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初中体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初中体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247-01
摘要:近年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了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课程的学科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需求,还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

如何将这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把学校课程资源最高效的整合,形成教育效益最大化,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课堂时间浪费。

课堂教学的有序、紧凑,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能出现的状况及解决的方法等等。

这样,无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师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一个体育活动,则应在课前就设计好合理的方案,诸如,场地的预备、学生的参与度等问题,
避免费时费力却毫无效果。

因而,教师的教学要紧扣课堂45分钟,一定要在课前就对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细致的安排,方能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序、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足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笑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克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审、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和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
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

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像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学生是有惧怕心理在其中的,所以老师要采用诱导的方法进行训练。

就拿鱼跃前滚翻来做例子,第一步,练习学生的前摆臂动作,先让学生做原地前滚翻,这是简单的。

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在起始位置做上标记,在做前滚翻的同时要求学手臂尽量向远够,从而练习前滚翻当中的前臂运动。

第二步,将前滚翻换个方向进行训练,由平地改为垂直式的滚翻练习。

第三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动作,让两个同学用手臂拉直的方式调整高度,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空中滚翻练习。

高度是可以自己控制的,然后学生可以轮番进行练习。

经过分解之后的动作就变得简单得多,学习起来更容易把握。

寓教于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体育课和谐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寓教于乐的不断追求。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枯燥、刻板、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样在练习时学生情绪也就会消极、低沉。

相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利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练习方式,双方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

练习
运球的同学不是简单地运球,而是在运球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动作躲避其他同学追抢,这样一来,既用类似比赛的方法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如篮球、拔河、短距离多人数接力、花样跳绳技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体育理论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体育理论教学过于书本化、文字化,而且纷繁复杂,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牛感官疲劳和厌学心理,即使当时吸收了,也会快速遗忘。

而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教学突破了听觉的限制,学生可从多角度来学习理论知识,促进了重难点知识的快速掌握。

多媒体辅助促使动作讲解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对新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

传统的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模式过丁单调,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到教师的动作示范上,因此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新鲜活泼的面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有效地提高运用技能。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篮球的急停跳投技术动作时,教师讲完整的
动作示范后再讲解,使得学生对该动作的理解较为抽象,从而缺乏完整性。

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整个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行动作的重复分解和连贯,使学生了解急停一屈膝一蹬地一伸肘一曲腕这整个过程。

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自然练习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经过自我思考与练习,创造性的发展了该动作,使之更为自然和巧妙。

总而言之,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才能让一堂体育课有声、有色、有趣、有益,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方丽云.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j].新疆教育,2011
[2]蒋成栋.初中体育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科学大众,2009
[3]陈国方.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