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毒理学:第一章环境毒物与生态毒理效应

生态毒理学:第一章环境毒物与生态毒理效应


fine particl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1)易进
对健在康空的气危中害悬极浮大的。时间更长易入道。进深;入部(血呼2液)吸;
(3)易吸
附其他毒物。
空气污染带来的生态问题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间接危害
产生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臭氧层空洞(Ozone depletion)
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 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inhalabal particulates IP
可吸入颗粒物 Dp≤10um
particulate matter PM10
能进入人体呼吸道 ,且能长期漂浮于
空气中, 也称飘尘(suspended dusts)。
细粒子 Dp≤2.5um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 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蒸发增强
第一个因全球变暖 而将要消失的国家
大气污染: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大气的自净 能力,污染物浓度增高,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 要求,对居民的身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甚至是潜在 的影响和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 污染。
大气的正常组成
0.93% 20.93%
0.03%
78.10%
0.01%
氮 氧 氩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大气结构
颗粒污染物
大气颗粒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固体颗粒中较小 的有碳黑、碘化银、燃烧颗粒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 、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液体颗粒物主要有雨滴、 雾和硫酸雾等。
粒径是颗粒物的最重要的性质。它反映了颗粒物来源 的本质,并可影响光散射性质和气候效应。
1. 粉尘 (dust) 2. 烟 (fume) 3. 飞灰 (fly ash) 4. 黑烟 (smoke) 5. 雾 (fog) 6. 煤烟尘 (soot) 7. 总悬浮微粒 (TSP)
(一)空气污染来源
空气污染的来源 1、室外空气污染来源 2、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室外空气污染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 交通性污染
燃料燃烧 生产废气
生活性污染
其它
2.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人类活动 燃料燃烧及加热 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 室外来源
室外 来源
建筑材 料及装 饰材料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 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 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 新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包括气体和蒸汽。
气体是某些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所形成的气态形式。 蒸汽是某些固态或液态物质受热后,引起固体升华或液体挥发而
形成的气态物质。气态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过鉴定的大气污染 物有 100 多种。 气态污染物分为5类: 1. 含硫化合物; 2. 含氮化合物; 3. 碳氧 化合物 ; 4. 碳氢化合物 ; 5. 卤素化合物 。
电离层
平流层:空气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只有水
平流动;含臭氧层。
对流层:含空气、水蒸气、
烟尘、微生物等。空气垂直、 水平流动;有气象现象。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标准规定了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人 颗 C物O(粒F、物)01(30P、M 种P污1b0)染、、物苯S的0并2浓[、a度]N芘限O(B值x、a及PN监)0及2测氟、采化样 和分析方法
(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
生态系统变化
后果及表现
成因
海平面 上升
改变海岸线 沿海低地被淹
农业 生产 变化
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 不稳定 与供需 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径流减少
酸雨(Acid rain)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烟尘
形成
云雾
吸收太阳辐射
颗粒性污染物
1、影响UV 生物学作用
2、冷化效应
3、遮天蔽日
波动上升,平均升高了0.6--0.80C 持续增加
1860年以来,全球平 均气温变化状况
全球大气中的CO2含量变化
温室效应产生的环境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人类 活动
燃料燃烧 及加热
家用 电器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物理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化学性污染物
按存在形态 气态污染物 颗粒性污染物
按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 物理和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1
第一章
内容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毒物 1.大气污染与大气毒物 2.水体污染与水环境毒物 3.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毒物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人体健康效应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毒物
环境污染: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现代化和 城市现代化等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状态发生了 改变,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生态糸统遭到破坏,扰乱 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或严重的环 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 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 的物质。
1.大气污染与大气毒物
大气毒物:当大气环境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 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 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成为大气毒物。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Dp)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究的颗粒物(任意密度 和形状)与一个单位密度的球形颗粒物的空气 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颗粒物的直径就 定义为所研究颗粒物的Dp。
可按Dp大小对颗粒性污染物进行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Dp≤100um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
一次污染物 :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 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
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
NOx + CH
UV
浅蓝色混和烟雾
O3(85%)
过氧酰基硝酸酯(10%) 其它(5%)
主要为过氧 乙酰硝酸酯
醛类、酮类、 过氧化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