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4.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c、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易侵犯神经系统。
②挥发性
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进入人体的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③分散度
粉尘、烟、雾等状态物质,其毒性与分散度有关。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分散度还与颗粒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大于10μ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
5μm以下的颗粒可达呼吸道深部,
③拮抗作用:综合毒性低于几种毒物毒性的总和。如氨与氯的联合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生产环境中毒物的存在状态、浓度,人与毒物的接触机会是与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的。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与毒物也有联合作用。
劳动强度对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明显影响。劳动强度大,呼吸量大,空气中有毒物吸入的量也随之增多。同时汗量增多,代谢和吸收毒物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人对一些导致缺氧的毒物更敏感。
5×2min
10×2min
12min
30min
60min
40min
4×2 min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考勤,并记录请假或旷课的学生名单;
2、检查校卡、仪容和有无穿拖鞋等违反上课纪律的现象。
3、根据本节新课内容,提出教学任务。
二、教学引入
新课引入:
大家对工业毒物有哪些认识?能不能举例来说明?
三、教学过程(结合PPT教学)
(6)剂量、浓度、作用时间
毒物进入人体内的剂量是引起中毒的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空气中毒物的浓度愈高,接触时间愈长,则进入人体内的总量愈大,危害后果出现越快,健康损害越严重。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减少接触毒物的时间,减少进入人体内毒物.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五、作业布置
1、什么是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按毒作用性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常用的工业毒物毒性评价指标有哪些?
4、乙酸乙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200mg/m3浓度,接触3h;180mg/m3,接触2h;220mg/m3浓度,接触2h;300mg/m3浓度,接触1h。是否有超过该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六、教学后记:
巡查
报数
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切入新知识
视频播放
教授法
教授法
举例法
提问法
教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提问法
讲授法
提问法
案例法
举例法
练习法
总结法
练习法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2)最高容许浓度(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min的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清远市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用纸(A—8)


化工安全技术
第四章第一节
授课日期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4
班级
授课方式
讲授演示讨论练习
教学目的
1、了解工业毒物的分类,学会职业中毒的判断
高容许浓度制定和应用中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重点:工作环境毒物最高容许浓度制定
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h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
例4-1-4-4
四、总结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
3.工业毒物的毒性评价指标
4.工业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5.影响工业毒物的毒性因素
6.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应用
⑤毒物分子中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对其毒性大小有影响。
例:烷烃类的氢若为卤族元素取代时其毒性增强,对肝的毒作用增加;且取代愈多,毒性愈大,CH3Cl<CH2Cl2<CHCl3<CCl4。
(2)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①溶解度
a、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直接影响毒性的大小,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愈大。
b、影响毒性作用部位:如刺激性气体中在水中易溶解的氟化氢(HF)、氨等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而不易溶解的二氧化氮(NO2)则可深入至肺泡,引起肺水肿。
2、应用职业接触限值时的注意事项
(1)在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或个人接触状况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和有关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在无上述规定时,也可用国内外公认的测定方法,使其全面反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并正确运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应用
4全身性毒物:其中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防止职业中毒,关键是控制工作场所即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的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泡壁。
毒物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其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和溶解度,从而可影响毒性。
④纯度
工业化学物一般会含杂质,杂质可影响毒性,有时还会改变毒作用性质
(3)毒物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综合毒性表现为几种毒物作用的总和。
②相乘作用:综合毒性大大超过几种毒物作用的总和,即起增毒作用。
(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①性别:一般女性比男性敏感,尤其是孕期、哺乳期、经期妇女。
②年龄:胎儿、婴儿、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对毒性耐受力差,中毒程度往往较严重。未成年人的器官尚处发育阶段,抵抗力弱,也易中毒。
③身体状态:健康状态欠佳、营养状态不良和高敏感体质也容易发生中毒.
器官功能不良或已有病损,再接触毒物,则更易中毒。肝是毒物在体内转化的主要器官,肾是主要的排毒途径,肝肾功能不良者接触毒物,这两器官更易受损
难点:应用中注意事项
教具准备
教师工作资料、教案、教材、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图片)
说明
教学内容<课程引入、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一、组织教学:5×2 min
二、教学引入:10×2 min
三、教学过程:见附页
四、总结:4×2 min
五、作业布置:见附页
六、教学后记:
时间
计划
教学内容和主要概念
教学方
法/设计
(1)按毒作用性质分:
1刺激性毒物: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物理性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物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及其他化合物均属此类毒物。该类毒物主要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2、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3、影响毒性的因素
(1)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①在脂肪族烃类化合物中,其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如乙烷的毒性<乙烯的毒性<乙炔的毒性;
③一般分子结构对称的化合物,其毒性大于不对称的化合物;
④在碳氢化合物中,一般情况下,直链比支链的毒性大;
中毒: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的三要素:生产过程、工业毒物、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
(1)按物理形态分:
①气体②蒸气③烟④雾⑤粉尘
(2)按化学类属分类
1无机毒物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及其他无机化合物。
2有机毒物主要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
(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视频: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第四章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节工业毒物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毒物: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
工业毒物: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