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两会委员代表发言稿

县两会委员代表发言稿

县两会委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我发言的的题目是《“美丽开化”离不开“生态教育”》。

不识开化风景秀,只缘身在山城中。

本地人常惊讶于游客何以对这片山水赞不绝口:大文豪莫言来到开化,感慨这儿的居民是,居神仙境,奔现代化;复旦大学的钱XX教授在“根佛”文化论坛上这样赞叹——开化,化不开的水墨眷恋。

“国家东部公园”一旦打造成型,“美丽开化”将更是新妆出镜,魅力倍添。

可钱教授又说开化是一座“被云雾遮住”的城市,意思是开化缺乏影响力,缺少土生土长的杰出代言人。

桐乡没什么像样的山,可人家有茅盾,所以“乌镇”身价倍增;绍兴没什么特别的水,可人家有鲁迅,所以“黄酒”香飘万里……人文底蕴永远是一座城市品位的标杆。

“人杰”方能“地灵”啊!从长远看,我们开化除了在“山水”上做,更要考虑在“人杰”上搞突破。

发展生态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使山城代有才人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理想的生态教育应这样:学生有成就感,教师有幸福感,百姓有自豪感,社会有认同感,有良性循环的繁荣圈,有环环紧扣的发展链,代代有贤才,届届出精英,是领导口袋里随时可以掏出的一张金名片。

如何靠近美丽的梦想呢?我们先简要分析一下教育现状。

有利的因素:,我县在学校基建上的投资力度很大,教育硬件条件已有改善;第二,我县启动了“蒲公英”奖学金和“圆梦”助学金以及县总工会结对困难学子等助学项目,营造了关注教育的好氛围;第三,我县在名师评选,先进表彰上做了很多,起了引领辐射的作用。

不利的因素:,优生外流;第二,师资外流;第三,绩效冲击;第四,招才困难;第五,缺乏衔接;第六,周边刺激。

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面临的共同困境。

一旦陷入恶性循环,将会波及我县发展的各个领域。

教育滑坡,随即而来的是人才外流。

如何发展“生态教育”,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增加激励体制,稳定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激情。

优秀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目前我们还没有吸引外地名师的本钱,但至少要努力留住本地的优秀教师,打造本地的教师品牌。

在开化就业的教师本来就待遇不高,加上绩效改革一冲击,心理上存在落差也在所难免。

虽说教师是灵魂工作者,但也同样要承担世俗的压力。

教师的激情决定着教育的温度。

光靠严格的考核和强制的稳定不能真正提升战斗力。

还得考虑劳动待遇上给他们安全感,精神激励上给他们成就感,让广大优秀教师认同自己的岗位,焕发出最大的热情去拥抱自己的工作。

比如在有限的条件范围内能细化激
励体制,在绩效背景下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尽可能多些细微的人文关怀,多提供促使他们成长进步的锻炼平台,这样才能让他们心定。

心定方能安居,安居方能乐业,乐业方能留人。

营造社会氛围,优化教育环境,熏陶教育个体
生态教育不仅需要建构“理念先进,条件优良,师资雄厚”的校园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个注重学习,注重知识,注重文化的社会大环境,这样才能使我县的生态教育拥有一个有力的助推器。

一个地区的社会氛围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休闲慵懒的空气滋生的是不求上进,勤奋进取的阳光养育的是开拓创新。

我们可以架起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将社会的目光聚焦教育、关注教育、引领教育,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公众氛围。

比如提升市民修养,注重文化追求:一石一木会说话,一路一墙写修养,一言一行透素质,既可彰显国家东部公园品位,又可陶冶开化居民情操,更可优化教育环境。

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比如树立乡土典型,学习乡土文化,了解乡土历史,编写乡土教材,加深在校学子乡土情结,使他们萌生饮水思源,回报家乡的热情。

注重教育衔接,打造教育品牌,力求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校园、社会等因素。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得讲究环环紧
扣,才能形成强大稳定的生物链条。

如果我们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或职业教育各个学段之间多些沟通,多些支撑,多些衔接,那么就能为孩子争取到更多生长空间,大大提高教育功效。

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可以促进我县百姓教育自信的建立。

毕竟具备实力和条件到外地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学子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的孩子还得依赖于本土教育。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何不集全县人们之智慧,静下心思考分析我们本地的教育情况,充分利用本县的教育资源,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品牌呢?与其忧虑怀疑,还不如齐心协力,把我县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

目前开化中学和开化一中都有了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的领衔人,市县名师也正积极筹备工作室,广大教育队伍中并不乏追梦者,只是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大,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加柴添火,才能早日实现生态教育的繁荣。

是种子,就有向上的力!有梦想,就有追求的豪气!
期待美丽开化,美丽升级;期待生态教育,教育闪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