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操盘手法——主力对敲
对敲也称为相对委托或合谋,是指行为人意图影响证券市
场行情,与他人通谋,双方分别扮演卖方和买方角色,各
自按照约定的交易劵种、价格、数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证
券经纪商发出交易委托指令并达成交易的行为,一方做出
交易委托,另一方做出相反的交易委托,依事先通谋的内
容达成交易。
对敲,即主力在多家营业部同时开户,以拉锯方式在各经
营部之间报价交易,利用多个账号同时买进或卖出,人为
地将股价抬高或压低,以便从中获益。
当成交栏中连续出
现较大成交盘,且买卖队列中没有此价位挂单或成交量远
大于买卖队列中的挂单量,则十有八九是主力刻意对敲,
所以,此时若股价在顶部多为了掩护出货,若是在底部,
则多是为了激活股性。
对敲是交易所会员或客户为了制造
市场假象,企图或实际严重影响股票价格或者市场持仓量,蓄意串通,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或价格进行交易或互为买
卖的行为。
通俗地说是自买自卖,左手出右手进,筹码从
甲乙两个或多个仓库之间来回倒。
庄家操盘常用对敲,过去一般是为了吸引散户跟进吗,而
现在则变成了一种常用的操盘手段,减仓时对敲,震仓时
对敲、拉高时对敲、出货时对敲,作出反弹行情仍然运用
对敲。
(对敲无所不在)。
构成要件
主观上,双方具有通谋的故意,具有制造证券市场假象,
诱导投资公众做出错位的证券投资判断、企图获取利益或
避免损失的目的。
客观上,双方具有通谋行为和委托事实,通常而言,交易
双方的委托的时间、价格、数量上虽不要求绝对一致,但
要求具有相似性。
建仓
通过对敲的手法来打压股票价格,以便在低位买到更多便
宜的筹码。
个股在低位横盘构成平台时,主力借机打压破位,后又迅速返回到平台之上,这就是主力在打压吸货,
在个股处于低位时,如果以小阴小阳,沿十日线持续上扬,这说明主力在开始建仓;若出现成交量放大且股价连续下跌,就有可能是主力利用大手笔对敲打压股价。
从盘口看,股票下跌时每笔成交量明显大于上涨或者横盘
时的每笔成交,这时的每笔成交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因为在进行对敲时散户还没有大量跟进,主要是主力自己
对敲成交的多,另外,在低位时主力更多的运用夹板的手法。
即上下都有大的买卖单,中间相差几分钱,同时不断
有小买单吃货。
其目的就是让散户觉得该股抛压沉重,上
涨乏力,而抛出手中股票,而主力不断接货。
拉升
利用对敲的手法来大幅度推高股价。
主力利用较大的手笔大量
对敲,制造该股票被市场看好的假象,提升市场的期望值,减
少以后该股票在高位盘整的抛压盘压力(散户跟他抢着出货)。
这个时候股价上涨很快,散户不容易买到,往往需要高填几个
价位才能买到,每笔成交量明显放大。
股价上涨很轻松,随着
买盘的不断跟进,这时每笔成交会有所减少;因为散户跟风买
入的多,所以虽然会出现价涨量增,但每笔成交会有所减少。
震仓洗盘
因为跟风盘获利比较丰厚,主力一般会采用大幅度对敲震仓的
手法使一些不够坚定的投资者出局。
在盘中大幅震荡时,高点
和低点的成交量明显放大,这是主力为了控制股价涨跌幅度而
用相当大的主力对敲手笔控制股票价格造成的。
对敲拉高
当经过高位的对敲震仓之后,市场都非常看好该股的后市时,
股价再次放量上攻。
这时主力开始出货,盘面上经常出现卖二
卖三上成交的较大手笔,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卖二卖三上有非常
大的卖单。
成交之后,原来买一或买二甚至是买三上的买单都
已经不见了,或者减小了。
这往往是主力利用时间差,先大单
往下卖,然后以小单往上买,做成大笔向上买的假象,诱骗经
验不足的散户,其实主力已将货抛给了散户。
反弹对敲
主力出货之后,由于没资金护盘,股价下跌,大部分中小散户
已经被套牢,成交量明显萎缩。
主力会找机会用较大的手笔连
续拉抬股价,较大的买卖盘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因为此
