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额定学分
61
30.5
6
28.5
268160学分比例(%) 38.1
19.1
3.8
17.8
1
5
100
说明:本专业设置应用型和研究型两个类别,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相同,两个专业方向Ⅰ和Ⅱ,
课程总学分均为 20 学分,必须 3 学分,选修 9 学分,学分分配比例一致。
七、学制
四年
八、学位 工学学士
九、毕业条件 毕业额定学分:160 学分(课内)+8 学分(课外)。
课内:必修课 91.5 学分,选修课 34.5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34 学分。 课外:素质与能力拓展 8 学分。
1
(2)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B6.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 B7.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分析、计算及预报的能力 B8.水资源分析、评价及预测的能力 B9.水环境监测、评价与预报的能力 B10.水资源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B11.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4.毕业生应养成的基本素质 (1)毕业生的基本素质 C1.志存高远、意志坚强(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C3.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 际化视野)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有探索精神 并渴望解决问题) (2)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C6.宽泛的水文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 C7.扎实的水文水资源方面的专业理论(专业理论) C8.熟练的水文水资源方面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 C9.恪守水文水资源工程伦理(专业操守) C10.具有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方面的国际视野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研究) C11.具备一定外语交流、计算机应用和组织管理能力(专业管理) 二、基本要求 主要学习水力学与水文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水文地质、水资源调查评价 与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接受信息技术、实验测 试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生产、科研与管理的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科学素质和道德修 养; 2.掌握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分析与预报,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保护 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3.具备宽厚的水利工程学科基础,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 本方法及技能;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应用、组织与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在团 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 5.熟悉国家有关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 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水利工程 相关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课程 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学、地下水 动力学、水资源系统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资源利用工程、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 价。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102 专业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一、培养目标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 (1)基本培养目标 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 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 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的系统理论、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富有创新精神, 能在水利、农林、环保、城建、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工程勘测、规划、设 计、开发利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型与工程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够成为 工作团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者。 2.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A1.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审美观) A2.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研究方法, 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A3.数理与逻辑分析以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数理与逻辑分析、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 A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知 识) A5.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 管理与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本科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 A6.气象、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A7.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A8.水文学原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方案及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 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A9.水质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及水处理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A10.地下水文学、地下水动力学及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A11.水资源系统分析、水利经济、水资源评价、规划、利用与管理、水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 A12.水文遥感、水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创造性工作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B4.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B5.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鉴赏能力
2
五、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劳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工程训练、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
基础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等。
六、学分分配
课程 学分
课程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通识类
学科类
通识类
学科类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选修
合计
学分
61
30.5
6+X
49.5
26
10
18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