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价格歧视

第六章 价格歧视


中右边第二项 Y dP 0 ,那么边际收益曲线就
变成了:
dy
MR dR P dy
只要最后一单位销量的价格超过其边际成 本,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结论:
所有价格歧视的方式均可视为 企业尽量减少销售量扩大后第二种 效果给边际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价格歧视的条件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是有一定条件的:
(1)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企业必
同质消费者情况:企业对每个消费者需 求曲线具有完全信息,可以针对每个消费 者对其出售的每单位产品收取不同价格, 对第一单位产品索取高价,下一单位产品 降低价格,直至最后一单位产品价格降到 MC=c处。企业同样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和 最大利润
完全价格歧视的替代形式:“两部定价” 两部定价下,顾客必须先支付一笔一次性
二、两种“二部定价”
如果企业知道哪个消费者属于哪一群体并 能防止转卖发生,那么企业就能为每个群体设 计一个二部收费。这样针对每类消费者,把价 格定在边际成本上,然后根据其消费者剩余的 大小制定购买权费,从而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 余。
p2
企业不能确定消费者属于哪一群体的情况下 的最优解决方法:
在每个价格下, 1 类消费者需求数量都大于 2 类消费者。那么企业对 1 类消费者收取购买权 费 T1 ,对 2 类消费者收取购买权费 T2 ,T1 T2 ; 同时,企业向 1 类消费者收取边际价格 p1,向2 类消费者收取边际价格 p2,p1 p2。
取价格
。完全竞争行业利润为零,消费
者剩余最p*大 M;C完全价格歧视消费者剩余为零
垄断与一级价格歧视:垄断情况下消费者拥有 少量消费者剩余;完全价格歧视比垄断条件下产 量增加,利润水平提高(原因是什么?)
一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
在完全价格歧视下,社会总福利为消费者 剩余(为零)和生产者所得到的剩余(阴影部 分的面积)之和,而社会总福利就为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在完全价格歧视下,如果不考虑 收入分配的负面效用,社会达到了最大福利, 没有福利的损失,也就是说,完全价格歧视是 帕累托最优的。
数学推导:
企业利润: P1(y1) c y1 P2(y2) c y2
对 y1, y2 求导并化简得
MR1
P1 (1
1)
1
c
MR2
P2
(1
1
2
)
c
i 为第i个市场的需求弹性,且 i 1
结论:
价格表达式为: P1
c
1 1 1
P2
c
1
1
2
价格与弹性成反比,也就是说弹性高的市场 价格越低,弹性低的市场价格越高。这是因为, 弹性越小,表示价格变化时销量变化幅度较小, 从而使得提高价格变得有利可图。
总付款来获得购买权,然后为他购买的每单位 产品支付单价,而不论他购买的数量多寡。
T ( y) A Py A 0
P=c,消费者i对商品评价为 vi,A= vi c
T ( y) (vi c) c 1 vi
一级价格歧视与完全竞争、垄断的市场效果比较:
完全竞争与一级价格歧视:均向边际消费者索
非歧视条件下消费者剩余 Si(P) ,企业
利润 (P c)yi ; y yi yi
歧视和非歧视之间的总福利差别:
W Si ( pi ) Si (P) ( pi c) yi (P c) yi
利用不等式 Si ( pi ) Si (P) Si(P)( pi P),及 Si(P) Di (P)
三级价格歧视的低效率来源于三个方面: (1)垄断低效率; (2)消费低效率; (3)消费者为得到低价,可能不得不花费 资源,而企业从这种花费中又得不到好处
数学推导: 假定:
企业规模报酬不变,即 C( yi) c( yi)
歧视条件下消费者剩余 Si ( pi ) ,企业利
润 ( pi c)yi ;
企业如何确定最优的费用——数量
C1 点为最优的选择。因为在 C1 点满足相 切条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又因为通 过 C1点的无差异曲线不可能通过原点,消费 者能获得一部分剩余,即满足“参与约束”。
在 点的构造中,一个特征是企业的等利 润线和C1 类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因此 在 点,1 类消费者面对的边际价格为边际 成本C1,所以1 为社会最优的。
第三节 二级价格歧视
一、单一“二部定价”
表达式:T ( y) A Py
其中 A 0 ,代表固定费用,P表示边际 价格,y代表购买数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假设 图形:
企业应该用怎样的二部定价?
企业在选择购买权费也就是固定费用的时候,
为了能使第二类消费者也购买,要小于等于第
一类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量,即
A ;S2 (P)
1、企业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恒为c情况下 的定价:
