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1章 绪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1章 绪论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运算速度 “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4700 万亿次。做个换算对比:“天河一号”运 算1小时,相当于全国13亿人同时计算340 年以上的时间;“天河一号”运算1天, 相当于1台双核的高档桌面电脑运算620年 以上的时间。 存储容量 “天河一号”存储容量为两千万亿个字节。 做个换算对比:一个汉字平均为两个字节, “天河一号”可在线存储一千万亿个汉字, 相当于存储100万汉字的书籍10亿册。

电子数字计算机以离散量即数字量表示数据,应
用算术运算法则实现运算。 由于具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庞大的存储能力,以及 计算、模拟、分析问题、操作机器、处理事务等能力, 因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 ① 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 ② 每秒50次乘法运算;

1.1.1 更新换代的计算机硬件
(1) 电子管时代(1946年-1959年) (2) 晶体管时代(1959年-1964年) (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4年-1975年)
(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年-1990年)
(5) 超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90年-现在)

一 二 三
1.1.2 日臻完善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阶段(20世纪50年代)
程序批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
分时多用户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分布式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
软件重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
Web服务阶段(21世纪初期-现在)

—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 系统组成。
2013年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system/2013/06/19/019413676.shtml




1 天河二号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开发的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的优越性能位 居榜首。部署在广州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 2 泰坦是一台安装在美国能源部(DOE)的橡树岭国 家实验室Cray XK7系统的超级计算机。最节能的系 统之一。 3 红杉是安装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 验室的一台IBM蓝色基因/ Q系统超级计算机。 10 天河-1A,中国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硬件技术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速度(次/秒)
40,000 200,000 1,000,000

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0,000,000
100,000,000
电子管时代(1946~1959)
运算速度:5千~4万(次/秒)
在电子管时代,计算机以电 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单元,主 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 等材料,数据用定点表示。
第1章


了解哪些 ??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 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电子计算机分类
按其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分类:

电子模拟计算机以连续变化的量即模拟量表示数
据,通过电流或电压的物理变化过程实现运算。 受到元器件精度的影响,使其运算精度较低,解题能力 有限,信息存储困难,因而应用面窄。


运算器的简单框图见书P6图1-3。
(5)控制器

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控制器就是按着事先安排好的解题不愁,控制计算机各
存 储 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I/O系统
(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3)存储器

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 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主存。

辅助存储器用于帮助主存记忆更多的信息,辅助存储器
中的信息必须调入主存后,才能为CPU所使用。

主存储器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码,通常是按 地址进行访问的,若对存储器某个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必须首先给出被访存储单元的地址码。
1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65~1975)
运算速度:百万~几百万(次/秒)
2013-10-25
14

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时代 ,集成电路器件成为了计算机的主要逻 辑元件,由半导体存储器替代磁芯存储 器作为主存储器。此阶段采用多处理器 并行结构的大型、巨型机和物美价廉的 小型机得到快速发展。
2009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Cray“美洲豹”XT5系统以每秒 1.759千万亿次(petaflop/s)的运算速度,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 行榜中首度折桂。
美洲豹的科学应用
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1:极端气候模拟 2:超新星研究 3:生命和半衰期 4:从光合作用到新燃料 5:聚变加速 6:模仿火山爆发应激气候
③ 平方和立方计算;
④ Sin和Cos函数数值运算;
⑤ 其它更复杂的计算。
1955年退役
十进制运算 18 000 1 500 多个电子管 多个继电器 千瓦
150
30 1 500 5 000

平方英尺 次加法/秒 用手工搬动开关和拔插电缆来编程
电脑始祖 —冯· 诺依曼

冯· 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 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 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 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 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 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EDVAC), 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 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 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 (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 “冯· 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 (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 电脑都逃脱不了冯· 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 名字,叫“冯· 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2013-10-25
10
晶体管时代(1957~1964)
运算速度:几十万~百万(次/秒)
2013-10-25
11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主要以晶体管代替 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主存储器由 磁芯构成,引入了浮点运算硬件加强科 学计算能力。
2013-10-25
12
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PDP-8
2013-10-25
2012年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view/c3d6cef17c1cfad6195fa743.html


第一名:红杉(Sequoia)超级计算机,美国 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使用红杉来研究美国核威慑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2011超级计算机榜首
2011超级计算机亚军—— 天河一号A


最大性能只有“京”的24.4%。事 实上,除了一路狂奔的“京”之外 ,从第二名到到第十一名都没有多 少变化。 从超算分布的国家来看,最近两年 增长最快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两年 时间,中国入围超算总数从2010年 11月的24台猛增至如今的74台,平 均增长率超过45%。美国作为当今 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入围超算数量 上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霸气,始终 占据着TOP500的半壁江山,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
2009年超级计算机第五

由中国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实测速度每秒 563.1万亿次位列世界第五、亚洲第一,这也是中国超级计算机迄今 获得的最高名次,也是前十位中唯一非美超级计算机。
2010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又称TOP500)11月16 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会议中心正式揭晓,由中国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一,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和中国曙光公司 研制的“星云”紧随其后,其他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 机分别位于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 “天河一号”2010年在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安 装部署,升级后的实测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 排名第二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实测运算速度可达 每秒1750万亿次;排名第三的“星云”计算机实测运 算速度达到每秒1270万亿次。
主存储器结构简图
地 址 寄 存 器
存 储 体
数 据 寄 存 器
时序控制逻辑
(4)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执行部件,用于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完成算术运 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按照算术运算规则进行的运算,如加、 减、乘、除以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则为肺算术性运算,如 与、或、非、异或、比较、移位等。 其核心是算术逻辑部件(Arithmetic and Logical Unit,ALU)。运 算器中还设有若干寄存器,用于暂存操作数据和中间结果。由于这 些寄存器往往兼备多种用途,如用作累加器、变址寄存器、基址寄 存器等,所以通常称为通用寄存器。
2013-10-25
15
采用了Intel8080的个人电脑Altair8800
2013-10-25
1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1990)
运算速度:几百万~几千万亿(次/秒)
2013-10-25
17
2008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