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QC—提高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

建筑QC—提高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


Step 2 墙体后浇带在楼面部位采用胶合板 覆盖
–墙体后浇带在楼面部位采用胶合板 覆盖。
实施效果:拆除后浇带两侧与顶面的封闭设施进行检查,后浇带内无杂物、污水 淌入。达到预期目标。
4
9.对策实施
9.对策实施
10 效果检查
10.效果检查
工程效果
经过了以上的实施步骤,2008年5月23日,我们对金山新城B-7地块二期工程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 带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质量缺陷
项目 大运盛城
超前止水后浇带渗漏
12
后浇带处积浆积水
10
混凝土养护差
1
表面平整度差
0
橡胶止水带存在接头
1
其它
1
合计
25
凯翔大厦
10 8 4 2 1 1 26
频数
22 18 5 2 2 2 51
频率
43.1% 35.3% 9.8% 3.9% 3.9% 3.9%
累积频率
43.1% 78.4% 88.2% 92.2% 96.1% 100%
调查分析
示用胶合板封闭,日后保养用水、雨水 及上部浇筑砼时坠落砼或杂物均落入后
浇带内
6 技术交底不细 调查分析 有35%的人接受交底不详细
7 不熟悉图集
调查分析
发现图集不熟悉所占绝比例较小,可通 过交底来加强
8 坍落度大
调查分析
超前止水带砼坍落度大对抗渗有一定影 响,控制坍落度即可
负责人 结论
时间
要因 2008年3月25日
果有很大影响
要因 2008年3月25日
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与基础底板之间未设
2未设止排水水施槽工缝、 现场验证
止水凹槽缝,易引起渗水;超前止水后浇 带中间未设排水槽,对日后积水清理带来
一定难度
要因 2008年3月26日
3 负标高呈凹形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砼结构施工期间
现场验证
设置的变形缝,放置一段时间后采用高一 级的补偿砼进行浇筑封闭,故必须是负标
缺陷 超前止水后浇带渗漏 后浇带处积浆、积水
橡胶止水带有接头 混凝土养护差 表面平整度差 其它
计划数 0 1 1 1 1 1
实际数 0 0 1 0 1 1
工程综合质量合格率从原来的74.5%提高到了97%,我们的目标实现了!
制表人:
时间:2008年5月24日
10.效果检查
社会效果
由于有效的控制了渗 漏和积浆、积水,使 得公司赢得了良好的 口碑,树立了良好的
– 在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后浇带的两 侧留50×100mm水平止水凹槽,防 止施工缝渗漏。同时,止水凹槽内 粘贴遇水膨胀止水带。
Step 2 留设排水槽
–在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中间位 置留一条混凝土凹槽作排水槽,排 水槽最浅处50mm按0.5%的坡度由中 间坡向两侧。排水槽两端各设置一 个小集水坑,放置小型潜水泵。排 水槽和集水坑的作用是在底板浇筑 混凝土时用于排除底板内的积水和 混凝土的泌水、后浇带留置期间用 于排除积水、后浇带封闭前便于杂 物的冲洗清除。
3
选题理由
3.选题理由
1.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不必改变后浇带 的设计,从而可避免在基础底板外侧、 顶面及地下室外墙外侧大量使用钢丝网 支设附加结构模板的情况。
2.地下室后浇带的渗漏、裂缝直接影响 工程验收,以往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 施工质量不高,常规的施工方法存在弊
病,施工质量需要提高。
提高超前止水后
质量主管
木工班长
商务经理
施工主管
质量主管
统计员
活动时间 小组人数
年龄 47 42 46 33 39 44 32 51 25
职称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TQM教育
TQM教育次数
小组平均年龄
课题注册号
课题注册时间
学历 组内职务
博士
顾问
本科
组长
大专
副组长
专科
组员
实施效果:通过加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大大方便了积浆、积水的排除,有效
2
地减少了清理用工。实施完成后,再未发现渗漏和积水。达到预期要求。
9.对策实施
实施三:顶拉加固、加设多层钢丝网
Step 1 采用顶与拉的措施以保证后浇带的 位置与尺寸
–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后浇带的侧压 力大,钢丝网侧模固定采用“顶” 与“拉”的措施以保证后浇带位置 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拉”即设斜 拉筋反作用于侧模板,对侧模板产 生拉力,以抵消部分侧压力。“顶 ”即在后浇带处加设支撑,以抵抗 混凝土的侧压力。
提高超前止水后浇带 施工质量
目录
工程概况 1
目标及可 行性分析
5
对策实施 9
小组概况 2
原因分析 6
效果检查 10
选题理由 3
要因确认 7
巩固措施 11
现状调查 4
制定对策 8
回顾展望 12
1
工程概况
2.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成立时间
小组类型
小组注册号
小组注册时间
姓名
职务
技术中心顾问
技术经理
现场经理
浇带施工质量
3.改进其节点做法能有效减少后浇带封 闭前的清理困难、用工多这一问题,可 以有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4. 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积累 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4
现状调查
4.现状调查
通过对已竣工的同类工程进行多方的调查和收集。我们QC小组整理出了关于止 水后浇带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的数据统计。我们对这些工程中的常见质 量缺陷各取100个点进行抽样统计,并做出如下情况调查表:
88.2
C类因素

