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考级曲目六级乐曲《将军令》教案【授课班级】扬琴(2)班
【授课教师】冯皓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内容】扬琴考级曲目六级乐曲《将军令》的艺术处理
【教学构想】
《将军令》是中国扬琴四大流派中“四川扬琴”的代表性曲目,因其气势磅礴、热烈奔放,同时用简练的音乐语言、丰富多样的变奏手法、大胆泼辣的演奏技巧描述了一幅宏大、庄严、生动、紧张的古代军营生活场面,体现了“四川扬琴”的风格特点和技术特色,堪称中国扬琴传统曲目中的精品。
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全曲的弹奏方法,本节课教学主要针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演奏风格以及各乐段的艺术处理(力度、速度、呼吸的处理)进行教学。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更好地演奏乐曲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以及演奏的音乐处理来激发学生演奏激情从而完整诠释乐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乐曲《将军令》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弹奏方法以及艺术处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音乐处理完整驾驭、演奏全曲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喜欢中国扬琴传统曲目的曲风,乐于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对乐曲四个乐段的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
2)对乐曲第三乐段(快板)、第四乐段(急板)的力
度及速度变化的把握。
【课前准备】
1、教师:打击乐、图片及声音素材等。
2、学生:查找“四川扬琴”流派的特点及古代战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激发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于古代战场,提问学生古代战争的情节。
(二)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由香港作曲家黄霑作曲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就是取自《将军令》的主旋律作为音乐素材,从而使学生会对新课内容更加感兴趣),导入新课。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朗诵古词,揭示背景:
(一)播放《将军令》扬琴演奏版,并出示古词(师生共同朗诵)(渲染全曲所表现的古代战争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气氛)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残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报朝廷!谁人听?
(二)由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聆听音乐及朗诵古词的感受)话说古代战争。
(教师总结乐曲创作背景:全曲以“战争”为主线,曲调热烈奔放,气势宏大,表现了庄严、生动、紧张的古代战争场面。
)(三)提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四川扬琴”的风格特点,(教师补充:四川扬琴音乐是在四川琴书的过场音乐、戏曲曲牌、四川民歌等充满地方文化特点的音乐养育下成长起来的。
它的主要曲目分为“大调”和“月调”两类,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闹台》、《将军令》、《南清宫》、《大开门》、《小开门》等。
)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
三、分段教学,艺术处理:(配合各乐段表达的内容播放图片)
全曲是单主题的变奏曲,结构是引子加主体乐段。
按照情节,命名为引子(擂鼓),慢板(升帐),快板(出征),急板(决战)。
(一)引子(擂鼓):描写军营中鼓声雷动,预示着战争开始的情景。
1、首先,邀请学生一同敲击“战鼓”(感受力度);
2、讲解力度处理方法:本段由四个句子组成,演奏时应采用“臂腕结合”的方式,每个句子的开始都要有爆发力,像擂动战鼓一样,有凝聚全身的力量于琴竹之上的感觉,要求浑厚有力的音响。
(音乐处理主要是强调力度的把握及情绪的集聚、酝酿)。
(二)慢板(升帐):将军将士出场,升军帐商议军事。
1、鼓励学生模仿将军的形象“出场”,师生共同讨论升军帐、议军事的气氛。
(庄重严肃)
2、讲解演奏要点:在整个乐段的演奏中要求节奏稳定,气势庄严、铿锵。
注意本乐段的前8小节是音乐主题的第一次展现,由此往下的模仿、移位、扩充、加花,把音乐一步步推向深化,使主题充满生机。
乐段的最后bE(b3)的出现,像再次敲响了战鼓,使人精神一振,这里要像引子那样击弹有力,节奏要做特殊处理,即:
(三)快板(出征):即上战场,表现的是英雄气概和急切心情,用小快板速度演奏。
1、配合所播放图片,学生讨论战士出征的场面。
2、讲解艺术处理要点:这一乐段在演奏时要注意速度的控制,切忌过分加速,因为这只是战斗的准备阶段,音乐的爆发点还在积蓄之中。
“同音四连音”的演奏要注意颗粒清晰、力度均匀(用指腕的力量控制);注意节拍重音的演奏,尤其是乐段最后乐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要求突出重音且力度递增,从而向乐曲的高潮乐段过渡。
(四)急板(决战){教学难点}:乐曲的高潮和结尾,战争到了激战阶段。
1、启发学生将本乐段曲谱与慢板音乐主题进行对比。
(教师提示:这是音乐创作中的“抽字”方法,谱面对比如下:
2、技术要点讲解:重点是如何配合乐曲情绪控制好力度及速度的递进--两次加快表现了战争的激化,同时要求演奏者以放松的状态完成速度的渐快、力度的渐强,而且要兼顾节拍重音的出现(根据学生技术能力可分为2-3次课完成); 音要奏得有弹性且短促而坚定,演奏情绪要饱满、有积极性、信念坚定;最后三小节结束句,节奏上可以自由一些,可以把第一个音改为附点后半拍,基本上不放慢,而把“突慢”放在加了重音的第二拍上,依次慢下去强奏到结束。
四、师生合奏《将军令》,共同复习本节课教学内容。
五、教师课堂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作业布置】
(1)理解各段的音乐处理要点,并准确表现,精练全曲。
(2)通过练习,以文字的方式谈谈自己对演奏《黄河》的音乐体验。
【教学后记】
这首乐曲的演奏,和前面教学中其他的乐曲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他的主题是严肃的、有历史感的、甚至是沉重的,这是学生在前面初中级阶段的学习中所没有接触过的,当我们的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后,就要学会理解不同的主题,表现不同的情感,这就不是单纯的技术技巧所能概括的了,它要求演奏者有更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音乐与各门类艺术的融合。
教与学需要双向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作为教师要加以因势利导,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黄河》教案
授课班级:扬琴二班
授课教师:冯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