电子商务发生巨大的改变。

实体书店行业也是一样。

在适合的条件下,在外力和内力的作用下,传统的书店商业模式壳被打破了,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个新生命,在一个全新的空间中生长,有无法确切预知的未来。

有人将实体书店活力的变化,称为“复苏”或者“重生”,我们认为,这个变化不是活力恢复的复苏,或者重新获得原有生命力的“重生”,它是一次彻底的新生——从内到外,都是全新的。

当然,和当年的电子商务破壳而出一样,我们同样也不知道,破壳新生的实体书店业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的业态,在整个大商业、大零售的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这个巨变如何发生?我们该如何解释它?在分析2017年的书业巨变如何发生时,我们看到了五个重要的背景,它们在2017年聚合在一起,共同触发了这场巨变。

第一个背景,线上购物的充分发展。

近十几年来,线上购物一直是在快速发展中,到现在,可以说发展得已经非常充分。

电子商务已经成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购物消费,转移到网上。

这让线下销售型商业,持续遭受挤压,空间越来越小。

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都已经在关闭店铺,很多全球知名品牌,也缩减线下店铺和专柜,转战线上。

第二个背景,2017年,电商引发线上线下新零售探索。

线上购物的充分发展,对大型电商来说,既是大好形势,也是全新挑战。

新的形势是,市场规模越大,增速就会越缓,电子商务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网上的快速成长很难实现,那么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呢?他们看到了线下。

尽管电子商务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消费者一些体验性的需求,比如到餐厅吃饭、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咖啡馆喝咖啡……仍旧需要实体空间才能实现,电子商务,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2017年,马云先生提出的“新零售”,引爆了电子商务公司用互联网思维、业态“新物种”改造线下商业的热潮。

同时,线下传统实体商业受电子商务的冲击和启发,也开始探索“新零售”可能性。

仅仅1年时间,新零售就发展得如火如荼。

目前的形势是,所有商业形态都在不断变化、迭代。

第三个背景,持续的消费升级。

收入的提升,带来消费者的消费升级。

消费可以分为购物消费和非购物消费两个部分。

消费升级表现在购物消费上,是人们更趋于消费优质商品,但日常生活对商品的需求,数量有限,没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消费升级,也很难促使人们的购物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

但非购物消费完全不同,消费升级的大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非购物消费,旅行、电影、娱乐、游戏、餐饮、艺术都在提升,既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

我们看到的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就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

那么,消费升级和书店行业有什么关系呢?书,或者说是阅读,对消费者来说,代表着更层次、更高格调、更高水准的生活,可以说,是人们理想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越是升级,书和阅读,对消费者的价值越高。

所以,消费升级,对图书行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第四个背景,2017年,Mall大力谋求转型。

这个变化很具体,但对书店行业的巨变非常关键。

前面说的第一个背景,线上购物充分发展,让MALL遭遇了一个市场危机——人们在实体店铺买东西越来越少,以购物消费为主的MALL就急需做出应对,所有的MALL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人们不再来买东西了,如何吸引人来继续消费?第三个背景,消费升级,为MALL带来了新的机会,大部分的非购物消费,比如电影、餐饮、娱乐,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空间才能进行,而MALL恰恰是这样的理想空间,环境良好,停车方便,而且能够同时汇集多种业态的非购物型消费空间。

而且,大部分MALL是各方面条件非常好的优质消费空间,这也符合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

于是,在2017年,大部分MALL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属性的转型,从购物消费场所,转变成以餐饮休闲为主的非购物消费的空间。

在这个属性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看到了书店。

所有的MALL都希望为消费者打造出一个为满足理想生活而进行消费的空间,而书和阅读,正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更多的MALL 将一间或者多间高水准的书店视为标配。

第五个背景,国家政策扶持。

2016年6月,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实体书店发展,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建设体系,形成大型书城、连锁书店、中小特色书店及社区便民书店、农村书店、校园书店等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2017年,全国各省、市陆续制定规划,推出实体书店发展扶持基金,不断推动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法案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

同时,2017年,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仍在继续。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政策整体利好,这些政策,在让实体书店获得切实支持的同时,也增加了全行业的发展信心。

这五个背景如何触发2017年的书店巨变?对实体书店来说,遭受市场挤压的状况,近十几年来是愈演愈烈,市场的态势是,你不变得更有力量,我就让你无法生存。

事实上,前几年,实体书店尤其是中小型实体书店,经历了一番生死存亡的挣扎,整个行业的发展信心,几乎跌落谷底,虽然政府的鼓励政策让行业多少有些回暖,但市场挤压仍在,如果不能有所突破,仍旧很难抗衡电商继续挤占实体书店市场。

目睹市场的变化、读者的流失、电商的强大,绝大部分实体书店已经产生了这样的认知:继续按照老办法经营书店,已经毫无可能,不自我更新,做出真正的改变,将无法在新环境中生存。

这让实体书店也积聚了充足的求变动机。

市场挤压下的求变动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两个近年来越来越鲜明的长期背景——线上购物充分发展,消费升级,两个以2017年为节点的重大变化——电商引发线上线下新零售、MALL大力谋求转型,再加上书和阅读正好契合了消费升级中消费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转型中的MALL对书店提供的理想生活图景的需要,聚合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触发了2017年书店业的巨变——破壳新生。

这个巨变的特征是什么?它由哪些变化构成?我们说,2017年的书店巨变,是破壳新生,那么,破掉的是什么样的壳,新生又是什么样的新生?我们想用下面这五个特征来概括,破壳和新生的巨变,也正是由这五个部分构成:第一个特征,从读者,到消费者。

书店,一直称顾客为读者,我们希望,无论他们是学者、学生还是普通市民,他们是爱看书的人,是喜欢到书店买书而且买很多书的人。

但实体书店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是,真正的读者,不到实体书店买书的状况,已经不可逆转。

虽然坚持到实体书店买书仍旧是很有情怀的事,但很显然,同样的东西,更低的价格,对消费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但我们同时又能看到,实体书店的顾客这几年确实是多起来了,他们来干什么呢?来看书,然后上网去买,来拍照,然后发朋友圈,来约人见面,来喝咖啡,来看书消磨时间,来工作,来看有格调的文创产品,当然,有时候也会顺便买一两本书,但他未来在书店的消费,将主要是非书的消费。

2017年的巨变,第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走在前列的书店,他们已经打破了以买书的人为顾客的固有认知,他们在吸引的是,无论买不买书,都喜欢到书店,尤其是有格调的书店逛一逛的消费者。

实现从读者到消费者的认知突破,我们就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以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到书店来,想要的是什么?他喜欢什么样的氛围,他乐于在这里做什么样的消费,我如何带给他消费的满足感?这样,实体书店也就摆脱了十几年来悬在头上的一个生存魔咒:读者不来买书了,我们怎么办?第二个特征,从阅读,到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