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生物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自然环 境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
阅读: 生物入侵
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的生态环 境协同演化,达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 人为地引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 节制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 即生物入侵。
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 象灾害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 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 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 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1、我国北方的沙尘 沙尘来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
暴的沙源区主要在 哪里?主要在什么
冬春季节是北方沙尘暴多发期
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 要三个基本条件是 什么?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的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讨论分析华北 地区沙尘暴春季多 发的自然与人为原 因?
⑴每年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 退的影响,大风天气比较多 ⑵此时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
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 旱加速
东亚飞蝗
三、蝗灾与鼠害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 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 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 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补充: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 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 天敌等方法。
3、主要害虫——松毛虫
三、蝗灾与鼠害
蝗飞主蝗要的—分三—布个两在主种华要最北亚广和种泛华和的东危生沿害物海地灾各区害省,,其对中我东国亚危飞害
1最、大蝗。灾: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 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 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中国飞蝗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主要害虫——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①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 、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②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 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 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 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 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 干旱。
小家鼠、 黄鼠等
褐家鼠
小 家 鼠
黄鼠
问题探究
简要回答在我国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 重的虫灾及分布特点。
危害最重的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的粘虫、 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的蝗虫、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的稻螟等,表现出随温度梯度 分布的特点
合作探究:我国病虫害多发的原因?
点拨: 自然原因:
二、 森林病虫害
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 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 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1、危害:
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对我国森林工业造 成极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 自控能力降低。
补充:
热浪是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的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这个术语通 常与地区相联系,所以一个对较热气候地区来说是正常的温度对一个通常较冷的 地区来说可能是热浪。热浪可以因为高温引起死亡,特别是老年人。
风雹: 冰雹是在对流性大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 象。 冰雹常伴随着大风雷雨出现,因此多数情况下很难与风灾相区别当两种灾 害成灾程度大致相当时,可统称为风雹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
(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
——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 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 (1)小麦锈病(中国小麦锈病病害)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水病害
(稻瘟病、纹枯 病和白叶枯病)
主要分布 在秦岭一 淮河一线 以南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稻瘟病
稻纹枯病
紫茎泽兰
薇甘菊
凤眼莲
即俗称的“水葫芦”
美国白蛾
思考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生物病虫 害是什么?危害程度怎样?
点2.拨消:灭根病据虫各害的地有不效同办情法况,,一引是利导用学天生敌搜,集二资是料依, 靠了农解药当。那地么常,见你的在生洗物菜病或吃虫水害果类的型时及候危应害如何状清况除。 残例留如的,农药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
2、鼠害
通过阅读材料及读图2.46,进一步 了解鼠害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损失。
(1)危害:
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 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 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探究活动: 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主要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农作物复种 、间种、套种的面积大,为多种害鼠生长提供了良好的 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等。)
10.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 的措施更好?
提示:可以生物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等 方面分析。
3、干热风:亦称“干旱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与干旱不同, 它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小,加上风吹,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植株体内水分失调,
导致农作物秕粒增多,甚至枯死。
4、连阴雨:中国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 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连阴雨的灾害,主要在低温方面。初春连阴雨,往往出 现在水稻播种育秧时节,易造成大面积烂秧现象;秋季连阴雨如出现较早,会影 响晚稻等农作物的收成
稻白叶枯病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
棉铃虫: ①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
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 其严重。 ②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红铃虫、 棉蚜虫和棉红蜘蛛。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 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在我国三大主产棉区 均有发生。
③棉铃虫灾害损失巨大。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
A毁林开荒B.乱伐森林 C.过度放牧D.过度抽取地下水
A 6.森林鼠灾在我国下列哪些地区危害最重( )
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B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 C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D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
7.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森林鼠害有加重趋
势,严重威胁着( D )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B.沿海防护林 C.东北、西南天然林 D.西北、东北防护林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鼠
亚洲东部 包括东北、华北和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喜湿鼠类 西南区的大部、华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等 危害区 东和华南的全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 大部、青藏高原大 部,以及东北和华 北区的边缘地带。
2003年3月,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早上, 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 米草、假高梁、凤眼莲、飞机草等16个物种。1979年, 美国白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 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 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 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非洲大蜗牛,一种 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破 坏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宿主。 随着世界贸易的日趋频繁,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以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8.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
A.我国的害虫主要有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两大类 B.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日趋严重 C.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是气象灾害,不属于虫灾 D.在虫灾中,蝗灾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9.蝗灾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因为( D )
A.现代农业并没有把灭蝗作为一项常规任务来抓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不断提高 C.全球变暖的影响 D.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相差不大
点将拨生:长的牧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 洗地菜上时生先物用量清,水造浸成泡畜一群段因时草间料。短对缺于而叶掉菜膘一或定要 掰死开亡每,片而叶且子造去成洗地,表对进于一果步、裸根露茎,等加,剧可风用蚀果蔬 洗沙洁化剂。或果蔬消毒液清洗,但一定要适量使用消 毒液,然后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课堂练习
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 B)
A.粘虫
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
D 2.下面哪种灾害与水灾、旱灾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然灾(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蝗虫
A 3.与蝗灾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旱涝
B.暴雨 C.泥石流 D.沙尘暴
B 4.在我国历史上造成过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 )
A.粘虫
B.蝗虫 C.松毛虫 D.天牛
C 5.草地鼠灾与下面哪项互为因果( )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 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 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
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 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