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能手英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我是五九七农场第三管理区十七作业站女工英,现年45岁,汉族,初中文化,1988年与外地青年占波结婚,婚后就一直在十七作业站生活,结婚已有20个年头,这20年中,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科技靠勤劳致富,成为众姐妹们学习的好榜样。
刚成家时,由于双方父母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一年靠种地挣的钱刚够吃喝,几乎没有节余,但是我并没有坐着犯愁,丈夫在农忙季节干活时,我就在家里养殖几头肥猪,挣点生活费,生活马马虎虎也算过得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94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994年的春季,家里发生了变故,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再也干不了农活了,多病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孩子上学又要花钱,这使我们平稳安定的小日子被打破了,看到家里生活情况的日益艰难,我们夫妻俩时时发愁,唉声叹气,特别是丈夫对此特别郁闷。
我们家的困难情况,作业站女工主任杜培凤了解后,主动跟作业站站长反映,经作业站领导商议,最终优先让我们家种植了30亩旱田地,并且是下打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到了1998年,我们两口子用种地挣到的钱种植了75亩甜菜,结果都被大雪埋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了。
女工主任杜培凤看到我们的这种情况,发动十七作业站的班子成员凑集了2000元救助款,为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
生活就在平静中这样渡过,在此期间,我们两口子也不断地探索挣钱的门路,我想了更新种植品种、养殖、或到外地打工等,可都没有很好的实施。
到了2003年春,在女工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搞起了肥猪养殖。
由于刚开始资金不足,我便通过女工主任并与上级女工部门沟通,经区站两级女工组织积极支持,农场女工部连续两年为我申请女工扶贫基金6000元用于养猪、养鸡,并且全程跟踪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和销售信息。
到了 2005年,我的养殖业已发展到十多头繁育肥猪,几十头仔猪的规模,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可由于我家周边没有足够大的空地,猪舍无法再扩建。
在加上夏天猪粪的味道难闻,许多邻居对此反映较大。
女工主任了解情况后,马上为我寻找到作业站西边的适合盖猪舍的位置,这个地方由于位置较偏僻,又不影响人们的休息,正适合盖猪舍。
由于有作业站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的养殖的劲头更高了,我与家人利用业余时间自建了占地为140平方的砖瓦式猪舍,而且构造也越加趋于科学化,猪舍分为产仔间,采食间等,在养殖上也由以前的粗养到现在的分时间、分阶段的精养。
科学的饲养加上精心的管理,我的养殖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手头的余钱也在不断增加。
截止到2009年,我的养猪业已发展到现有60多头猪,年出栏达120余头,近三年的年均纯收入都在达到了20000多元以上,加上种地收入,每年都有37000—48000元左右,小日子与夫妻俩人的心情一样,慢慢晴朗和起来。
2010年,管理区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行业遭遇严重的高热病,多数养殖户损失重大,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可是我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与我的良好的饲养习惯和科学化养殖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我首先每天都会定时的清理猪舍,撒上石灰消毒、及时给猪吃上预防疾病的药物。
于是我同时也成为了养殖户学习的对象,经常有别的作业站的养殖户向我讨教经验,我都一丝不苟的告诉了别人,得到周围邻居的一致好评。
12月中旬,五九七农场的杜增福主席和女工部长姝洁对养殖户进行了回访,其中就有我的家庭,当时我激动地拉住杜主席的手,深情的说道:感农场工会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使我有信心克服在养殖业上的各种困难,特别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没有农场工会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农场工会就是我的娘家人。
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女子,靠勤劳和科技,由穷困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一家人和谐幸福,一时成为全作业站女人都羡慕的幸福之家。
都是由农场工会帮助我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要带领更多的妇女同志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
不辜负农场工会对我的希望。
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典型事迹材料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近年来,我们立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组建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增收之路。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7元。
2005年被评为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区级小康文明村。
2006年,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一、立足产业优势,让蔬菜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龙头武王村人多地少,群众素有种植西红柿的传统,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但是,由于西红柿的储存期短,农户种植西红柿的时间不一致,西红柿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农民种植西红柿的收益受市场影响很大,很难形成产业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联合闯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
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利用协会这个载体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力量,壮大经济。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成立蔬菜协会有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分别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
二是产业优势,武王村以毛粉西红柿、以色列大红西红柿为主要品种、以蔬菜大棚为优势、于2005年3月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
经过二年来的运作,蔬菜协会拥有蔬菜批发市场1处,生产基地660亩,会员350户,1000余人,实现会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建立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蔬菜协会成立后,一方面,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等为重要服务容,建立了各项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各类蔬菜生产服务机构。
在服务宗旨上,以互惠互利、联合协作为主要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现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走向一体化经营。
另一方面,确立了六个工作任务:一是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对有关蔬菜生产方针政策,指导规划会员蔬菜无公害区域化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等服务;三是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改善会员生产、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促进协会、市场、会员之间协调发展,解决会员蔬菜产销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在会员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五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农产品品牌标志,使会员充分享受区域性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六是发起并加快会员的生产、生活互助活动。
同时,为更好地向广大会员及农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协会一是抓宣传。