78.4 10
B类因素 后 80 浇

30 43.1
22
20
18

60 A类因素
带 质
40
量 因

10 5
20
排 列
3
2
2

0
0
渗漏
积水
养护差
平整 度差
接头
其它
时间:2008年3月2日
5
目标设定
5.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目标
经过全QC小组的讨论,我们认为,通过对后浇带渗漏和积浆、积水等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可以有效地减少后浇带渗漏和积浆的问题,进而将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我们对 各项质量问题控制在如下范围:
–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 温养护,养护期14天。
–超前止水后浇带中配置 Φ16@200的钢筋,提高了 混凝土抗渗效果。
实施效果:通过全程跟踪检验控制,橡胶止水带位置准确,防止了人为撞击钢筋 1 现象。达到预期效果。
9.对策实施
实施二:加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Step 1 留设止水凹槽
•资金
•目前合格率为74.5%,二大质量问题发生频率为78.4%,若将二大质量问题解决 78%,那么验收合格率为:74.5%+(1-74.5%)×78.4%×78% =90.1%
综上,我们的QC小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目标可行!
制表人:
时间:2008年3月18日
6
原因分析
6.原因分析
过程检查验收不严
Step 3 严格控制养护过程
Step 4 加配抗渗钢筋
–先行施工超前止水后浇带 混凝土时,从橡胶止水带 两侧同时下料,不准将混 凝土直接对着中部的橡胶 止水带下料,振动棒距橡 胶止水带300mm以止并从 两侧同时振捣,避免橡胶 止水带、木质纤维沥青板 填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位 置偏移,影响止水效果。
实施效果:后浇带位置和几何尺寸准确、无漏浆。达到预期目标。 3
9.对策实施
实施四:对后浇带两侧、顶面进行封闭
Step 1 砌筑砖带作为止水埂
–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 水淌入,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 120mm宽、120mm高的砖带,砖带与 底板面转角处用1:2水泥砂浆抹成 圆弧作止水埂,上部用胶合板覆盖 。
高中
组员
专科
组员
专科
组员
专科
组员
本科
统计员
组内分工情况 QC活动顾问(同济大学)
总体策划及管理 过程控制、技术总结 质量检查、结果反馈 现场安排、实施管理 成本控制、效益核算 进度控制、技术分析 质量检查、结果反馈 数据统计、资料整理
制表人:制表时间:2008年2月23日
2.小组概况(获奖证书)(略)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捣棒, 振捣棒操作做到“快插慢 拔”,每点振捣时间一般 以10~30s为宜,在振捣 过程中视砼表面不再显著 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 面泛出灰浆为宜。在混凝 土初凝前进行二次回振, 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 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 水分他空隙,提高砼与钢 筋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 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 部微裂,增加密实度。
未设止水施工缝排水槽
振捣不密实
硬化时撞击外露钢筋 保养不到位
节点施工不当
负标高呈凹形 不利环境
后浇带两侧、顶面未封闭 后续雨水、砼流入
不熟悉图集
渗漏
创优意识淡薄
积水、积浆
橡胶止水带下料不准
砼质量差
施工人员素质低
后浇带侧面漏浆
有接头
坍落度大
技术交底不细
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
针对两大因素,我们总结出了9条末端因素,并绘制出关联图。
社会形象。
经济效果
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减 少了返工次数,由此节
约了成本1.14万元。
质量效果
2008年5月24日由设计 院和市质监站组成的检 查组对该项目进行检查
,无一渗漏。
10.效果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