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中外民俗概论(朱桂凤)教学课件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中外民俗概论(朱桂凤)教学课件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3中华民族民俗的基本特征
3.1.3.3饮食民俗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 是人们从事和创造各种生产、生活方式的根 本保障。饮食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 求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方面 的需求,蕴含着一种文化特质,是不同地域、 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的一种文化载体。
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出现了趋向统 一的历史趋势。诸夏与夷、蛮、戎、狄经 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和重新整合,终于形成 了强大的华夏民族,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2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
“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 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词相 互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这个词,或者说 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一百余年的时间。梁启 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 族”一词的先驱。
中外民俗概论
前言
民俗引入到旅游市场、旅游教学、旅 游研究各领域,已渐成为各国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新尝试和新内容之一。
民俗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引起了各 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将《中外民俗》 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酒店管 理专业自学考试专科层次的必修和必考课 程。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俗 3.2汉族的民俗 3.3五大自治区主体民族民俗 3.4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民俗 3.5西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民俗 3.6主要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1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经过异化而又同化这样一个漫长的、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3中华民族民俗的基本特征
3.1.3.1居住民俗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 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共同的特点 在于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 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墙,堂屋为中心, 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中外民俗概论
中外民俗概论
传 统 婚 礼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3中华民族的民俗事项列举
3.1.3.4礼仪民俗 中国乃“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
历史积淀形成了一套系统而规范的人生礼 仪。
诞生礼仪、婚嫁礼仪 、寿辰礼仪 、 丧葬礼仪。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3.1中华民族的产生与民俗
3.1.3中华民族民俗的基本特征
3.1.3.2服饰民俗 中国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有迹
可寻的考古发现,迄今至少已有上万年的 悠久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纺织技术的发 展、审美观念的变更、外族服饰文化的冲 击,诱发或促进了服饰的演进与更新。
中外民俗概论
第3章 中华民族民俗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主编 朱桂凤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外民俗概论
前言
民俗旅游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 理念和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的一大热点, 其旅游功能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非常大,国内外很多地方 都有其成功的案例和尝试。从旅游学科的 新视角来诠释民俗问题、探讨旅游与民俗 之间的关系是民俗学研究的新领域,是民 俗传承发展的新事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