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18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021/4/18
发热 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不宜见热就解
高热 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 应用解热对症疗法
退热 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
2021/4/18
2021/4/18
2. 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 有效:中度镇痛,慢性钝痛; 无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 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
• 2、 chemical injuries(化学性因子) • 3、 biological pathogens(生物性因子)
• 4、 necrotic tissue (坏死组织 ) • 5、 Immnological reaction
(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2021/4/18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最常用 水杨酸钠:抗真菌药和角质溶解药 二氟尼柳: 水杨酸:
2021/4/18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解热作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散热过程,维持体温。
病理:发热激活物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内 生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引起下丘脑PGE合成和释放增加, (炎性CK) 升高体温定点,引起发热。
NSAIDs抑制下丘脑COX,阻断PGE合成,恢复正常体温定点。 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2021/4/18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代谢产物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用量<1g,代谢物水杨酸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用量>1g,超过消除能力,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水杨酸盐弱酸性,量过高中毒,碳酸氢钠,碱化
尿液,增加其解离,减少重吸收,加速排泄,是解 救中毒。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药量近轻度中毒,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
2021/4/18
3. 抗血栓
减少血栓素A2(TXA2)合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40mg/d), 共价修饰血小板COX活性
中心的丝氨酸,酶失活,减少TXA2合成。成熟 血小板不再合成新的COX 。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前列环素(PGI2) 生成,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OX,且小剂量有 效;其他药物则为可逆性抑制。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2021/4/18
发展简史
• 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 • 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aspirin,开创了NS AIDs发展 的先河 •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 • 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 乙酸类等
2021/4/18
主要作用
解热 镇痛 抗炎 抗风湿
广义抗炎药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 抗风湿病药 抗痛风药 H1受体拮抗药
2021/4/18
NSAIDs按结构分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 吡唑酮类 吲哚乙酸类 邻氨基苯甲酸类 芳基烷酸 苯乙酸类
COX-1
COX-2


固有型
诱生型


绝大多数组织
炎症反应细胞为主
生 成 条 件 自然存在
刺激后诱导生成
生理学功能
保护胃粘膜
细胞间信号传递
调节血小板功能
骨骼肌细胞生长
调节外周血管、风湿病
炎症反应
2021/4/18
根据药物对COX2的IC50 / COX1的IC50的比值进行分类
2021/4/18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解热镇痛
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 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病人的 轻、中度疼痛等。
2021/4/18
2. 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解热镇痛剂量1~2倍,最好用 至最大耐受量(po,3~4g/d)。
急性风湿热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 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急性风湿热 鉴别诊断。
PGI2和PGE2,抑制溶酶体酶释放、抑制氧自由基产 生、抑制淋巴细胞激活的作用。长期使用 NSAIDs可能会加重组织损伤。
2021/4/18
炎症
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2021/4/18
Causes of Inflammation
• 1、 physical agents(物理性因子)
缓激肽 PG PGE1、
PGE2、 PGF2α
疼 痛
2021/4/18
3.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强度相差很大; 对症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 炎症局部PGs:强致炎物质,扩血管和增加白细
胞趋化性,协同其他致炎物质(缓激肽、组胺)加 重炎症。
NSAIDs抑制炎症部位COX-2,间接抑制白细胞游 走、聚集;减少缓激肽形成;稳定溶酶体膜并抑 制溶酶体酶释放等多种作用。
COX无选择性抑制药 萘普生(0.6)、氟比洛芬(1.3)、双氯芬酸(0.7)、 萘丁美酮(1.4)
COX-1低选择性抑制药 布洛芬(15)、对乙酰氨基酚(7.5)
COX-1高选择性抑制药 阿司匹林(166)、吲哚美辛(60)、舒林酸(100) 、吡罗昔康(250)、托美汀(175)
COX-2选择性抑制药 塞来昔布(0.003)、罗非昔布(0.0018)、 尼美舒利(0.007)
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酶(环氧合酶, COX) 减少前列腺素(PGs)合成
2021/4/18
2021/4/18
•Lüllmann, Color Atlas of Pharmacology © 2000 Thieme
2021/4/18
表18-1 环氧酶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药物分类
环氧酶 (cyclooxygenase)
致痛物:缓激肽、PGs,引起疼痛。 PGI2和PGE2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NSAIDs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减少PGs合成。
(包括脊髓和其他皮质下中枢 )
2021/4/18
作用机制
组织损 伤炎症 刺激
刺激感 觉神经 末梢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
致炎致 痛物质 释放增 多
组织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