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期末复习材料第1章1、医学信息学定义:探讨生物学的、医学的或者更广义的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交互和展现的过程的科学;探讨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来优化这些过程的科学;以及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实现信息和知识层次的各种应用的科学。
2、三个重要概念: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是原始符号,信息是经过分析的可用的数据,而知识是信息组成的一系列法则和公式。
第2章1、ISO信息、数据的概念: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人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与决策。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数据定义: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的处理。
2、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数据是散在的,无关的,或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的事实、数字或符号。
数据是潜在的信息。
而知识是与用户的能力和经验相结合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知识的信息。
数据是信息的原料素材,信息的基础是数据,而信息是知识的原料。
3、信息的特征:信息不是物质、可以共享、没有质量、需要载体传递、不是能量、允许消失、可以处理、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传输或存储。
4、医学信息管理定义:(广义的)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狭义的)对信息本身的管理三个要素:人员、技术、信息;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5、信息资源管理(IRM)三个层次:个人的、组织的和社会的IRM。
6、信息管理科学:信息管理科学是一门以普遍存在的社会信息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社会信息服务中的各种问题。
信息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是主体学科。
宏观描述:信息管理微观描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四基元: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控制技术7、医学信息管理概念:对医学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传递、访问、分析、利用、研究的过程,即对医学信息的开发管理和利用。
8、数据仓库概念: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且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决策分析处理。
(对概念各词的理解P24)9、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比较:(1)传统数据库主要是为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未必按照同一主题存储数据;数据仓库侧重于数据分析工作,是按照主题存储的,数据以内容划分而不是以应用划分。
(2)数据库保存信息时不一定强调时间属性,而数据仓库的数据出于决策需要,都要标明时间属性。
(3)数据仓库里的数据反映的是历史信息,一般允许添加,但不允许随便更新。
(4)数据库一般存储在线交易数据,数据仓库存储的一般是历史数据。
数据库设计是尽量避免冗余,一般采用符合范式的规则来设计,数据仓库在设计时是有意引入冗余,采用反范式的方式来设计。
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它的两个基本的元素是维表和事实表。
10、数据挖掘概念: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辅助决策。
11、医学数据挖掘过程:①确定业务对象②数据准备③数据挖掘④结果分析⑤知识应用12、医学数据挖掘系统组成:(P27图2-1):(1)数据库管理模块(2)挖掘前处理模块(3)挖掘操作模块(4)模式评估模块(5)知识输出模块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统计学第3章1、医疗数据的安全措施:1)数据访问权限必须得到控制(2)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具有外部接口,所以要防止非法入侵(3)环境控制。
将存放医院的医疗信息数据库的设备安置在一个特殊的场所,那里的防火、防爆、防震、防盗功能应特别严密2、生存周期定义:一个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开发应用直至更新换代称作系统的的生存周期。
其具体过程包括(名字)(P51图3-6):(1)规划和可行性研究(2)项目设计:需求分析、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硬件分布设计(3)软件开发:代码编写、数据库实现(4)软件测试:功能测试、负载测试、纠错(5)项目实施:软件安装、运行(6)开发总结(7)后期维护3、需求分析是所有软件系统开发的第一步要完成的工作。
4、系统集成概念: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医院各科室的电脑、各种仪器设备、服务器等)、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两种集成方式:集成技术: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系统集成:包括硬件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5、分布式数据库:(找不到答案)第4章1、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化文件。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共同利益为目标。
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活动。
标准化是制定标准的结论。
标准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首要任务2、标准化的原理:(1)简化原理(2)统一原理(3)协调原理(4)优化原理标准类型:强制性标准、任务导向标准、实质性标准、共识性标准。
