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doc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doc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招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公司成果完成时间:2009年7月目录1.项目分析001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1.3规划目标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1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前期概况自1992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合作建设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共同投资三亿多元建设了三座大厦(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家教育交流中心),形成了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的主体建筑。

目前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已开发建成近10 万平方米建筑物。

理工科技大厦建筑面积32083平方米,用于中小企业创业,具有中小型科技企业办公良好环境,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海淀科技大厦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园办公大楼。

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建筑面积19956平方米,大厦内有入驻企业办公场地,北京理工科技集团总部设在大厦六层,大厦内设有用于企业交流、学术会议、信息发布等报告厅、会议室,三星级客房和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

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2项目区位与规模区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校区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苏州桥街,北跨北三环路,与友谊宾馆接壤,处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城、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位于学校中关村校区西部(戊区),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叉口,南与5、6大学生公寓隔校园道路相望,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西临西三环,东至校园西路。

占地面积与建设规模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占地面积73亩(约4.9万平方米),地块呈南北向直角梯形(南端顶边176米,北端底边209米,南北长255米)。

本项目用地性质为教学科研用地,拟规划建设规模为:规划容积率4.2,控制高度80米,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地上建筑物规模20万平方米。

项目在北京市的区位项目在理工大学的区位1.项目分析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规划范围项目地处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西部,南至5、6大学生公寓北侧,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东至校园西路西,西至西三环。

周边现状分析项目地理位置重要,主要考虑如下周边现状:第一,项目处于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口,重要临街面面向三环,对将来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要求较高。

第二,项目与武警总部大楼和北京电视台办公楼隔三环相望。

第三,考虑项目本身与校园主楼的相互关系。

综上,设计时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高度都推敲科技园区建筑的形体关系,才能满足周边环境的需要。

1.项目分析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校园轴线分析分析北京理工大学校园总体布局,本次规划项目处于学校大门——主楼——体育场的轴线尽端上,规划中应充分加以考虑。

项目地块本身应具有节点性,作为该轴线的收尾。

校园建筑肌理分析对建筑与校园用地进行肌理分析发现,校区内建筑大部分为南北向建设且建筑体量较小,在下一步的设计中,建筑体量的设计需参考校园现状予以考虑。

提倡和鼓励以维持现有肌理,不破坏校园结构为主的设计思路。

1.项目分析1.2规划范围与现状分析校园已有建筑分析对项目进行实地踏勘中我们发现,校园内建筑色彩偏向浅色,大部分以白色或浅灰色调为主,此结论将对下一步的设计进行指导。

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对科技园区也是非常好的搭配和选择。

学校公共空间分析对学校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校园内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路边绿地、楼前广场和体育场地,公共空间类型单一,缺乏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

可以利用本次项目,为北理工校园创造和提供一处有特色,高品质的开放空间。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2案例分析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1科技工业园的兴起与大学科技园的出现对科技工业园的早期认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对于科技工业园的认识是这样的:科技工业园“首先是在临近学术、科研开发单位的地方,进行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建设活动,它为高技术产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单元和高品质的环境条件”。

科技工业园是“政府、企业和大学规划设计出的一种良好的区位环境,来促进科学和工业之间的联系、孵化或吸引高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转移的场所”。

这些定义均强调了科技工业园区应具有一定的区位和高质量的环境,能够通过提供良好的场所,从而促进进行高科技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的相互联系。

但它们也都有片面性,它们只强调了科技工业园的区位和建设的表卖弄形态,认为只要有好的区位,有诸多因素的加入就自然会有创新的出现和产业的聚集,这种观点现在被证明是一种偏见。

英国科学园区协会和国际科学园区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所下的定义开始突出强调科技工业园的性质与功能,认为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与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具有正式的、运作上的联系、第二,意图鼓励区内知识密集型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具有积极鼓励技术与商务技能在区内企业间转换的管理功能。

科技工业园—产业发展的综合体它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目的,在科研力量较为集中的区域开辟一处环境优雅的地方,集中风险资本、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经过规划建设的科学和工业综合体,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世界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启示紧紧依靠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和重点研究机构第一,知识创新,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第二,人才培养,包括大学本身的教学和对科技工业园的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他每年向硅谷输送大量毕业生,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当地公司的科研课题。

