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与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用户需求书由于《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与《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项目中的洪水预报模型、水库调度模型、洪水淹没分析模型以及信息服务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水库调度模块、淹没分析模块的开发和建设有很大的关联性,为了节约招投标和编制费用,将《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与《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一并招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一、供应商资格:1、投标人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资格条件;①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③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④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⑤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2、投标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3、投标人具有省级或以上信息产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或以上)资质;4、本项目各包组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项目预算人民币贰佰伍拾万元整(¥2,500,000.00),预算金额为投标报价上限,报价超过上限的投标为无效投标。
三、用户需求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韶关市地处粤、湘、赣三省结合部,位于北江上游浈江与武水的交汇处,是广东省北部重镇。
由于浈江、武江和北江纵贯市区,形成三江六岸格局,加上防洪堤标准较低、沿江城区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水灾害频繁,仅1992年至2006年的15年间,韶关市、乐昌市已遭受7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袭击,严重制约着韶关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湾头水利枢纽工程已经竣工,乐昌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也已完工,若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和湾头水利枢纽,通过乐昌峡水库的蓄洪削峰以及湾头水库的错峰滞洪,配合韶关市区、乐昌市防洪堤围,形成库堤结合的防洪体系,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可将韶关市区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乐昌市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然而,目前韶关市防汛指挥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于防洪调度方案的制定更多的是依靠主观经验,很难保证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为了实现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的科学调度,有必要加强水文预报工作中的前瞻性、准确性,加强流域范围内大中型水库的统一调度,正确评价分析调度方案,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最佳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1.2 建设现状1、防洪体系随着湾头水利枢纽、乐昌峡水利枢纽等工程的竣工,韶关市形成了“库堤结合、蓄泄结合”的防洪体系。
乐昌峡水利枢纽和湾头水利枢纽以下、孟洲坝水库坝址以上防洪体系概化图如下所示。
图1 流域防洪体系2、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调度系统建设滞后目前建设的系统主要是水雨情、工情查询系统及三防预案管理系统,尚未建设流域防洪调度系统。
(2)水文遥测站点等数据滞后目前全流域仅有水位站5个、水位/流量站2个,缺乏主要水库的出库入库流量数据以及主要河道断面地形数据,给洪水计算和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3)预报调度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方案的制定很多的是依靠主观经验,而且多数是单江的洪水预报,对于三江同时发洪水、多水库联合调度的复杂情况下的洪水预报,比较缺乏经验,很难保证预报、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1.3 建设目标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可为三江洪水联合调度提供及时、准确的洪水实时及预报信息,同时依据决策目标和可以使用的防洪手段,进行水库调度多方案模拟,制定出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集,并对各个可选方案的风险及其后果进行评价。
防汛指挥部门根据防汛形势和防洪工程现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充分发挥各水库、堤防等工程的防洪作用。
1.4 建设原则1、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应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从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防洪实际、信息资料和技术条件出发,选择先进而适用的技术;2、坚持精确高效的原则,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应保证调度的正确性、安全性,减少调度产生的风险。
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数学模型的性能,提高模型的运行速度,保证洪水调度的准确性、实时性;3、坚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原则,调度系统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坚持可扩展的原则,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5、坚持标准化和易操作的特点, 在应用开发中,数据规范、指标代码体系、接口标准都应遵循国家、水利部及广东省相关规范要求,充分注意设计风格的统一性、界面的友好性、操作的简便性、功能的完善性;6、坚持易维护的原则,调度系统要提供良好的维护接口,方便系统运行期间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5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有两项:一是《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项目;二是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项目,建设范围为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以下,孟洲坝水库坝址以上的武江、浈江、北江流域范围。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一、编制《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1)研究开发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包括降雨径流预报模型、一维河道洪水演进模型。
