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津生: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将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

武津生: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将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

武津生: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将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发布日期:2016-01-29 浏览次数:193 字号:[ 大中小](来源:嘉峪网)今年1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在主题报告中从国家战略高度,用了大量篇幅专门阐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NQI”)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加强NQI建设的“五个面向”工作要求。

NQI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科技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科技部即将以专栏形式首次将NQI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如何加强NQI建设,1月2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

以下为专访内容摘录。

Q1:NQI的由来及其概念【武津生】200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共同提出NQI的理念。

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质量领域一百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正式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共同构成NQI,指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图1 NQI的内在关系经我们研究,计量是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合格评定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三者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质量的发展:计量是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基准;标准是合格评定的依据,是计量的重要价值体现;合格评定是推动计量溯源水平提升和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

简单地说,计量解决准确测量的问题,质量中的量值要求由标准统一规范,标准执行得如何就需要通过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来判定。

Q2:NQI的作用与意义【武津生】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加强NQI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立社会经济活动最佳秩序的技术规则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本质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协调一致,达到最佳效果。

从古代文明的度量衡,到现代社会的NQI,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就像空气和血液一样,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重要技术规则和制度。

没有统一的NQI,就没有有序的日常生活、有序的社会生产、有序的贸易往来、有序的国家运转。

2. 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技术平台NQI始终与科技相伴、与创新相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计量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标准与创新的关系极为紧密。

实施标准就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科技的再创新,随着标准的修订,这些创新成果又被纳入标准,标准的“制定—实施—修订”过程,恰是科技的“创新—应用—再创新”过程。

创新与标准化的“交互扩散效应”,借助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各领域高效流动和配置,当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就可以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

3. 实现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计量被称作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精准的计量。

在航空母舰、核潜艇、隐形飞机、洲际导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核武器等武器装备与设施中,计量精度至关重要。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先进的标准能够带动从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到重大装备、关键工艺乃至最终产品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高,并为质量改进提供路线图,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第三方认证和检验检测能够减少质量信息不对称,促使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管理,进而有效改善质量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很明显,NQ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

4. 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技术语言”。

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提升NQI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努力提升本国校准测量能力,以不断满足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需求。

另一方面发挥NQI的技术规则作用,抢占话语权。

ISO秘书长认为“不参与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就意味着把决策权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提高NQI水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美、德等44个国家将计量写入宪法,“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为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提供双倍经费支持,每年投入近10亿美元,主要支持基础性公益性计量技术和标准研制。

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将标准、计量、认证作为核心战略。

我国也同样重视NQI技术研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研究制定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以及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实验室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中国制造2025》强调质量为先,专门就“夯实质量发展基础”进行了部署。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也明确要求加强NQI建设。

总而言之,NQI建设事关国家核心利益,NQI落后于人,产业发展甚至国家安全就有受制于人的危险。

提升NQI技术水平,加快推动NQI 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刻不容缓。

Q3:国外NQI发展现状和趋势【武津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NQI发展呈现新态势。

在计量领域,量子基准正逐步取代实物基准,量值传递由逐级传递向扁平化方式发展,新领域计量基标准成为国际计量研究热点。

在标准领域,跨产业融合标准的需求不断增多,先导性新兴产业标准成为热点,国际标准向社会领域拓展趋势明显。

在检验检测领域,检测需求多样化、早期化和微量化,检测技术向精确、快速、在线、智能、高通量、非定向发展,检测评价向质量演化、寿命控制、定量可靠方向发展。

在认证认可领域,评价技术向全样本、系统性、定量化发展,评价对象呈现多样化、条件复杂化、需求专业化态势。

Q4:我国NQI发展现状【武津生】1. 在全球竞争中我国NQI水平整体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

“十五”以来,我国逐步加大NQI研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机制保障,夯实了科技创新基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玻尔兹曼常数测定结果、高铁和智能电网标准等方面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总体处于并跑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际互认测量能力由世界第9上升到世界第4。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占同期国际标准总数从0.25%上升到的0.7%。

总体来看,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NQI还存在显著差距,整体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

2. “十二五”质检科技发展为我国追赶国际NQI先进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质检科技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提升能力,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质检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顺利完成“十二五”质检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逐步完善,质检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支撑“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环境设施等质检科技基础条件提升明显,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省部级936项,质检系统技术机构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获得各类专利授权3669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到85.14件。

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科技攻关,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我国NQI 水平。

在计量领域,获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达1266项,较“十一五”增加409项,国际排名由第9跃居第4、亚洲第1。

累计参加国际比对700余项,主导国际比对的数量显著提高,基准国际比对覆盖率为90%。

在标准领域,承担“重点工业领域资源高效利用共性技术标准研究”等8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展国际标准以及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重要国家标准研制,支持研制国际标准224项,基本覆盖我国同期制定提出的国际标准,支持研制国家标准1299项,占我国同期制定国家标准数的16%。

在认证认可领域,突破了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一体化载荷仿真评估技术,IC卡产品渗透性攻击测试技术,GAP生产链质量信息追溯控制技术等难点。

在检验检测领域,危害物识别精度和广度大幅提升,在进出口食品和工业与消费品检测鉴定、溯源等方面能力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在动植物检疫及卫生检疫领域,建立了300余种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定技术、试剂和标准物质。

建设了一批质检科技协作创新平台。

认定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持续支持了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国家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国家标准文献、中国检测资源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三个技术方向汇聚了以院士为核心,长江学者、杰青、百千万人才为骨干,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建有计量技术机构3274家,承担ISO/IEC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秘书处64个,标准化科研机构超过20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33个,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8600家。

Q5:我国NQI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武津生】虽然我国NQI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NQI发展差距明显。

在计量技术方面,我国计量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尚未全面开展,现有成果比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计量新领域建设刚刚起步,远未能满足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技术标准总体仍然处于跟跑阶段,我国标准适用性不强,整体水平不高;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技术标准缺失;对国际标准的贡献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称。

在检验检测方面,我国检验检测在许多领域仍存在“检不了、检不好和检测结果评价不准”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认证认可方面,我国认证认可技术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认证认可基础技术能力不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认证认可技术存在空白。

Q6:NQI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武津生】“十三五”期间,科技竞争更加激烈,计量基准量子化、量值传递扁平化、新兴领域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蓬勃发展;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低速运行。

但供给侧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的需求,质检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