同时将大学的课堂向当地公司的工程师开放,鼓励他们到斯坦福大学来进修研究生课程。

第三,大学可以直接承担企业的角色,支持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投资和商业风险的网络中。

最明显的例子是像斯坦福大学或剑桥大学那样,由大学自己建立科技工业园。

发挥协同作用,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

因为科技创新首先来自人的思维创新,然后才能进行新思维的物质验证实践。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工业园中,科技创新的利益主体是个体或集合为群体的人。

而科技工业园使这些人汇聚,并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1科技工业园的兴起与大学科技园的出现这种机制的外围是一个推动创新的大环境。

包括提供优惠的信息、场地、资金,以降低启动的阻力;提供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渠道,以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兑现。

开放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大多科技工业园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向入园者提供开放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

如在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里,企业可以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因此园区内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公司的投资,从而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

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如在交通方面,高技术产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产品也往往体积不大,因而对交通的要求是快速、方便。

通讯条件的好坏对于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快速、大容量、网络化的通讯媒体更是必不可少的;在能源供应方面,它要求洁净可靠;在供水方面,它对于水质的要求比传统产业要苛刻的多。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2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组成“孵化器”或“创业园”“孵化器”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型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组织形式,是通过实施指导性管理、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科技型小型企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局部优化环境的中介实体。

其服务内容包括:为项目发起提供活动场所;加强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新兴小型企业之间的联系;从法律、技术、财务和商务等方面给小型企业以帮助;为被孵化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等。

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创新企业如果没有接受“孵化”,其成功率仅约2,而进入“孵化器”的企业的成功率则高达70。

我国“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是吸收外国“孵化器”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

目前,大学科技园中的创业园一般都是由科技园与当地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办的。

研发与产业区高科技研究与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楼占的空间不一定很大,但它对附属服务设计的要求较高,如计算机房、图书信息中心、会议办公用房、辅助车间、仓库等,要求建造得紧凑、方便。

同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研发所占的比例高于一般的科技工业园,因而在占地上应有一定的规模。

研发类建筑宜布置于园区中比较安静、稳定的地块,以形成良好的、市域脑力工作的大环境。

对于校园周边的园区,应该使研发区尽量靠近校园内部,以方便二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贸易与管理服务用房贸易是企业面对市场的重要产业活动,是研发、生产与市场的沟通桥梁。

他对建筑用地的要求很灵活,既能与科研事业相结合,又能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但更适合成规模地集中建设,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技贸易与科技信息中心。

其用地也适于选择在园区与城市干道相交汇的外围部分。

这样既可以起到较好的标志作用,也便于发挥社会效益。

管理与服务类建筑是大学科技园中枢,里面容乃着科技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建设和提供各种服务、业务支持的机构、企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科技信息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公共信息平台、园区的物业服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会展中心等。

他们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环境保障。

在布局上宜在园区的中心区位,作为园区整个空间的控制要点:也可与贸易用房结合布置,成为塑造园区形象的重要元素。

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大学科技园内的从业人员大多具有年轻、收入高、从事脑力劳动、需要交流等特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2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组成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科技园中要设置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其中包括体育休闲设施、文化活动设施、餐饮娱乐设施等多项配套服务内容。

这些内容所占的比例视园区的周围环境和规模而定。

在大城市中的科技园,周围的城市娱乐与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可以依托城市的现有资源,所以园内服务设施的比例可以小一些。

园区的用地比较大,因此,园区自身配套的服务设施一般比较齐全。

例如东大软件园内就有俱乐部、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等多种设施。

在配套设施中,比较特设的是交流空间。

在大学科技园中创造交流空间十分必要,它可以使一家餐馆、一间酒吧、一个茶室,也可能是走廊里的一个较大的空间或是楼梯转角的一个沙发。

大学科技园在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创造交流的可能性。

住宅住宅一般只出现在建于郊区的大学科技园中,期目的是为远离市区的员工提供住房,有的也带有一定的房地产开发的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