预报站点包括乐昌、桂头、犁市、韶关、乐昌峡入库、湾头入库、小坑入库、锦江水库、横溪电站。
(2)编制《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方案应按照水利部《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SL596-2012)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乐昌峡和湾头水库防洪调度方案,明确水库调度原则和调度权限,提出防护地区的防御对策和措施。
研究开发水库调度模型,包括单库调度模型和多库联合调度模型。
模型建设范围包括乐昌峡水利枢纽和湾头水利枢纽以下、孟洲坝水库以上范围的大中型水库(含梯级电站)。
具体包括: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孟洲坝水库、小坑水库、锦江水库、横溪电站。
(3)研究开发洪水淹没分析模型。
制作洪水风险图。
研究范围为韶关市城区及乐昌市城区。
二、开发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1)开发流域防洪调度软件系统及防洪调度专用数据库。
防洪调度软件系统包括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淹没分析、系统管理等模块。
(2)根据《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和其他梯级水库的调度方案,利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型、调度模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水雨情数据、DEM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合GIS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示,及时高效地为防洪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3)开发完整的数据交换接口,接收水文数据、三防综合数据库数据、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将预报结果同水文预报系统、三防会商系统、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系统数据对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整合,有条件的还应将功能相近的模块集成在系统中。
1.6 工期要求系统建设工期为三年,其中《乐昌峡和湾头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必须在2013年3月底通过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审查,2013年4月底前报省防总批准;系统建设于2013年1月开工,2014年12月前完工,2015年1月~10月系统试运行,2015年10月项目终验。
2 系统需求分析2.1 业务流程分析在防汛减灾中,通常是先根据各地区雨量信息进行洪水预报,然后进行洪水演进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洪水调度模拟,结合防汛会商,以期为决策者的抢险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就是根据洪水预报结果,对防洪形势进行分析归纳,理出防洪决策的内容与目标。
然后依据决策目标和可以使用的防洪手段,在计算机上进行多方案模拟,制定出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集,以及各个可选方案的风险及其后果的评价等。
防汛指挥部门根据防汛形势和防洪工程现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充分发挥各水库、堤防等工程的防洪作用。
2.2 系统功能需求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是以水雨工情数据库和模型库作为支撑,通过总控程序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环境,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有效地实现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洪水淹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信息服务实现调度决策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查询、数据检索、数据维护管理等功能。
其中信息查询主要提供实时水雨工情、气象信息、水文历史信息、防汛文档、预报预测结果、预案管理等信息的查询。
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淹没分析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其基础是降雨径流模型、一维河道洪水演算模型、库群调度模型、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等各种水文、水动力模型。
系统通过迅速汇集实时水雨情信息、预报降雨量信息,对流域洪水进行预报。
然后根据洪水预报结果,对防洪形势进行分析归纳,理出防洪决策的内容与目标,并依据决策目标和可以使用的防洪手段,进行库群调度计算,制定出可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集。
最后通过洪水淹没分析模块对防洪调度方案成果或设定方案进行洪水淹没分析。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模型参数管理、方案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2.3 系统接口需求韶关市三防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有:三防信息综合查询系统、韶关市、县、区防洪应急预案及台帐多媒体演示系统、乐昌峡水库入库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防汛预警通信PDA系统、水利综合数据库系统等。
武江、浈江、北江三江洪水联合调度系统需要开发数据接口,并从数据、应用等不同层面,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进一步实现系统功能的集成。
本系统用户包括:广东省防总;广东省水利厅;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韶关市政府应急办;韶关市水务局;韶关市水文分局;其他相关单位等。
归纳起来,本系统内部子系统、系统用户(使用者)、外围系统之间的接口应至少涵盖以下几类:1)韶关市水文局数据接入接口;2)基础信息数据汇集、调用接口;3)日常业务管理接口;4)三防会商接口;5)用户操作接口;6)信息发布接口。
7)预留市政府应急办指挥系统接口2.4 系统性能需求本系统是大型信息化系统,因此系统应具有大型系统的常规性能要求,包括:1、系统稳定性要求系统软硬件整体及其功能模块具有稳定性,在各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死机现象,更不能出现系统崩溃现象。
2、系统可靠性要求系统数据维护、查询、分析、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容错和自适应性能对使用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错序或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的操作能推理纠正或给予正确的操作提示。
对于关联信息采用自动套接方式按使用频率为用户预置缺省值。
4、易于维护性要求系统业务数据的维护方便、快捷。
5、安全性要求保障系统数据安全、不易被侵入、干扰、窃取信息或破坏。
6、可扩展性要求系统从规模上、功能上易于扩展和升级,应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预留相应的接口。
7、数据精确度系统涉及不同类型的数据,数据从采集、检验、录入、上报到入库,经过多种工序,要保证数据精度需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系统对地形数据等的精度有一定要求,如地形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