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教园分享2017医学考研内科学(风湿性疾病)考点与解析-题库二

医教园分享2017医学考研内科学(风湿性疾病)考点与解析-题库二

医教园分享2017医学考研内科学(风湿性疾病)考点与解析-题库二
6.2013N75A 下列治疗风湿病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中,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小的是
A.萘普生
B.炎痛喜康
C.塞来昔布
D.双氯芬酸
2013N75A 答案:C
【医教园考点还原】(P801)“(一)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等药物可减少胃肠道副反应,疗效与传统的NSAIDs相似,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C对)。

【医教园答案解析】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起到抗炎、解热、镇痛的效果。

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D错)、萘普生(A错)、吲哚美辛等,能非选择性抑制COX-1(主要表达于胃粘膜)和COX-2(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故胃肠道反应较大。

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C对)、罗非昔布等,能选择性抑制COX-2达到抗炎镇痛效果,胃肠道反应也较少。

炎痛喜康(B错)虽属选择性COX-2抑制剂,但临床应用后胃肠道反应仍较大。

第二章风湿热(最新考试大纲未要求)
7.1997N74A 哪项急性风湿病变伴发心脏炎的机率最低
A.关节炎
B.皮下结节
C.舞蹈病
D.环形红斑
E.血管炎
1997N74A 答案:C
【医教园考点还原】(P804)“(4)皮下结节…常与心脏炎同时出现(B错),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

【医教园答案解析】急性风湿病变多伴有链球菌感染,可表现为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

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

但由于关节炎(A 错)、皮下结节(B错)、环形红斑(D错)、血管炎(E错)都是结缔组织病变的表现,和心脏有同源性,可经血液传播链球菌感染心脏,导致心肌炎,心包炎等,伴发心脏炎的机率较高。

而舞蹈病是急性风湿病变的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故发生心脏炎几率较低(C对)。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8.2003N73A 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A.CD3+细胞
B.CD4+细胞
C.CD8+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2003N73A 答案:B
【医教园考点还原】(P808)“免疫紊乱是RA主要的发病机制,活化的CD4+T细胞(B对)和MHC-Ⅱ型阳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浸润关节滑膜”。

(八版凯利风湿病学P1105)“聚集的淋巴细胞中包含有体积小、胞浆少的CD4+记忆T淋巴细胞,其中还散在分布少量的CD8+淋巴细胞(C错)”。

【医教园答案解析】T细胞是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在RA发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T细胞大多数为CD4+T细胞(B对),而CD8+T细胞相对较少(C错),而B淋巴细胞(D错)和巨噬细胞(E错)是作为抗原递呈及自身抗体来源的细胞,但并不起主要作用。

而CD3+T淋巴细胞(A错),临床常用作检验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胸腔积液、变应性鼻炎等,降低可见于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口腔溃疡等,与类风湿关节炎无关。

2005N83A 下列哪个基因被认为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发展无关
A.HLA-DR4
B.HLA-B27
C.TNF基因
D.性别基因
E.球蛋白基因
2005N83A 答案:B
【医教园考点还原】(P808)“许多地区和国家进行研究发现HLA-DR4单倍型与RA的发病相关”(A错)。

(P808)“使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8等增多”(C错)。

(P808)“另外,B细胞激活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E错)。

(P809)“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A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D错)。

【医教园答案解析】HLA-DR4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基因(A错)。

此外,其发病和发展与TNF-α、IL、球蛋白基因的表达等有关(CE错),发病有性别上的显著差异表明与性别基因有关(D错)。

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约90%以上患者阳性)(P822)(B对)。

9.2009N73A 下列关于可能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感染因子中,通过活化B淋巴细胞起作用的感染因子是
A.支原体
B.EB病毒
C.大肠杆菌
D.链球菌
2009N73A 答案:B
【医教园考点还原】(八版凯利风湿病学P1097)“EB病毒(EBV)(B对)被认为在RA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间接作用。

它是B细胞多克隆活化剂,能够促进RF产生”。

(八版凯利风湿病学P1096)“化脓菌感染(CD错)滑膜组织并不会引起RA,而且在滑膜组织或者关节液中广泛寻找独特的或者特异性病原体仍然未得到阳性结果”。

(八版凯利风湿病学P1097)“支原体(A错)和衣原体在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这些生物体为致病原”。

【医教园答案解析】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可刺激B细胞大量合成RF(类风湿因子)。

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故EB病毒通过活化B淋巴细胞起作用(B对)。

支原体(A错)、大肠杆菌(C错)、链球菌(D错)均有可能是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未能得到证实。

10.2007N150X 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
B.多发于20~45岁女性
C.受累关节多为双侧对称性
D.多数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
2007N150X 答案:ABCD
【医教园考点还原】(P808)“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C对)。

(八版外科学P789)“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A对)。

(八版外科学P789)“多发生在20~45岁,女性多见”(B对)。

(八版外科学P789)“大约70%~80%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D对)。

【医教园答案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A对)。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以20~45岁最多(B对)。

受累关节可出现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且呈双侧对称性(C对)。

大约70%~80%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D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