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二路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监理实施细则1. 工程概况1.1.XX二路市政工程‘西外环路至拂晓大道’段;由宿州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
徐州市市政设计院设计。
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负责改建。
由我南工大监理对此工程负责实施监理;本工程计划于2010年12月开工至2011年月日竣工结束。
1.2.XX二路地处宿州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西北部,为东西新建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Ⅱ,设计长度1196.28米,规划红线宽34米。
1.3.道路标准横断面为;3m(人行道)*2+4.5m(非机动车道)*2+2.0m(机非隔离带)*2+15m(机动车道)=34米。
渠化断面为;3m(人行道)*2+4.5m(非机动车道)*2+2.0m(机非隔离带)*2+19m(机动车道)=39米。
1.4.改建后的为沥青路面结构;主干道粗中细是7.5.4分布.慢车道是5,3分布.沥青路施工为了防止增反射裂纹,提高路面整体性,在结构层与沥青之间增加玻璃纤维格栅,各层间咬合时采用乳化沥青做粘层2. 监理依据2.1、经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2.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2.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2.5、设计图纸文件2.6、其它相关标准和规范3. 监理工作的流程3.1工序报验流程框图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名词解释4.1.1 测量: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设备所进行的测角、量距和计算等活动。
4.1.2量测:采用直尺、卷尺、垂球、坡度尺等丈量工具所进行的丈量活动。
4.1.3 旁站: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4.1.4见证取样:承包方在工序施工中涉及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时,监理方见证人员旁站监督其承包方取样人员取样过程。
其见证数量为总取样数量的百分之百;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应对该试件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4.1.5 巡视: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4.1.6延期批准:当发生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事件,总监理工程师所作出的最终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4.2 原材料4.2.1沥青结合料组成(依据设计图纸文件)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4.2.3路面改性沥青技术要求SBS(I-D)(依据设计图纸文件)4.2.4改性沥青设计混合料性能要求(AC—13C)(依据设计图纸文件) -4.2.5 稳定剂和添加剂用于SMA 混合料稳定剂和添加剂应能保证高含量的沥青胶结料不产生滴漏,并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4.3混合料的拌制4.3.1 拌和时间30~~50s,干拌和时间不得少于5s4.3.2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以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无花白料。
凝团成块和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准使用。
4.3.3 拌好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若不能及时摊铺的可放入成品储存仓储存。
允许的储料时间应以符合摊铺要求为准,但不得超过72 小时存放时间。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不宜超过24 小时,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应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
4.3.4 应做好记录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4.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4.4.1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车箱清扫干净的不少于5Т/辆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4.4.2 运输时应用蓬布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4.4.3 运距和运输能力应与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匹配。
4.4.4 成品运到现场时应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4.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4.5.1摊铺设备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温度及找平装置。
4.5.2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且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输车。
4.5.3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烫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4.5.4摊铺机的宽度可以调整。
4.5.5 摊铺时最低气温不低于130℃,摊铺系数应根据铺后的方法现场确定。
4.5.6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止,宁可运料车等候摊铺,不得摊铺等候运料车.4.5.7.摊铺时如遇降雨,应力即停止摊铺,将已摊铺的混合料碾压成型,如不能成型必须铲掉。
4.5.8 摊铺过程中保证路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4.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4.6.1 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压实。
碾压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4.6.2 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宽度,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压实全路幅宽为一遍。
4.6.3 随时检查沥青层的碾压温度,路面压实成型的最高温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6.4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4.6.5 成型后对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厚度等进行检查。
4.6.6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4.7:路面接缝4.7.1 避免形成冷接纵逢。
4.7.2 横向冷接缝应在施工完后稍作停顿。
在混合料冷却前切割并清扫干净。
下次摊铺前涂刷粘层油后方续摊铺。
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向纵向冷接逢搭接长度不小于80 ㎝。
4.7.3接缝保证,紧密、平整、顺直。
4.7.4 改性沥青摊铺时若出现横向接逢,应采用平接逢,宜在当天施工结果后切割、清扫成逢;平接逢继续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并用烫平板预热。
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5.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5.1.1 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来源和规格的变化时,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
5.1.2 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进并运到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沥青罐、池)的相同规格品种的集料、沥青为一“批”进行检查。
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率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
每批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细则4.2 相关条款的规定。
对沥青等重要式样,每一“批”都应在试验后留样封存备查,并记录沥青使用的路段,留存的数量不宜少于4 ㎏。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J2-945.1.3 施工前应对拌和厂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5.2铺筑试验路段5.2.1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5.2.2 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5.2.3 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5.2.4 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5.2.5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中“7.3.6”的方法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5.2.6 建立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
确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5.2.7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度施工进度计划。
5.2.8 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5.2.9 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5.2.10 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承包商应认真作好记录分析,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与承包商确定有关结果。
铺筑结果,承包商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路总结报告,取得监理,业主的批复。
5.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5.3.1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应由专职的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
5.3.2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对拌和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个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5.3.3 混合料铺筑现场必须对混合料质量及施工温度进行观测,随时检查厚度、压实度和平整度,并逐个断面测定成型尺寸。
5.3.4施工厚度的质量控制,除应在摊铺及压实时量取,并测量钻孔试件厚度外,还应校验由每一天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出的平均厚度。
5.3.5 施工压实度检查以钻孔法为准。
用核子密度仪检查时应通过与钻孔密度的标定关系进行换算,并增加检测次数。
当钻孔检验的各项指标持续稳定达到要求时,经业主同意,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增加核子密度仪的检测频度,并严格控制碾压遍数。
此种情况下,钻孔的频度不应少于每公里钻一个孔。
施工过程中钻孔的试件宜编号贴上标签予以保存,以备工程交工验收时使用。
5.3.6 承包商质量检测结果应按1㎞为单位整理成表,连同原始记录一起及时反馈给监理和业主。
当发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找出影响因素,采取措施。
经监理和业主同意后,方可复工。
5.4改性沥青施工质量管理5.4.1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中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其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4.2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规定的检查内容、频度、质量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外,还应按下表的规定对改性沥青的性质进行检测,必要时还可检查改性沥青中改性剂的含量。
施工过程中改性沥青质量的检测要求依据《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设计图纸文本5.4.3 改性沥青试验路试验应开展如下工作:1.确定拌和温度、拌和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2.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3.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4.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4.4根据改性剂不同类型、改性沥青的粘稠情况,通常宜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特殊情况有试验另行确定。
5.4.5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5.4.6 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的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筛分试验等常规检测,并按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检测。
5.4.7 在施工质量管理中进行试验检测时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试验检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5.4.8 改性沥青应在尽量靠近供拌和混合料使用的部位取样;对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取样后应立即灌制试样并进行试验,不得在冷却后重新加热或用室内改性沥青制作机械加工后再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