假定: 企业可通过消费者外在信息把需求分为两
个“市场”;
市场之间无法发生套利;
企业无法在同一个群体间发生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的特征: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令其在两个市 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企业都等于相同 的边际成本,即 MR1 MR2 c
如果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不相等,那 么企业可以转移销售量;
假定: 两类消费者,口味参数为 1的消费者比
例 ;口味参数为 2 的消费者比例 1 ; 1 2 ; c 2 1 ;消费者绝对数标准化为1
V ( y) 1 (1 y)2 2
消费者问题为最大化:
maxiV (y) T maxiV (y) A Py
对y求一阶导得: iV ( y) P 对于设定偏好为: i (1 y) P 因此需求函数为: y Di (P) 1 P i
三、质量歧视和甄别
企业可以通过以不同的价格对商品具有 不同的口味的消费者提供不同数量的同种 商品来对消费者进行歧视;企业同样可以 通过提供不同质量来对质量(或服务)具 有不同口味的消费者进行歧视。
价格歧视的经典例子:铁路客运的价格 系统;通过提供一系列不同价格与质量水 平的消费组合,销售者能够按照消费者愿 意支付的价格来区分消费者。实际生活中 的这些例子,我们称之为甄别。
就价格歧视结果而言,这两类套利是不同 的。产品的可转让性倾向于阻止歧视,而需求 的可转移性可能诱使生产者增加歧视。
第二节 一级价格歧视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两种理解:异质消费者; 同质消费者
异质消费者情况:企业对DD曲线上每一点具 有完全信息,在有效防止套利的情况下,对每 个消费者根据其最高愿意支付定价。当价格等 于边际成本时,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并得到全 部消费者剩余
如果两类消费者都必须供应,并且只能用一 个单一的二部定价的话,价格P会定在一个合理 的水平,这个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
例子: 假定消费者有如下偏好:
V ( y) T
U 0
如果他们支付T而消费y单位商品 如果他们不购买
式中 V (0) 0 ,V ( y) 0 ,V (y) 0 , 是一个口 味参数,它随着消费者类型不同而不同
净消费者剩余: Si(P)
i
1 (
1
Di 2
(
P)2
)
PDi (P)
(i P)2 2i
企业利润:
S2(P) (P c)D(P)
(2 P)2 (P c)(1 P )
22
对p求一阶条件得: P c
2 2
市场总需求为:
D
(P)
1
2
c
2
2
购买权费为:
A
S2
(P)
(22 c)2 22 (2 2 )2
甄别的极端形式
第四节 三级价格歧视
含义:企业通过消费者的一些外部特征信号, 例如年龄、职业等,将他们分为一些相互分割 的市场,从而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如果企业可以成功阻止消费者套利,那么在低 弹性市场上收取较高的价格,在高弹性市场上, 收取较低的价格,企业就可以增加利润。
一、三级价格歧视定价
2V ( y2 ) T2 0
数学推导:
对于 1 类消费者:
参与约束
1V ( y1) T1 0
激励相容约束 1V ( y1) T1 1V ( y2 ) T2
对于 2 类消费者:
参与约束
2V ( y2 ) T2 0
激励相容约束 2V ( y2 ) T2 2V ( y1) T1
企业利润
(T1 cy1) (1 )(T2 cy2 )
约束最大化一阶条件
1V ( y1) c
2V ( y2 ) c
(1 1 1 2 ) 2
福利状况:
从福利上看,非线性定价的福利效果不是社 会最优的。因为非线性定价的价格,至少针对 某一类消费者的边际价格并不等于边际成本, 所以和社会最优比较起来,还是有一部分的福 利损失。
MR dR P Y dP
dy
dy
边际收益是两种相反效果之和:
第一种效果为他在某个产量上以当 时的价格销售掉一单位的产品,得到的 收益增量为 P ;
第二种效果为全部现有销量的收益 减少;
如果垄断企业只须对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
销量降低价格,即垄断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产
品的销量不对原来销量的价格产生影响,上式
四、价格歧视和市场竞争
从公共政策角度看,讨论价格歧视 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价 格歧视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 而影响到市场竞争。

考虑一个垄断企业供应两个相互独立的市 场。其中市场1不受进入的影响,而市场2具有 竞争性,潜在的进入者能够以一定成本进入。 在进入威胁条件下,如果价格歧视被禁止,垄 断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定价相同,如果可以进 行价格歧视,那么企业在市场1上同样制定垄 断价格,而在市场2上的价格就与进入程度有 关。在市场2上价格越低,越不利于企业的进 入。
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