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析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浅析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 命 练 习 曲 》 革 。
3 乐曲的演 奏分析
( 左 右 手 的 交替运 动 1) 这 首 作 品主 要 是训 练 左 手 快 速 运 动 时 的“ 粒 性 ” 清 晰 颗 和“ 度” 。弹奏 时一定不要 ‘ ” 压 的感觉,这样会造成手腕的不适感 以及
音色 上 的沉 重 感 , 同时 也 不 要 只用 手 指 的 力 量 去完 成 单 独 的每 个音 ,
争,痛苦 中的挣扎 。
年 出版 ,但其 中许多首是和 作品1 同时写作的。大体上,各首练习 曲 0 以关系调排列 ,例如第一 首是C 大调,第二首便是a 小调 ,第三首是E
大 调 ,第 四 首便 是c 调 , 当 然其 中 有 例 外 和重 复 , 因 为他 的 练 习 曲 小 是 艺 术 品而 不 是机 械 的技 术 曲 。这 位 波 兰 历 史 上最 著 名 作 曲家和 钢 琴
悲切切 ;又象诉说 ,发 自肺腑 。然而它 的背景仍然 是起伏汹涌 的澜 涛 。这犹 如是 肖邦 对整个命运的哀哭 。 乐 曲的结 尾又 回复 到 自豪 、刚 毅的形 象 。音乐在 很 强的力度 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 ,并且左、右手八度 同奏 ,气势逼人 。最后 , 在特强的力度下 ,奏出 了大调 的主和弦,它象征着 肖邦内心的满腔仇 恨和对革命胜 利的信念。
这样声音听起来会僵硬缺少流动感 。当手指第一个音触键后,随后 的
一
练习 曲从一个不协调 的属九和 弦开始,力度强硬 ,坚定 ,较快
的将 全 曲 的意 境 铺 垫 开来 。紧 接着 引 出 了一 连 串汹 涌澎 湃 的十 六 分音
连串快速运动的动作要顺着第一个音触键的感觉 ,用小臂带动着 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音乐在展开 中,越来越趋 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
曲推 向 高潮 。练 习 曲的高 潮 处 是 一 个胜 利 凯 旋 的 形象 ,它 仿 佛 是在 严
峻的现 实面前 的片刻幻想 ,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 。在接 近
结 尾 的 时候 ,音 乐 由强 到弱 , 出现 了一 个 悲 伤 的 音 调 。它 象 哭 泣 , 悲
◎音 乐 研 究
浅析肖邦c 小调《 革命 习曲
■ 吕媛媛
学钢 琴 的人一 听到“ 习 曲” 个名 词就头 痛 ,虽然人 人都 知 练 这 道要打好技术基础就一定要弹练 习曲。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 同的经验
就 是 弹 练 习 曲 的 过程 是颇 为枯 燥 的 。 肖邦 于 1 ( ) 开 始 写 作 练 习 曲( u s) 作 品 8岁 I 2 8 8年 时 E e ( t d 1) 0 ,于 13 年 出版 ,共 十 二 首 第 二 组 十 二 首 练 习 曲( 品2 ) 1 3 83 作 5于 87
托人们 当时的心情 。
符。音 乐形象 出现得十分突然 ,给人十 分强烈的冲击力,仿佛是 肖邦
内心 感 情 的一 种 宣 泄 。
() 2 用身体和大臂 的协调弹奏右手 的和弦连接 :谱例见 下页) ( 这部分右手的和弦要坚定有力 ,在弹奏和弦连接 时,一定要注 意和弦声部的连接 ,如果要使和弦弹奏 出爆发 力的音响效果,仅用手
完成 ,要有 一气 呵成 的感觉 。仿佛有人在 旁边用一根绳 索拖着你 的 手、小臂往音流前进的方 向快速 的移动 。右手的主题旋律 以丰满的八 度和弦为特征 ,这也蕴含 了全 曲的基本动机,因此右手八度和弦的演 奏要具有 生命力和感染力 ,要达到这种 音乐效果 ,除了手指 的弹奏 外 ,身体的协调动作、手臂 的灵活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部分的 解决需要右手八度慢速 练习,体会身体对手臂 、手指的支撑作用 ,从 而使声音贯通 ,以达到完美的音响效果 。( i— 5 第 0 1小节) 这部分是在 刻画人 内心的一种起伏 ,所 以强弱对 比要明显地表现出来 ,以此来衬
烁今的练习 曲。全 曲热情奔放 ,各种情绪的变化在 曲中表现 的淋漓尽
致 ,如 英雄 性 的激 越 慷 慨 、 内心 的万 分 痛 苦 、 以及 愤 怒 的抗 议 。 由于
这首作品表 达了 肖邦对暴力的愤慨 ,对祖国灾难 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
来斗争等 各种复杂 的心情 ,所 以人们将这首练 习曲 (0 1 ) 1 之 2 简称为
2 ,乐曲的音 乐形象分析
本 曲为 单 三 部 曲式 结 构 的单 一 形 象 的音 乐 作 品 。 全 曲 自始 至 终 贯 穿在 愤 怒 和 悲痛 的情 绪 之 中 。整 个 音 乐 形 象 是通 过 左 手 奔 腾 的音 流 和 右 手 刚 毅 的 曲调 相 结 合 体 现 出 来 的 。
接着 ,左右 手同向进 行,两道音流奔腾不羁 的由最高 点倾 泻下 来 ,犹如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突然间高音部 出现了主题旋律 :一个 刚毅 的曲调,就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这段音乐除 了表现 肖邦 内心 的
愤 慨 和 焦 虑 之 外 ,还 包 含 着 坚 定 不 移 的 信 念 。它 仿 佛 是 愤 怒 中 的 抗
田
黄 声 2l年 3 河之 02 第1 期
年9 。俄 国沙 皇 的 军 队 于 1月 7 月 1 日攻 陷 了华 沙 。 肖邦 当 时在 德 国 ,他 在9 的 日记 中 已经 这样 写道 :“ 月 当斯 图加 特传 出 了午 夜 的钟 声 时 ,世 界 上 平 添 了 多 少 尸 体 !父 亲 、 母 亲 , 你 们 在 哪 里 ? 也 许 也 成 了尸 体 !” 后 ,他 以沉 痛 的 心情 面对 华 沙 陷 落 的 消 息 , 写 出 了 这 首 震 古 其
家是唯一一位,一生几乎只写钢琴 曲而又取得 辉煌成就的作 曲家 ,同 时也是一位 伟大的钢琴家 。他天才 的创造 了唯有钢琴才有的那种音乐 美 ,所 以人们提起 肖邦必定想到钢琴 ,提起钢 琴就 必然想到 肖邦 ,他 的具有非凡艺术魅力 的钢琴诗篇,以其迷人的旋律 ,绝妙的和声,完 美 的钢 琴织体展现 出一片 片崭新 的音乐美景。 1 、背景 介绍 肖邦 的第十 二首 ( C小调 ) 是著名 的《 革命 练习 曲》 ,作于 l 1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