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设立宣传栏、外出参观学习等方法,大旗鼓地宣传协会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农户加入蔬菜协会的积极性,把加入协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队伍。
加强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对每个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特长能力进行登记备案、建档立卡,实行户籍管理,及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
三是抓设施和种植基地配套建设。
基地位于武王村东、四干渠以南,共有蔬菜大棚320栋,面积660亩。
今年以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一条长5.6公里×宽6米的柏油生产路建设已经完成。
(2)配套完善蔬菜示园排灌系统,其中,完成修筑扬水站1座和铺设20000米给水管道,1500米硬化渠道建设。
一座库容30万方水库已经疏挖完成。
(3)修筑示园区大小生产桥3座,已经完成3座。
另外,占地面积达12600平方米的集蔬菜批发、农资供应、农业信息服务、农民培训于一体的武王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和工程招标,开始动工建设。
该市场计划总投资300多万元,设计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市场大棚1座、占地360平方米农资超市1座、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栋、占地1080平方米共45间经营房(位于市场东西两侧)。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镇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奔康致富路上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感到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今后,我们一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指导方针,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划,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扩大协会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协会,在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乡辖11个村1个居委会3805户14572人耕地面积13385亩典型农业大乡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传统、资源、区位优势今年我乡以中央 1 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我乡******村列入县产业项目扶贫试点村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蔬菜2200亩食用菌大棚145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48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规模养猪810户报名新建沼气池188个冬种订单蔬菜播种650亩现已板田移栽200多亩公文易爱心文秘网全年可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全乡仅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人平纯收入增加20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主要做法:一、抓特色,创品牌一抓特色着力抓好以106国道和S322线产业带、示村建设形成了以**、**、**、**村为主蔬菜产业带以**、**为主黄示带以**、**为主食用菌示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带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建设如我乡**村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50亩黄基地187亩花椒基地210亩**村育苗基地100亩食用菌82亩**村黄272亩无公害蔬菜315亩**村规模养猪形成特色以三个示村为基础带动其它产业基础较好***二创品牌着力打造好青扁豆、甜玉米、美国红菜、甘蓝、良种茄子为主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黄品牌有山珍之称食用菌、花椒品牌二、抓投入,成规模认真研究、宣传、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农业生产有关政策用好用足县产业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政策全乡有1300多户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其中三个试点村核定项目、榜公布、申请信贷资金农户671户信用社放贷180余万元产业订单老板投入资金70余万元相关建整扶贫村投入3万元如市***局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投入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资金投入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扶持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如**村养猪大户扶启元、**村***(年出栏猪200头以上)**村食用菌种植大户***(6个大棚)等三、抓服务,促发展为切实给农户搞好服务乡成立了10名干部组成特色农业产业服务组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实行了乡领导包产业带、包村制度和乡干部联系产来大户制度如为解决好规模经营建成产业带问题乡、村干部在生产前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做好规划区群众思想工作采用租赁、转包等形式合理流转土地积极帮助群众协调好农技、信用部门关系提供技术服务落实资金投入帮助找订单提供市场信息等特别县扶贫办、农业局、产业办等部门对我乡三个试点村都安排了专人包村服务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反映良好增强了信心服务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抓订单,活流通市场生产先导成败关键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产业风险今年我乡已落实订单面积1759亩与790户签订了订单合同主要有深汝蔬菜公司和金农蔬菜公司、曾凡元老板等;有徐清芳、吴高鹏老板食用菌订单;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超级稻、黄订单;富春公司花椒订单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对接曾凡元老板现已销售良种茄600吨利润10万余五、抓科技,出效益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如试种了4亩地面菇推行大面积地膜覆盖推广良种等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发展专业协会广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大户经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村***种植1.2亩良种茄子亩产达4500公斤实现产值2500元纯利收入达1700元/亩;**村***年出栏牲猪200头以上建有沼气池两个仅养殖净收入达4万元以上;我乡有全县烟叶销售均价最高3户农户**村***、**村***、***均价达到6.2元;据曾凡元老板介绍我乡生产良种茄子连续7年种植蔬菜以来质量最好60%达到1斤/个;**村89.5个大棚巴西菇平均每棚纯利3000余元推行套种菜——稻——菜烟——玉(菜)连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三季种植模式耕地亩产值达到4500余元提高了生产效益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握县产业扶贫政策机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一要抓好订单农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招商引资办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化解市场风险今年冬种工作重点在“两个基地”建设一甘蓝生产基地二美国红菜生产基地二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继续强化乡农业产业组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服务力度继续实行1名干部交10名农民朋友工作制度搞好“三帮”(帮信息、帮资金、帮技术)三要积极抓好服务要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水平使老板舒心、群众安心、政府放心要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成功之路倾情蔬菜保护地农民致富引路人——阜蒙县蔬菜站站长王洪岩同志事迹材料作者:阜蒙金农网发布日期:2011-4-2 10:41:00 来源: 【字号:大中小】本条信息已浏览0人次王洪岩,现任阜蒙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毕业于省熊岳农校,1984年10月分配到县农业中心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