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讨论课文,了解实物(叶子)作为情节线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节发展㈠课前已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共有55段(检查是否落实)。
㈡请同学们说说,小说共写了哪些人物答:琼西、苏、贝尔门、医生㈢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片叶子和小说中哪些人物直接发生关系⒈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的关系①最后一片叶子最先在文中何处出现(请同学配乐分角色朗读)②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有何关系(学生讨论)答:琼西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
琼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终将掉完,年轻、纯洁的琼西却不该过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墙上,琼西恢复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
③为什么最后一片叶子奇迹般挽救了琼西的生命(学生讨论)注意前文医生话语中的伏笔(第7、11段)琼西从叶子得到了启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药物治疗的效果成倍提高。
④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居然能够抵挡“秋风扫落叶”的命运,这可能吗为何琼西会相信最后一片叶子是真的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那么单纯,根本没想过会是假的;画得逼真;尽管生活的苦难逐渐泯灭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轻,对艺术的追求刚开始,潜意识里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⒉最后一片叶子与贝尔门的关系①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上去的,找出文中对贝尔门的描写(请同学读第30段)答:怪异的模样、火气十足,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一个失败的画家,还爱说大话,喝酒无节制。
一个生活、事业的失意者。
②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的,前文可有伏笔贝尔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32、35、36段)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
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③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最后一段)答: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⒊小说情节的作用“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琼西和贝尔门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情节——琼西所受的人间苦难和贝尔门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幻灯片:在作品中起串联人物活动、展示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的人物、实物、事件、语句等叫做情节线索。
最后一片叶子是名物线索。
板书:生命的征兆最后的杰作获生名物线索献身琼西贝尔门(主要人物)(人间苦难)(人性之美)幻灯片:要通过情节线索梳理去把握情节中的人物及矛盾冲突,并由此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领会作品主题。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弄清谁是主要人物或主线人物,为什么。
⒈谁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多少去衡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①从他与各方的关系看②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从①看,琼西病危,生命维系于“最后一片叶子”,是为了造成悬念,为贝尔最后杰作蓄势、铺垫。
从②看,作者要歌颂的是一种人性美,具体表现为贝尔门的善良、博爱、献身精神,贝尔门是作家寄托主题的主要人物。
如果把琼西看作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题便仅仅是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公和无理,抑或是表现人的精神、信念对生命的重要作⒉作者在塑造琼西、贝尔门这两个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如不同,表现在哪里琼西:正面描写(对话、神态)贝尔门:侧面描写(画叶子是苏的口说出的),先抑后扬⒊对贝尔门画杰作的场面未作正面描写,为什么描写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表面情节虽淡化了,但通过读者的想象,可内化为读者心灵内部的情感,通过读者心理感情的合理发展,使小说情节更丰富、理想化。
是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凝练、蕴蓄的写法。
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难以忘怀(打罗丹字幕)罗丹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
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
”四、总结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Post By:2 005-11-3 15:43:00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知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感悟主人公贝尔门的品格。
技能目标体会精巧的构思,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热爱生命不屈不挠。
教材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贝尔门的形象,赏析精巧的构思。
难点领悟“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引入课题讲授新课以富兰克林的名言“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导入。
(一)走近作家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作品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1、人物:贝尔门琼西苏医生2、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3、情节:贝尔门画最后的叶子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西。
(三)研读文段,感悟人物品格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琼西,还是贝尔门,还是这两个人为什么2、初见贝尔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简介,师补充或强调学生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小说内容。
学生讨论寻读外貌描写部分 1分钟2分钟5分钟小结作业3、又见贝尔门,你发现了什么4、再见贝尔门,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结人物形象:初见贝尔门:穷困潦倒、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画家(外貌描写)又见贝尔门: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再见贝尔门:舍己为人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四)品读结尾,赏析精巧的构思作者满怀激情地讴歌了贝尔门舍己为人的美好心灵,可是不做一点心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处伏笔,试加分析。
(五)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1、在琼西眼里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
2、对贝尔门来说,是绝笔和杰作。
3、从整片叶子看到贝尔们高尚的人格,宝贵友情。
主题升华: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挫折和周围的人最后一片叶子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沐浴着人性美的光辉。
1、熟读课文,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2、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读后感。
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学生想象口头表达齐读有关段落学生寻找一两处分析并交流师点拨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齐读一首诗感悟体会《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希望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2、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性格,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第二单元的贾平凹的《落叶》学过了吗贾平凹对法桐树叶的年年凋零,年年新生,从欣赏到怜惜,从悲叹到顿悟,以至于最后敬仰起法桐来,面对落叶竟然让他领悟出一道人生的哲学命题: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它的存在。
而同样是一片小小的落叶,却联系着两个人的生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欧·亨利笔下这片神奇的叶子。
(板书课题)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指名介绍,师补充)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欧·亨利的代表作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想一想小说中的这片小小的叶子联系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同时注意勾划生字词并进行解决)边读边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根据勾划的时间线索及病情发展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
情节结构:(板书)时间线索病情发展叶子心理变化十一月乔安病倒多一天上午病重失望第二天早晨病危少绝望天刚亮病好希望第二天下午贝尔曼去世十一月:乔安西病倒;一天早晨:乔安西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乔安西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乔安西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乔安西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自读课文完成后,指名概括,师进行评价)三、走进文本,分析人物形象⒈从人物形象入手:哪个是主人公请学生自由讨论,从乔安西、休易,到贝尔曼,最后聚焦在贝尔曼身上:乔安西:故事是围绕她展开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最终康复,通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题。
休易:乔安西病了,是她照顾,乔安西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主题是歌颂她宝贵的友情。
明确贝尔曼: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拯救了乔安西,主题是歌颂他舍己救人的品德。
(师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要看人物的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2、分析贝尔曼的形象:A、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
明确四次:第一次正面描写。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划出描写贝尔曼外貌、性格、处境的句子,概括他的形象:外表丑陋、性格暴躁、生活窘迫、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失意的老画家。
第二次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体现他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第三次、第四次侧面描写:体现他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由此,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领会人物形象对主旨的表现作用: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B、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这样写,与他最后的行动有无矛盾(要求学生联系第一单元中阿长与卖灶糖老汉的形象)这是真实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有真实感。
文中同时写了他仗义热心、办事痛快,关注乔安西的种种细节,这是他最后行动的基础。
C、师由休易的话过渡到“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是不是杰作为什么明确:是。
(挽救了一个生命;他25年来一直说要画的“惊人之作”实现了;他为此付出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①挽救了乔安西的生命。
乔安西按照她自己的“规定”,最后一片藤叶掉下来时她也就随之而去。
然而这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老掉不下来,按她自己的“规定”她就不应死去。
乔安西在思索这样奇事的过程中对自己先前的悲观情绪作了检讨。
她的精神信念发生了变化,她实现了医生开出的最后的药方,靠自己“生”的信念挽救了自己。
这个信念的转折是不掉的“最后一片叶子”给的。
而这片“最后的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所心是贝尔曼的杰作。
②“贝尔曼说了二十五年的惊人之作”的实现。
贝尔曼是没有什么成就、画技一般的老画家。
一生都在说他要画一幅“惊人之作”,但嘟哝了二十五年,始终没有动笔,始终一事无成。
而这幅“最后的叶子”却救了一个人的命。
所以说这是贝尔曼的杰作具有双关的意义,贝尔曼的愿望实现了,这是其他的画无法相比的的“惊人之作”。
③这是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
贝尔曼冒着风雨完成了作品,为此感染了肺炎被夺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