时主力对敲拉抬的目的只是适当的拉高股价。
以便能够把手中最后的筹码也卖个好价钱。
一旦派发完毕,股价将不断下跌,直至另一个循环点,主力又开始对敲建仓。
对敲特征
五分钟K线图上连续收出一连串的小阳线,阳线实体相近,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且几乎没有回档,明显有人为控制痕迹,这往往是主力对敲推搞股价。
特征二、
从成交量上看,短期成交量成倍放大而股价涨幅有限的个股,通常为主力对敲所致。
特征三、
从每笔成交量上看,单笔成交手数较大,经常为整数、列如1000、500手买盘和卖盘的手数都较接近,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买卖方都是同一人,亦即是对敲行为。
一旦出现对敲式推高,说明股价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时能够眼明手快,快进快出,应该会有所收获。
特征四、
从时段成交量看,经前期放量拉高,以后长期进入缩量盘整事态,某日庄家突然呈现放量破位下行,此时应警觉庄家派发进入尾声。
主力判断、
1. 从每笔成交量上看,单笔成交手数较大,经常为整数、列如1000、500手买盘和卖盘的手数都较接近,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买卖方都是同一人,亦即是对敲行为。
2.在邻近的买卖价位上并没有大笔的挂单,但盘中突然出现大笔成交,此一般为主力的对敲盘。
3.股价无故大幅波动,但随即又恢复正常,如股价被一笔大买单推高几毛钱,但马上被打回原形,K线图上留下较长的长影戏,这种情况多为主力对敲。
4.股价突破放量上攻,期间几乎没有回档,股价一路攀升,拉出一条斜线(分时)。
这明显有人为控制的痕迹,往往为主力对敲推高股价,待机出货。
5.实施盘中成交量一直不活跃,突然出现大手笔成交,这种成交可能只有一笔或连续的几笔,但随后成交量又回到原先不活跃的状态,这种突破性的孤零零的大手成交量是主力的对9敲行为。
6.当卖一、卖二、卖三、挂单较小,随后有大笔的买单将他们全部扫清,但买单的量过大,杀鸡用牛刀之感,且股价未出现较大的升幅。
这种上涨状态的大手成交是主力对敲。
7.当股价出现急跌,大笔成交连续出现有排山倒海之势,往往是主力为洗盘故意制造恐怖气氛。
8.股票刚启动上攻行情不久,涨幅不大,当天突破以大笔的成交量低开,且跌幅较大,此为主力对敲洗盘行为。
9.整日盘中呈弱势震荡走势,买卖盘各级挂单都较小,尾盘时突破连续大手成交拉升,这是主力在控制收市价格,为明天做盘的典型对敲行为。
10.上一交易日成交并不活跃的股票,当天突破以大笔的成交放量高开,此为主力为了控制开盘价格的对敲行为。
相当一部分个股如果平时没有主力机构或正在运作机构,通过对敲交易制造出较大的成交量其成交是很稀少的。
一个股票出现日常成交量清淡,换手率非常低(平均低于2%)这种情况对该主力机构很不利。
不利体现在多方面:吸筹时目标股票如没有量,换手率非常低,这是难以收集筹码的。
入场机构必须想办法,使其活跃起来,只有交投活跃起来量放大了,收集筹码才能更容易实施起来。
目标股价处于波段高位或暴涨后,主力机构进行差价操作或清仓出货时,如该股日常成交量较为稀少,这意味着该股拉高了的股价只是账面的盈利。
极低的换手清淡稀少的交易意味着主力机构难以将筹码兑现。
做庄最畏惧的就是拉高了股价出不了货。
主力机构不断进行对敲交易会不会因为累积巨大的成交量而损失印花税和手续费?这个是肯定的,对敲交易同样需要交纳印花税和手续费。
机构的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和所有投资者的交易税率同样,给证券公司的交易手续费用则比一般人更便宜。
当然两者相加累积也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既然如此,主力机构运作过程中为什么还要经常进行对敲交易?主力机构当然不是傻瓜,如站在散户角度看这个问题的确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