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报,2006年第20期. [10]王明雪.重在应用——从大学语文到职业汉语的课程改革[J].
改革与创新, 2009年第2期. [11]彭裕丹.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的几个原则[J].教育
与职业, 2006年第11期. [12]肖卓娅.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改革途径的思考[J].教学改
革,2009年第18期. [13]刘人锋.因材施教——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J].湖南科技
期. [6]李明清,丁璞.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与出路[J]. 湖北第二师范
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7]李晓婉.大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08年第11期. [8]陈彤.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20期. [9]陈传万.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科技学院学
导
目 组
陈少 峰
31
讲师
教研 室主 任
文传 学院
中国古 代文学
教学研 究和指
导
主
陈艳 梅
36
讲师
要
黄桂 云
32
讲师成Biblioteka 朱妍 31 讲师员
情 周勇 34 讲师
文传 学院
文传 学院
文传 学院
文传 学院
文艺学
公文写 作
公关礼 仪
外国文 学
教学研 究
教学研 究
教学研 究
教学研 究
况
蒋月 侠
31
讲师
文传 古代文 教学研
果
刊》杂志2010年第11期 第一作者
4、《戏仿在中国文学中的历时性承继关系》 发表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第一作者
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姓 年 专业 行政 工作 主要教 承 担
名
龄
技术 职务
职务 单位
育研究 领域
工作
签字
项
孟方
52
教授
文学 院院 长
文传 学院
美学、 写作学
教学研 究和指
学院 学
究
一.立项依据及目标
1.现状与背景分析(包括已有研究实践基础) (一)、本课题的背景分析: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社会学科,是一门
涵盖面极为宽泛的边缘学科。它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 学、新闻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各种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并逐步进入高校教育,成为市场 营销专业、文史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等多种专业的必修课或 选修课。为适应我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目标,文 学与传媒学院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 公共关系学课程。
目前就高校的文学院而言,除中文专业以外,还有文秘 专业、新闻专业。从现实看,“公共关系学”与“秘书 学”、“新闻学”都是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 它们 既具有理论同源关系即都将现代经营管理学、现代传播学、 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作为各自的基础理论,从 中吸收营养,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又具有实际操作中的兼 融互动关系。尤其当中国改革开放跨入21 世纪,各行业对 新型公关秘书人才、新闻人才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时,公共 关系活动与秘书工作、新闻工作的交叉性特征也变得更加突 出。这一事实,无疑提出在文秘专业、新闻专业开设公共关 系学以及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专业 项 技术
职务
赵倩 性别 女
行政 讲师 职务
出生年 1982年4月 月
所从事 公共关系学 专业 及秘书学
目
主
2003年7月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后在宿州学院文学院任教至今。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
要 于就读宁波大学文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主要讲
教 授:
主
学 工
专业基础课《写作》《应用写作》《公共关系学》 《秘书学》
学报,2004年第2期.
2.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改革的相关精神,结合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实际需要,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定位以及目标 应该是:注重人文性,加强工具性,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 合。 (一)注重人文性:择善而从 大学语文课程主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兼顾历史、哲学、社 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这些作 品能够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和现 实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 性、审美价值,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批判地继承和 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 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必定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 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理性智慧的启 迪,更多的是对感性经验、真情实感的体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 素养,可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读名家名作的感受中、日常生活言行 中、各种社会关系中,自觉地得到启发。名家名作中蕴含着不同内 容、不同表达方式的人文精神与高尚品德,对我们都是极好的营养。 当然,名家名作未必没有局限,并不需要全都照搬他们的想法和做 法。一定要独立思考,善于扬长避短,择善而从。 (二)加强工具性:以读促写 大学语文课程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也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始终 坚持把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与追求。根据 以读促写的原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紧抓语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四个环节。大学 语文课程以经过反复筛选的古今中外精美的文章为实体,注重题材的 广泛性,文体的多样性,每篇选文各有特色,整体丰富多彩,力求以 典范性的选文,体现出各体文章的表现方法与写作风格,使学生通过 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揣摩,领会各体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通 过必要的习作锻炼,提高学生汉语的阅读能力、文字的应用能力与语 言的表达能力。 (三)追求综合性:整体提升
(四)队伍不稳。与其他学校一样,我校大学语文虽开设人数众 多,教师队伍庞大,却是“弱势群体”。因为大学语文没有学科支 撑,它连二级、三级学科也不是。老师靠它挣点工作量可以,靠它评 职称很难,缺少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教师队伍总在不断调整之中, 不稳定也势所必然。
(五)方法不活。传统的大学语文授课是教师的讲授占据课堂的 绝大部分时间,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 有些教师认为,作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文学知识的了解还停留 在高中阶段,对文学问题难以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提出见解也是幼稚 的,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是一种浪费,忽视学生的感受,以至于 学生觉得上大学语文没意思,上了也没有用。
项目所属学科门类 文学
宿州学院校级教学研究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文学与传媒学院公共关系
学教学模式探讨
申 请 人:
赵倩
联系电话: 13365571573
申请日期:
2012.6.25
项名 目称
申请金 额
宿州学院教务处 制 二○一二年六月 项目主持人情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探讨
0.2万元
姓 名
目前文传学院选修公共关系学的学生已达到一定数量, 并且大家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想接触到更新更 多的公共知识和案例。但是《公共关系学》课程是我校的新 兴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目前教学资源不是非常丰富,不 少学生对公共关系学也不是特别了解。开设《公共关系学》 课程的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各有专业侧重,但总体来说专 业教师数量还是有待提高。公共关系学学科发展目前在中国 发展十分迅速,内容更新速度显著加快,新案例不断涌现, 教材也不断再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最精 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是文学与传媒传学院的公共关系学教
学
研
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篇: 1、《超越?乏力!——从<兄弟>看余华创作的主观
究 意图和客观效果的悖反>>发表在《宿州学院学报》2008
领 年第1期 第一作者
域 2、《民间的乡土作家——巴人乡土小说浅析》发表在
及 《沧桑》杂志2008年第4期 第一作者
成 3、《“戏仿”的概念内涵及流变》发表在《语文学
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长此以往,大学语文势必沦为一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 程,不利于我校培养全面和高素质的人才。大学语文路在何方?在我 校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有利契机下,实施应用型教学不失为一条行之有 效而又符合我校发展特色的改革之路。本课题将就《大学语文》课程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的首要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革新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是 公共关系学科研活动的热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也逐渐引 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 究》期刊查阅和知网、万方数据、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超星 数字图书等数据库平台搜索,发现在最近几年关于相关问题 的研究论文已有三十余篇,如惠转宁《“公共关系学”课程 教学改革探析》、邵翠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 几点思考》、夷香萍《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在《公共关 系学》课程中的运用》、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 向》等等,在这些论文中,对大学语文的现状、改革的必要 性、大学语文改革的方式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多是从 宏观上去分析,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针对性较弱。本课 题正是要弥补这方面的缺憾,除从宏观上探讨在大学语文中 如何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更 注重从微观上去探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专 业和对象实施教学,采用更加开放、自由、灵活、有效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需求的汉 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 经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其他公共关系学教师的认真讨 论,笔者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 题: 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某些公共关系学的课堂教学 还存在着理论知识讲解多、实践知识应用少,注重教师讲、 不注重学生学,学生课堂积极性差的问题。