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81《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

5581《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闭卷)教材:侯卫真主编《电子政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一、选择题1、OA指的是( C )。

A、资讯信息化B、政府电子化C、办公自动化D、电子服务信息化2、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根据发展程度和承担任务范围不同,主要可以分为( ABD )类型。

A、事务型B、管理型C、信息型D、辅助决策型3、G2B指的是( C )。

A、政府与政府B、企业等商务机构与企业等商务机构C、政府与企业等商务机构D、企业等商务机构与政府4、建立在通用操作系统上的防火墙是防火墙技术发展的第( C )个阶段。

A、一B、二C、三D、四5、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和建设的现实看,有两种偏向性,即( CD )。

A、技术落后化B、思维僵化C、技术简单化D、技术夸大化6、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系统安全性是( C )。

A、关键B、重点C、难点D、原则7、我国经历的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在( D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8、GILS体系指的是( B )。

A、政府决策信息库B、政府信息定位服务C、安全人事管理D、电子安全组织机构9、从政府机构的角度选择MSSP主要考虑两个重要方面,即( BC )。

A、技术更新B、服务品质保证C、成本费用D、信息安全管理10、电子政务内部效率模式的实现方式(ABCD )。

A、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将政府内部办公活动有机联结,构成电子政务基础模式B、自动化流程C、业务系统集成D、内部综合信息支持11、具有安全操作系统的防火墙是防火墙技术发展的第( D )个阶段。

A、一B、二C、三D、四12、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根据发展程度和承担任务范围不同,主要可以分为( ABD )类型。

A、事务型B、管理型C、信息型D、辅助决策型13、G to G指的是( B )。

A、政府对企业B、政府对政府C、政府对公民D、企业等商务机构与政府14、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心是( A )。

A、政务B、系统C、技术D、硬件设施15、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发展和建设的现实看,有两种偏向性,即( CD )。

A、技术落后化B、思维僵化C、技术简单化D、技术夸大化16、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系统安全性是( C )。

A、关键B、重点C、难点D、原则17、在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中,系统信息化是( B )。

A、关键B、重点C、难点D、原则18、IRP指的是( B )。

A、政府决策规划B、政府信息资源规划C、安全人事管理规划D、电子安全组织机构19、从政府机构的角度选择MSSP主要考虑两个重要方面,即( BC )。

A、技术更新B、服务品质保证C、成本费用D、信息安全管理20、( D )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法规。

A、1996年11月13日B、1993年12月10日C、1995年4月40日D、1994年2月18日二、名词解释1、政府信息资源政政务息资源是指政府行政工作中产生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人员、设备、技术、环境和资金等要素的集合。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3、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2)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人机协作的系统;3)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4)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5)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智能性信息系统;6)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DSS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交互性的、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5、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而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理论和服务。

6、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的公共服务。

7、G2C政府( Government)与公众(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

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三、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基本功能。

答: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 3,网上交互式办公 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2、简述电子政务对公务人员的影响。

答:(1)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将发生改变。

兼具优良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员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中间层的管理人员比重将逐渐下降。

(2)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将大幅度提升。

创造性和非例行性工作还需要由人直接完成,而且比重会比传统政务环境下更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会更大更多。

(3)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总的数量规模将逐渐趋于减少。

政府管理职能真正转变,只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其他不该做的一律不再做。

该做的事情由于办事效率更快,更省人力,不该做的事情可以委托给社会上比自己做得更好的单位来做。

3、简述政府机关处理中,得到应用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是什么?答:是集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乃至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包括:基础措施、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知识管理方法、知识的获取与检索、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

4、简述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答: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2.分阶段分层次建设:先易后难、分轻重缓急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4.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讲求实际效果和效益5.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5、简述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差异是什么?答:①基本功能不同;②动作机制不同;③应用范围不同;④管理核心不同;⑤管理的理念不同。

6、简述G2B模式的系统构成。

答: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7、简述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

答:1、建立机关内部通信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2、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的高效化3、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

8、简述政府对服务文化的构建。

答:1.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2.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与途径。

9、试论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答:这些理念可概括为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民主理念: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尊重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在政府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

法治理念: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治政务。

法治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要比在传统政务环境下有更强的法治意识、法制观念,要更加注重法制建设,更加充分的立法,更加严格的依法办事,更加公正公平的执法。

为确保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必须加强以下四方面的立法:打击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定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调控,维护稳定的法律法规;保障网上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

公平理念:要求我们再电子政务的环境下,牢固树立公平意识,以切实有效的制度和其他措施严格防止造成社会不公平的局面,特别是要警惕和严格防止“数字鸿沟”的扩大化,尽可能避免“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不公平。

科学理念:电子政务运营必须体现科学化原则,即必须符合信息时代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责任理念: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严格树立、切实贯彻一切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服务理念:要求我们真正树立和自觉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视作电子政务的生命,将其作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最高行为标准。

效能理念:既追求行政效率,更注重行政效能,即注重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系统理念:要求我们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注意以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认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理念: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安全理念:在建设和组织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与传统政务条件下有所不同的安全理念,高度重视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

10、试述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1)以社会服务为宗旨;2)整体规划原则;3)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4)以规范标准为基本尺度;5)规划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6)规划要确定发展优先级;7)系统安全是规划的基本要素。

11、试论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1)合理体现政府职能是关键;(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5)解决问题要注重有效性;(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9)标准化。

12、试论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法制问题。

答:1、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的,这对传统社会方式下的信用体系提出了挑战。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使获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确凿证据变得十分困难,这对防止和惩处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十分不利。

3、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用户之间由于没有国境、政府的限制,导致某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约束的行为在互联网上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4、互联网目前的信息传播和应用方式,使个人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护。

5、著作权受到侵犯。

互联网的版权问题更复杂,如何保护一个网站拥有人的版权,以及防止他人的作品被任意转载,现行法律难以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