E 惠特尼发明的工序生产方法,设计了可通用互换零件组装步枪“标准化之父”3、分类的定义:是某一领域内概念的的序化和原理的序化。
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4、单轴和多轴系统类目(亚目细目)采用一个序化标准的,为单轴分类系统;采用多种不同的序化标准的,则为多轴分类系统。
比如疾病分类法ICD,是依据了疾病的四大特性(病因、部位、病理和临床表现)作为分类依据,所以是多轴分类系统。
对于每一类目,又可按特性的属性关系,依序化原理再分为亚目、细目等。
5、编码的定义:是指定一个对象或事物的类别或者(如多轴分类)类别集合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将一个表示对象或事物信息的某种符号体系(常见是文字)转换成便于人或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另一种符号体系(代码)的过程代码的定义:是编码的基本构件。
常见有:数字代码、记忆代码、分级代码、双重代码6、医学信息标准的类型(1)信息标准:ICD、SNOMED (2)交换标准:HL7、DICOM(3)处理与流程标准:IHE (4)硬件与软件标准:《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主要医学信息标准(名字、应用)(1)ICD(国际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最新版本:ICD-10 (2)SNOMED(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用以描述和表达复杂的临床症状。
SNOMED3.4版(3)ICD-O(国际肿瘤疾病分类),作为肿瘤登记、报告的标准代码(4)ICPC(国际社区医疗分类); RCC——Read临床分类; MeSH医学主题词表第5章1、医学信息系统构建模型(P94图5-2):第一层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第二层是应用计算机存储和检索数据;第三层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和自动化;第四层是诊断和决策中的计算机应用;第五层是治疗和控制中的计算机应用;第六层是研究和开发中的计算机应用。
2、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模式有四种,即用户自开发、委托专业公司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购买软件包开发。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最重要的工作环节,目的是通过对目标医院使用者的访问、调查,详细了解用户的流程与需求,并作为软件开发与系统设计的依据。
这个工作要求系统分析员对用户的工作流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项目计划书:准备项目计划书的步骤一是制作一份项目计划的标书,详细表述医院建设HIS的动机和需求,其目的是邀请感兴趣的厂商为医院的HIS建设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第二步是在收到各厂商的“计划书(建议书)”后,进行认真评价,决定按哪一个方案执行;三是在系统的预期目标、规模、开发方式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后,由医院、软件供应商共同或单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是HIS实施过程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项目计划书主要应包括几个方面:(1) 医院概况及现行信息系统(手工的或计算机化的)的描述;(2)拟建的信息新系统的总体目标;(3) 网络的规模和类型; (4)新系统的功能描述与子系统的划分(5);网络工程及全系统的硬件资源需求及分布;(6)系统软件资源需求;(7)开发实施费用估算;(8)工程各阶段的进度安排;(9)各阶段、各子项目负责人及职责;(10)各阶段应完成的技术文档和关键技术要求;(11)质量、进度控制方法;(12)培训计划第6章1、HIS定义(美国专家):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采集,存储,处理,访问和传输所有和医院相关的病人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功能上的要求。
2、HIS五个基本功能:信息的采集功能、信息的存储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的传输功能、信息的提供与获取功能HIS五个基本功能的相互关系:P111图6-23、HIS功能架构划分原则(高内聚低耦合)(1)遵从总体目标的要求;(2)遵从专业业务的要求;(3)组建合理的层次关联;(4)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原则;(5)规模适当、分布实施;(6)适应与变革。
高内聚、低耦合:耦合是指不同子系统或模块之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而内聚则是指一个子系统或模块内部各因素之间结合紧密程度。
HIS功能设计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即子系统或模块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各因素有密切的逻辑联系;而子系统之间关系弱小,主要是数据共享关系,即数据耦合关系。
具体划分(四个部分):首先是医院信息系统(包含了医院经济管理和医疗事物管理),第二是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第三是支持与维护系统,第四是外部接口。
子系统划分原则子系统的划分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即尽量保持每个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每个子系统内部应该有着较大密切的逻辑联系,而各个子系统之间则是关联性越弱越好,只能容许保持共享数据库的功能。
只有严格遵照这个原则划分和设计子系统才能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剪裁和组合。
模块的划分模块划分应该规模适中,过大则失去模块划分的意义,过小系统会零碎、繁杂。
模块划分是系统的微观划分。
划分子系统是系统的宏观划分。
4、分步式体系结构:主要是指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可以借助它在不同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
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它是在网络基础上,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援,以微机工作站为前端的一种系统结构。
三层结构(C/S/S):“客户端+中间层+数据库”逻辑上将程序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