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贷款定价方法之成本加成法

浅析贷款定价方法之成本加成法

浅析贷款定价方法之成本加成法
关于贷款定价方法的理论,最早见诸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核心观点是资金价格决定于资金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发展到现代,衍生出了诸多贷款定价模型,主要包括成本加成法、价格先导法、客户盈利分析法等,其中成本加成法以其简单实用且容易理解,成为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国内各大股份制银行贷款定价也基本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结合客户综合贡献度和市场竞争因素等加以调整,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行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用于指导贷款业务的定价,促进盈利目标的实现,这其中,贷款定价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下面仅就我行目前采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做一简略介绍。

所谓成本加成方法,是指任何一笔贷款的利率都应包括以下四部分:银行筹集可放贷资金的成本、银行的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贷款的风险溢价和预期利润水平。

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预期收益,资金成本指的是从司库取得贷款资金所应支付的资金转移成本,即通常意义上的FTP价格,经营成本也称为运营成本,是指贷款发放所耗费的人员、资源、管理等与经营相关的非资金性成本,使用运营费用率加以量化,风险成本是指为弥补贷款预期损失所应支付的风险溢价,用预期损失率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PD(违约概率)*LGD(违约损失率),预期收益代表了银行发放贷款所应取得的目标收益水平,包含资本成本和目标收益两部分,资本成本由最低资本成本率和经济资本占用决定,目标收益率反映商业银行为实现一定盈利目标而确定的最低收益率。

在这一基础公式之外,结合客户派生业务情况,如存款、保证金、中间业务等,给予客户一定优惠,在上述贷款利率公式中扣减一定的优惠点数,最后再扣除税务成本,得出一笔贷款理论上的价格,在优惠点数的调整上,根据折让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优惠利率和目标利率,若不考虑目标收益要求,则上述公式得出的价格为一笔贷款的保本利率,通过执行利率与保本、优惠以及目标利率之间的对比,可以准确计算贷款产生的经济增加值(EVA),为支行实现预定盈利目标提供参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掌握并正确运用贷款定价方法、技巧和策略,合理地进行贷款定价,对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体系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信贷市场和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通过对贷款的合理定价,客户经理在营销贷款时便已经了解贷款所隐含的各项成本,定价结果也将为客户经理与客户确定执行利率时提供参考,支行也能够通过对目标盈利的分解,清晰地预见未来贷款的收益水平,对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合理的贷款定价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合理有效的贷款定价,将会实现对贷款的逐笔定价,企业的信用评级、规模、行业、担保方式、贷款期限、利率调整方式等都将影响到定价的最终结果,从而能够全面反映贷款价格的影响因素,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信贷投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部常惠娟邓宝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