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审计》PPT课件

《计算机审计》PPT课件

6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上机作业占15%,考勤成绩占 15%。
7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与参考书及答疑时间
教材与参考书: 《计算机审计》,田芬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 1版第二次印刷 《计算机审计教程》,饶艳超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版 《计算机审计》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 编写
8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9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
本 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 ⑴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⑵ 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和内容 • ⑶ 了解计算机审计的目的 • ⑷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 ⑸ 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手工审计相对的概念,是随着电子计算机产生及其 在审计中的应用,随着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计 算机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审计的目的与职能 没有改变。
其内容包括下列两方面:(1)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 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 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2)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手段引入审计工作, 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帮助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 作的办公自动化。
2
课程简介
一、计算机审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审计》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和审计结合的新 兴边缘管理学科,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对计算机审计有一 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 规则,从而为以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 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 2.人们对电子数据处理过程及其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会计实现电 算化以后,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率进行检 查、监督与评价就越发必要。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案件不断出现, 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压力,从而使审计人员认识到,要对被审单1位4 的经济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
目录
课程简介
第一章 计算机审计概论
第二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的审计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 计
第四章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 序的审计
第五章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审 计
第六章 审计软件的应用
第七章 EXCEL在审计中的应 用 第八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 的控制和审计
第九章 网络审计
第十章 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
12
本 章 教学难点
• ⑴ 计算机审计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⑵ 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13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 和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计算机审计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是计算机审计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 从审计工作自身的角度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计算机审计的 产生。
• 1.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由原来单 纯的以差错防弊为主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 评价或鉴证的活动,它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因此,它总是与 查明、考核和评价经济责任有关。随着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的发展, 以及事后审计发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审 计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有必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来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因此产生了计算机审计。
3
课程简介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2、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3、了解网络审计、世界计算机审计及其发展趋势; 4、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应掌握计算机审计的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培育使用审计软件及相关工具软件的习惯。
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 和发展
• 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阶段
• 为了发展同计算机审计相适应的理论与实务,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和组织都 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早在1968年就出版了《电子 数据处理系统与审计》一书,该书较详细地探讨了审计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的关系,提出了若干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方法。在20世纪 70年代,国际性组织——内部审计师协会又出版了《系统控制与审计》一书, 进一步总结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控制与审计实务,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和技术。1978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的计算机 服务执行委员会出版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 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出了许多实用和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1984年, 美国EDP审计人员协会发布了一套EDP控制标准——《EDP控制目标》,提出 了电算化系统一系列总的控制标准。
4
课程简介
三、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与发展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审计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审计 ➢审计软件与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5
课程简介
四、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讲课24学时,上机20学时; 本课程从第1周开始到12周结束。 各章讲课学时安排: 第二章为4学时; 第一、三、四、五、七、八章为2学时; 第六、九、十章为1学时; 机动1学时。
10
本 章 教学内容
• EDPAA、ISACA • 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CAAT • 计算机审计的内容 • 计算机审计的目的、方法、步骤 • CAIS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
11
本 章 教学的重点
•为了实现本章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下列内容 作为本章教学重点: •⑴ 计算机审计及其相关概念 •⑵ 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步骤
•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普遍实行了计算机审计,许多重要单位的电子数据 处理系统相互联结成大型的计算机网络,审计机关或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通 过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可以把自己的计算机终端联到这些大型的计算机网 络上。
15
第二节 计算机审计的概念
一、 计算机 审计的含义 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CAA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